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地区传统建筑门窗装饰艺术研究

2022-07-05王沁语裴卫铭郭子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苏南地区

王沁语 裴卫铭 郭子豪

摘 要:苏南地区传统建筑的门窗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制作精良,种类繁多。对苏南地区的门窗类型进行概述,分析门窗装饰对于建筑空间的重要性,结合时代背景,提出门窗装饰的研究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以促进苏南地区传统建筑门窗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苏南地区;传统建筑;门窗;装饰艺术

近年来,国内城市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老建筑的破坏。我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形式目前以“盒式”建筑为主,各座城市高楼林立,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搭配玻璃窗的建筑形式使得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异性越来越小,这种空间的相似性使人们穿梭于各个不同城市之间却有种从未走出某座城的感受。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而传统建筑对于地域性特点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比如闽南地区的土楼、苏南地区的亭台楼榭,无一不在彰显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地域特色。

在苏南,木作匠师可分为大木和小木两类。大木是指做建筑大木构架的木作匠师,小木则是指制作器具、家具以及门窗等的木作匠师。建筑门窗作为建筑小木作的一个种类,是建筑的细部构件。其内在文化的语法与艺术“形”的语意,是传统木构建筑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历代木作匠师施展技艺的对象。它承载着民俗、宗教、美术等一系列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一、苏南地区民居概况

苏南是江苏省南部的简称,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座城市,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且水网密集。整体气候温和湿润,十分宜居。

自古以来,苏南地区就是富商文人辈出之地。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饶的经济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苏南地区成了精美建筑的荟萃之地。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就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联合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1],因此大批学者关注到苏南民居建筑。

远古时期,穴居房屋的出现带来了门和窗。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居住在洞穴中,因此洞穴的入口便成了最早的门。在原始时期,苏南民居多为棚,建筑形式为敞口,这种建筑形式就使得门与窗在苏南民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苏南的民居建筑中,门和窗不仅仅承担着原有的通风、透光和防御等基本功能,还有着划分空间、院落的功能。同时,由于大木作结构的标准化程度高,局限性大,可变的地方较少,因此苏南建筑的文人气质就主要体现在小木作的装饰上。通过门窗的装修,不仅可以了解到居住者的家族文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从美学角度来说,精心雕刻的传统门窗也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二、苏南地区的传统小木作工具

近年来,在苏南的建筑中,人们对于传统门窗的投入越来越少,一些精美的门窗得不到保护,已经逐渐消失,找寻不到遗存的历史真迹。自人们意识到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要性以来,虽然有一些仿古建筑在门窗的装饰图案上有所加工,且着传统的小木作制作工艺被新的材料工具所取代,但新制的门窗与传统相比,大多制作粗糙,内容和形式都与传统门窗有很大的差距。

苏南的传统木作工具主要有锯、刨、凿、斧、锤这几大类[2]。苏南的锯主要包括大锯、中锯、小锯、过山龙、穿桄锯等,而制作门窗等小料的榫卯、割角,则需要用到细齿小锯。苏南的刨子种类繁多,包括线刨、铲口刨、槽刨、推刨、一字刨等。其中,线刨是制作各种门窗边框的必备工具,而且其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各种脚线的制作要求。苏南匠人使用的线刨主要有阴刨、浑面刨、亚刨、样线刨等,分别对应圆形构件、门窗框和芯子的浑面线、窗框的制作,而样线刨又细分为很多的种类。铲口刨又称为边刨,一般用于制作实拼门板之间的板缝和门槛的铲口等。推刨则是最基本的刨类工具,用于刨平构件。苏南的凿子是对于雕花师傅来说最重要的工具,有平凿、寸凿、斜凿等。其中,平凿分为八分,一分至三分主要用于制作门窗以及芯子榫眼,三分至八分则用于制作门窗上的打眼。斧子则多用于制作大木作。

三、门窗装饰的发展过程及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仅包括搭设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还包括很多设于室内和室外空间中的装修装饰。在苏南地区,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的交汇处,主要建筑构件以门、窗居多,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样式,有槛框组合镶配的各种板门,包括穿带式实拼门、镶框屏门。有的门是坚固的,而且很有防御性,比如将军门、石库门的门。民宅侧门、宅门也常采用矮挞门式样。有的地方也会用六扇镶框屏门作为外大门,有的在门板上复加钉竹片、铁皮等保护。窗也根据不同的用途有着不同的形式,比如长窗、半窗、地坪窗、和合窗、横风窗、景窗、直棂窗等。

苏南地区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建筑群较多的地区。但是由于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所以十分容易受损且不好保存,现存大部分传统建筑都是从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门窗的装饰总共经历了明末清初发展时期、清朝中期、清朝晚期三个时期。

明末清初没有遗存的实物建筑可供参考,但是通过该时期的绘画、雕塑作品可以发现,由于受明朝的设计及审美影响,该时期的门窗装饰图案大多古朴。明代的建筑及其装饰大多雅正简洁,这时期的门以板门为主,而窗格的心仔图案则以柳条式为主,计成在《园冶》中对柳條式的图案大加赞赏:“古以菱花为巧,今之柳叶生奇。”[3]由此可见,柳条式图案在明代应用广泛。且该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以柳条式为主的装饰图案的变形,如柳条变井字、井字变杂花、玉砖街式、八方式等(图1)。

从乾隆年间开始,传统建筑门窗的图案就出现了变化。随着时代发展,清代的装饰设计已发展成熟,所以更加注重体现装饰的华丽。于是,越来越多丰富又繁杂的图案纹样开始出现,比如万川纹、回纹、海棠纹、冰纹、龟纹等(图2)。发展到清朝中后期,门窗的装饰图案中也出现了曲线和木雕,从明代直线规整的图案形式发展为曲线且不规则的图案,使得门窗更加富有装饰性。55C3C0E9-68E2-481D-AC96-F072FCF997D7

