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探究

2022-07-05殷健强李彦昱王晓晓林迎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

殷健强 李彦昱 王晓晓 林迎杰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具备耐腐蚀、耐风化、颜色鲜艳、历久而不变形与不褪色等特点。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背景下,以嵌瓷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嵌瓷工艺的制作方法、制作工具与原材料应用等内容,结合嵌瓷工艺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市场产业化趋势,总结传统嵌瓷工艺的优缺点,提出对瓷料、黏合剂与制作工具的更新策略,弥补嵌瓷工艺在适应现代市场发展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工艺;建筑装饰;市场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0056/2021/A)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21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有效地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的传承、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观念都在发生变化[1]。科技与经济的进步使中国建筑装饰得到了快速更新,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装饰的需求[2]。当下,如何留住传统工艺,弥补传统工艺在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上的不足,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嵌瓷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根植于传统地域文化价值观,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2011年,嵌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具备耐久性、耐腐蚀性、耐风化、历久而不变形不褪色等特点,从诞生之日起便长期用于传统建筑装饰[3]。笔者在岭南地区调研时发现,随着城乡的快速发展,嵌瓷因其制作工期长、匠人数量少、用料选择难等问题逐渐被现代建筑装饰所取代,只有少部分的祠堂、庙宇中仍在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工艺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装饰的市场化需求。现有文献中,关于嵌瓷的研究主要是从嵌瓷的文脉传承、艺术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嵌瓷工艺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存在耗时长、主观性强、科学性弱等问题,而且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尚未有学者对传统嵌瓷工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此,笔者以嵌瓷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记录的方式,了解嵌瓷工艺的制作方法、工艺材料,并总结国内外嵌瓷工艺的市场化发展现状,归纳传统工艺制作的优缺点,分析嵌瓷工艺用于建筑装饰的市场化趋势,提出未来嵌瓷工艺更新的举措,达到使传统工艺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求的目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工艺概述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嵌瓷俗称“粘饶”或“扣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根据嵌瓷成品的差异性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平嵌、浮嵌、立体嵌三种[4]。工艺制作流程分为设计图稿、调和灰浆、制作坯体、剪裁嵌瓷、修补绘线[5]。传统嵌瓷嵌瓷制作原料分为瓷片、灰浆、铜丝、颜料等。嵌瓷制作工具较为简易,多是匠人自制而成,大致分为打坯工具、剪裁工具、彩绘工具三类。嵌瓷因其特有的属性与特征依附于建筑的屋脊、屋檐、山墙等建筑表面,在传统民居、祠堂与庙宇中最为常见。

嵌瓷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随着制瓷技术的提高、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归国华侨对建筑装饰的需求逐渐增加,嵌瓷艺术的发展达到顶峰,制作方式与设计语言逐渐形成,成为比较成熟的建筑装饰工艺门类。1949年后,嵌瓷艺术随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规模上不断拓展,部分嵌瓷艺术作品远销海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遭受阻碍,这一时期大量精美的嵌瓷作品被破坏,嵌瓷艺术的发展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环境、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嵌瓷工艺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往日的匠人也转入其他行业,嵌瓷工艺逐渐没落。我国嵌瓷艺术源起于潮汕、闽南等地区,随着族人的迁徙,流传到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国外嵌瓷艺术的发展多数受中国匠人迁徙的影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欧洲也有类似嵌瓷工艺的装饰手法,但制作材料、设计理念都与中国不同。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工艺的市场化现状

(一)国内外嵌瓷工艺市场化简述

1.国内

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潮汕、闽南地区是嵌瓷工艺的发源地,台湾、澳门等地随匠人迁居而引入。嵌瓷艺术被广泛运用于岭南地区的建筑装饰之中,主要是受到特殊地域文化的影响。

一是岭南地区陶瓷行业的兴盛对嵌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潮州盛产陶瓷,民间匠人们把废弃的瓷器再次利用,这成为嵌瓷艺术的开端。随着瓷器样式与形制的多样化发展,嵌瓷艺术也变得丰富多彩。

