APP下载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探析

2022-07-05宋佳益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摘 要:城市景观照明为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但现阶段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存在着千城一面、声光电炫技等问题。因此,通过调研和思考,结合实例,针对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了在进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应展现城市特色、改善市民生活、提倡绿色照明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提升城市景观照明的文化品位,使城市景观照明达到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兼备的效果。

关键词:城市景观照明;城市特色;市民生活;绿色照明

城市景观照明是指利用灯光重塑城市夜间的景观形象,其内涵泛指除城市道路功能性照明之外的室外活动空间或景物的夜间照明。它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强调与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城市景观照明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在满足城市照明的同时,也把城市的环境特色、人文特色充分呈现在大家眼前,就像一首美妙的轻音乐,没有繁复的乐章,却悄悄贯穿在整个城市自然景观清晰流畅的线条中。

好的城市景观照明可提升城市整体的夜间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国城市中大量充斥着以“建筑灯光秀”为代表的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城市夜景核心区域成为媒体立面及各种声光电水联动炫技的舞台,忽略了城市特色文化的表达,只是简单的灯具堆砌。这样的城市夜景,很容易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景观照明效果应如何改善?笔者长期从事所在城市景观照明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也走访考察了国内多个城市的景观照明工程,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点城市景观照明设计需关注的问题。

一、展现城市特色

一个城市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决定了该城市在城市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必然有别于其他城市。这些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即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总的来说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两方面构成。自然因素指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而人工因素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最活跃的因素,包括城市建筑、城市民俗、城市色彩等。

(一)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应结合城市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自然环境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它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将有很大区别。如: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势起伏较大,街道两侧建筑也会随之而错落,会出现如山城重庆一般独特的夜景景观;我国山水城市较多,特别是南方城市,在进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会充分结合山和水这两个载体,延续“山是筋骨,水是灵魂”的城市神韵;沿海城市在进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会根据气候特点选择耐高盐、抗风浪、耐湿度的景观灯具(图1)。

再者,由于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城市景觀照明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习俗等,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

(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应融入城市建筑风貌特点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观赏价值的夜景载体。建筑的风貌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类,大多数城市的基本建筑特点是这两类并存。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应研究不同城市的建筑风貌,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充分考虑新、老建筑的联动,传统建筑提供标志性视觉符号,现代建筑提供商业支持,共同形成新的城市建筑景观照明风格。

1.高大建筑物景观照明

高大建筑物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景观,也是该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重心之一。通过分析此类建筑物的特征、性质和周围的环境,再构思照明设计方案及要达到的效果。通常可采用分层布光的泛光照明来表现高大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同时在建筑物的凹进、凸出部分设置一些局部照明来形成阴影,加强层次,提高立体感,从而使高大建筑物的造型更加丰富(图2)。该类建筑的屋顶是景观照明设计的重中之重,也要特别注意。通过景观照明技术的调光、调色等手段,创造与建筑物本色相协调的照明效果,更能体现整体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立面关系。采用的照明灯具主要有轮廓灯、泛光灯、组合光源等。

2.古建筑景观照明

古建筑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域独特的个性名片,既是历史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景观照明中不可或缺的亮点。尤其是许多古建筑顶部雕梁画栋、轮廓鲜明、线条丰富、造型栩栩如生,在景观照明设计时通常在檐口上方设置泛光照明,向上沿屋面照射,在柱上或横梁布置背光照明,在门窗内侧布置小功率泛光照明灯以形成光线较为柔和的内透光效果,从而增强古建筑的历史沧桑感(图3)。

(三)城市景观照明应体现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天空、山林等自然色彩和广场、建筑物、门头广告、车体、服装等人工色彩共同组成。在不同城市中,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和需求是不同的。如: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城市,市民对色彩明快的暖色颇有好感;在缺乏植被的西北城市,市民则对象征生命的绿色充满渴望。城市的自然色彩受限于地理环境,很难改变,而人工色彩则可以影响市民的心理感受,通过景观照明来展现市民喜爱的色彩。

费伯·比伦在著作《照明、色彩与环境的科学化》中提出:“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明确色彩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很多状况下,人们在无意识下总会先感觉到事物的色彩,然后再是事物的形状和各种形态等。”因此,色彩在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因为一个物体呈现的色彩是由光源的光谱及物体自身的反射光谱共同决定的,不同的照明条件会影响同一景观在白天和夜间的色彩差异性,所以需要选择适合的照明光色,配合城市特点及景观形态,共同打造夜间和谐靓丽的城市色彩。

二、改善市民生活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城市景观照明要想摆脱“亮化”“光彩”“政绩”工程的窠臼,规划设计时就要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以夜景为中心向以夜生活为中心转变,以“建设宜居城市”为核心原则,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不应单纯以建筑立面照明为城市景观照明的核心,而应以“开发夜生活”为核心,关注市民夜生活的载体——街道、座椅、花池等,研究市民和游客的消费心理,促进夜游消费,挖掘夜生活的文化潜力,创造新的夜生活模式,满足市民对丰富的夜生活的追求,从而有效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要充分考虑市民生活空间的照明需求,设计时应充分落实人性化设计(图4),对居住区内部或附近的公共空间,在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并具有维护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发挥其治安功能、环境功能、交往功能、养老助残功能、健身功能、休闲功能、集体活动功能。如:关注老年人夜间活动的视觉需求;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公园,提供夜间游园照明,增加市民和游客夜生活的情趣;体育设施照明应保证夜晚的户外体育健身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等等。另外,要重视避免沿路景观照明设施的外溢光(杂散光)对行人和汽车驾驶员造成失能眩光或不舒服眩光。

三、提倡绿色照明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要认真遵循《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照明工程节能监测方法》等相关规定,在保证功能照明的前提下,考虑控制景观照明的功率密度,推动景观照明节能降耗。积极采取措施,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利用智能控制等手段降低景观照明运行能耗。采用节能节电技术、产品和设备,全面提升景观照明能源利用效率。选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有害物质、可回收的照明设施。按照绿色照明的原则进行市民生活空间的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

在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公园,仅提供基本照明功能,尽可能减小照明设施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减少照明对候鸟迁徙路径、动物园、城区范围内各种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古树名木及大树的照明应本着生态原则,严格进行控制。减少城市照明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减少光污染,保护城市夜天空。

四、结语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及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有更完善、先进的设计理念。在进行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时,应从当地富有特色的城市内涵中寻找设计灵感,突破原来的照明设计思维定式,注重展现城市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从而使城市夜景不再单调乏味。通过运用光文化理念,从更合理的角度做到“以人为本”“绿色照明”,从而提升城市景观照明的文化品位,促使城市景观照明达到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兼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红,童琳,刘玉军,等.基于城市视角的夜景照明建设光文化研究[J].城市住宅,2021(4):33-37.

[2]常晓杰,李岚.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照明,2013(3):25-32.

[3]宋佳益.保護古建筑与古环境艺术,让城市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J].中外建筑,2019(7):26-27.

[4]比伦.照明、色彩与环境的科学化[M].徐德康,汪慧丽,译.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8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宋佳益,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