清朝末年,西方国家快速发展,不少工业革命的成果流向世界,玻璃在中国逐渐应用广泛。随着玻璃流入国内市场,门窗的装饰图案设计也发生了改变。在玻璃广泛应用以前,苏南的匠人们通过明瓦实现窗的透光性,但是由于明瓦的材质非常薄,且尺寸有所限制,其安装方法则是在门窗的心仔背面钉上很薄的竹片,然后将明瓦安插在中间,这种构造使得在设计心仔图案时间距不能过大,且明瓦的透光性很差,这严重影响窗的使用功能。因此,玻璃一出现很快就代替了明瓦,成为实现门窗透光性的最佳选择。正因为玻璃的出现,门窗装饰图案的设计有更多的发挥余地,而且由于玻璃占用了大部分心仔的面积,所以这时期的图案设计又开始趋于简洁,出现如步步锦、龟背锦等图案。这时期的门窗装饰艺术可以说是将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在构造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具有“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意境[4]。

四、门窗装饰对空间的作用

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建筑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更迭,建筑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与当时时代的政治、文化、社会审美息息相关。在大木作结构规格严苛、可变性小的情况下,门窗作为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着建筑空间的艺术功能及文化内涵。

(一)区分各类建筑功能

中国的建筑大体可分为官式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这几大类。不同的门窗形式也可以体现不同的建筑功能。比如,官式建筑的门窗形式严格按照规制设计,装饰大多雍容华贵且具有封建礼制的等级意识,各种纹样如龙凤纹样、吉祥纹样、瑞兽纹样等都有其相应的等级,不可逾越;寺庙建筑的门窗装饰更具有宗教气息,也更世俗化,其材质使用比起官式建筑的门窗装饰更加低调,大多表达着百姓对佛祖祈愿的内容,更富有人类情感;相比较之下,民居的门窗装饰次于官式建筑的装饰,但是由于苏南地区自古以来人民生活富庶且富有文人气息,门窗的装饰大多精致含蓄,将水乡的温婉柔情通过门窗图案的设计体现出来。

(二)建筑的礼制性体现

受儒家文化严苛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人十分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道德观念,所以中国传统建筑有其独特的建筑礼制体系。尤其苏南地区的经济一向比较发达,许多私家园林选址于此,门窗作为建筑中象征地位的构件,可以通过独特设计暗示主人的社会地位。同时,在人丁兴旺的大家族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空间门窗的设计区分每一间屋子的功能。

(三)地域文化及当代审美的体现

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式与风土人情各有特色,除规制最为严苛的官式建筑外,民居的门窗装饰图案多选材于当地的社会传说、名川风景、民间美好祈愿。通过对门窗装饰的研究,可以为古人生活习性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研究提供有力证明。

苏南自古以来是文人辈出的地方,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许多富商文人都选择在苏南修建自己的私家园林。由于历史悠久,保存至今的园林都几经易主,其不同的主人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其个人审美,在建筑大结构无法轻易更改的情况下,门窗的装饰展示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以及园林主人的独特审美。

五、门窗装饰研究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

随着高楼大厦的建起,如今的门窗在现代建筑中主要承担的功能为采光、通风,现代建筑大大削减了门窗在空间装饰方面的功能。西方建筑文化的不断渗入使得传统的建筑门窗图案难以融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但是,若能对传统门窗装饰进行巧妙运用,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则会使空间更富有气质与情感。

(一)重拾门窗在建筑中的装饰功能与价值

建筑的营造不仅需要重视实用功能,更需要展示其审美价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空间,而是不断探索如何在空间中找到情感共鸣。在此需求下,不能一味重视建筑大框架的设计,也要重视门窗的装饰形态对于空间氛围的塑造,重拾门窗的装饰功能与价值会更好地打造空间的氛围感。

(二)注意传统设计元素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在世界设计趋于大同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才是本土设计能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如今的建筑以“盒式”为主流,缺少对空间氛围感的渲染。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现代文明的璀璨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归属感。比如在适合的建筑形式中善用门窗纹样里中华民族特有的“卍”字纹样,一来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给人以归属感,二来可以寄托民间的美好愿望,增加空间的氛围感。

传统设计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将传统的门窗设计元素运用至建筑空间中,在增加空间情感体验的同时,有助于体现时代个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装饰材料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传统建筑多以木作形式制作门窗,受制于木料的材質特性,无法长久保存且无法与现代建筑巧妙融合。通过装饰材料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现代的装饰材料进行门窗装饰设计,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六、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会使这类建筑在世界各种建筑形式中独树一帜。传统建筑门窗是苏南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艺术特征,也反映出中国特有的美学精神和伦理规范。现如今,传统门窗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建筑门窗的装饰艺术及其制造技艺不应该被遗忘在时间里。在现代建筑占据主要市场的今天,相关人员不能放任门和窗的设计在建筑中一再边缘化,需要重拾门窗在建筑中的装饰功能与价值,同时注意传统设计元素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此在丰富现代空间设计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门窗装饰艺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2]石红超.苏南浙南传统建筑小木作匠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3]计成.园治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79-91.

[4]付立婷,王玲.浅析苏州古典园林中小木作的类型与功能[J].福建建筑,2017(6):62-64.

作者简介:

王沁语,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村落活化设计。

裴卫铭,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

郭子豪,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室内空间活化。55C3C0E9-68E2-481D-AC96-F072FCF997D7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苏南地区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