二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域属性与气候条件也是嵌瓷工艺产生的根本原因。岭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光照充足,空氣中含盐量较高。传统的木雕不适合作为长期的户外装饰,而石雕技艺的难度相对较高,制作时间更久,体量大且颜色单一。嵌瓷因其耐腐蚀、颜色艳丽等特性,逐渐成为岭南地区建筑装饰的重要工艺之一。

三是民间信仰与习俗观念使嵌瓷艺术蓬勃发展。潮汕地区是众多归国华侨的故乡,潮汕人希望可以光宗耀祖、名闻四方,尤为注重建筑体量与建筑装饰的设计。长久以来匠人师傅们之间便形成了相互竞争、竞技比艺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嵌瓷艺术的发展。

因此,岭南地区陶瓷业的发展、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民间信仰与习俗观念都成为嵌瓷工艺在岭南地区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缺一不可[6]。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通商口岸众多,海上交通便利,嵌瓷艺术作品也因此得以流传至海外。

2.国外

在国外,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嵌瓷工艺。东南亚地区的嵌瓷艺术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是,西方的马赛克镶嵌工艺与嵌瓷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并非嵌瓷工艺本身。中国的嵌瓷工艺是否受西方镶嵌工艺的影响,目前仍不可考究,两者存在异同之处。泰国、越南等地的建筑装饰艺术受到岭南地区嵌瓷文化的影响,当地很多建筑用嵌瓷工艺进行装饰。西方的镶嵌工艺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巴比伦时期,俗称“马赛克”。这些镶嵌工艺多数以画作的形式呈现,用石子、瓷片、有色玻璃等材料平面镶嵌而成,主要用于建筑立面、天花的装饰。5D402AA2-81FD-460D-99B4-8578877323F6

(二)国内嵌瓷工艺市场化应用

自古以来,嵌瓷艺术作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之一,独特的造型与文化寓意体现了嵌瓷艺术与建筑装饰的内在关联,决定了嵌瓷工艺市场长久向古建筑装饰市场输出的范畴。笔者经调研发现,嵌瓷工艺广泛应用在祠堂、庙宇、民居等处。随着城市快速更新,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古建筑的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传统工艺濒临失传。幸运的是,还有一群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默默坚守的匠人、学者,他们始终在探索嵌瓷工艺的现代演绎,有效地拓宽了嵌瓷艺术的市场。

1.建筑空间装饰

传统嵌瓷工艺在古建筑装饰中主要分布于屋脊、屋檐、山墙等处,对于现代建筑空间而言,嵌瓷艺术如何转译而与现代建筑相契合,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家陈旭南的作品《海·魂》给出了答案。《海·魂》无疑是嵌瓷艺术走向现代装饰的一次成功尝试,打破了大众对传统嵌瓷艺术原有的认知与思维定势,运用海洋元素与嵌瓷工艺的结合,重构岭南地域文化特征,使现代空间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敲开了现代建筑装饰的“大门”(图1)。

2.室内陈设装饰

传统嵌瓷工艺在室内陈设装饰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创作题材源自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主要应用于室内挂屏、人物摆件、室内壁画等处。笔者经调研发现,嵌瓷艺术结合现代文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匠人根据流行元素与流行色系创作的嵌瓷陈设品,使传统工艺与潮流语言相互碰撞。2022年2月在华南美术馆中,潮州嵌瓷非遗传承人许名泰用传统嵌瓷工艺进行创作,利用颜色丰富的瓷片拼贴组成一幅抽象的装饰画,成为现代空间装饰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传统艺术的现代转译,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是一次结合文创产业开拓市场的契机(图2)。

3.公共艺术装饰

传统嵌瓷工艺主要用于室外公共艺术与建筑上,在现代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艺术家李晓峰的作品《瓷衣》、陈旭南的异嵌瓷作品《云气·定海神针》、郅敏的《天象四神》等,利用瓷片自身微妙的造型与肌理变化使材料与作品自身相融合,手法新颖,角度独特。一方面,传统工艺的转译设计适应了新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嵌瓷艺术开始被市场所接受,传播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岭南地区的风土特色与人文价值。

(三)国外嵌瓷工艺市场化应用

嵌瓷艺术随岭南地区匠人的迁徙流传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外嵌瓷艺术融合了当地文化与审美形式,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跳出了岭南地域文化的影响,打开了国际市场。而西方类似嵌瓷工艺的镶嵌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建筑装饰的范畴,为嵌瓷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1.建筑空间装饰

泰国大皇宫除了金碧辉煌的建筑以外,还有中国岭南地区的嵌瓷装饰工艺的身影。嵌瓷艺术在泰国发展迅速,深受王室贵族的喜爱,泰国嵌瓷艺术融合了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和泰国自身文化信仰,对题材、造型、颜色等既留有传统又开拓创新,使嵌瓷工艺在建筑空间装饰中以新的形式展现(图3)。

2.室内陈设装饰

嵌瓷艺术在越南的王室建筑室内空间装饰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越南顺化启成殿遍布着各种嵌瓷艺术作品,在创作题材上借用花鸟鱼龙等吉祥图案,装饰工艺上采用大量的陶瓷与玻璃碎片,延续了部分岭南嵌瓷文化。精雕细琢的工艺与大面积的嵌瓷装饰使室内空间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成为越南顶级的建筑装饰作品(图4)。

3.公共艺术装饰

西方艺术家安东尼奥·高迪的艺术作品与中国的嵌瓷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设计的米拉公寓中五彩斑斓的瓷片被镶嵌到建筑表面,简单的造型、奇特的色彩构成了一个梦幻的乐园。在材质选择上,高迪选择了大面积的瓷片为主要装饰材料,并结合彩色玻璃、金属、木头等其他材料共同组合设计,拓展了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思维的嵌瓷创作风格各异,广泛用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图5)。

(四)嵌瓷工艺的市场化趋势分析

嵌瓷艺术源于清代、兴于民国,经历几百年历史,发展历程曲折。目前,嵌瓷工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国城乡建设的发展,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保留和传承的难题,传统嵌瓷工艺能否在现代环境中继续延续下去,仍是一个未知数。就目前国内整体的嵌瓷艺术应用范畴而言,传统嵌瓷工艺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以适应当下市场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嵌瓷工艺长期依附于乡土建筑生产建造,特殊的工艺与需求使嵌瓷艺术慢慢退出市场,虽然目前仍有匠人坚持创作,但并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与产业,其主要原因是受嵌瓷工艺自身特点的影响[7]。据以上对嵌瓷工艺的应用分析,传统嵌瓷工艺不符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整体呈下降趋势。

首先,嵌瓷艺术能够在岭南地区长久作为建筑装饰,除了其材料本身的耐腐蚀、耐风化、历久而不变形不褪色等特点外,还因嵌瓷艺术体现出民间文化、习俗信仰等因素,一直是潮汕、闽南人的精神承载体。尽管嵌瓷匠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工艺细腻精巧,但通常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水平,在嵌瓷工艺应用上的灵活性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对当前许多岭南地区的嵌瓷工艺传承人而言,目前的嵌瓷制作工艺存在耗时长、用料选择难、制作方法单一、学习与创新过程艰辛、题材过于传统等问题,传统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险境,对嵌瓷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极为不利。

其次,反观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建筑,往往提倡简洁、高效、参数化、装配式等标志性语汇的定格,传统中国建筑装饰仿佛与现代建筑装饰的定位格格不入。但是,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传承是不可分割的,要想顺应国际潮流,发展本土文化,必须进行传统工艺的变革与更新,其中,提高嵌瓷工艺在现代建筑中的使用率与制作率是关键因素。

三、嵌瓷工艺未来更新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工艺作为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嵌瓷因其特殊的材质属性与承载的文化价值,成为有潜力的建筑装饰材料。目前,由于传统嵌瓷工艺存在产业化条件不成熟、手艺人较少、做工耗时长等问题,现代建筑装饰的应用极少。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嵌瓷工艺的传承备受关注,面对现代文化的沖击与建筑装饰市场的需求,嵌瓷工艺如果想在现代建筑与空间的装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须进行工艺材料、工具与方法的更新。5D402AA2-81FD-460D-99B4-8578877323F6

(一)瓷料更新

相对于更新后的新型嵌瓷材料和工艺而言,传统的嵌瓷瓷料力学性能很差,过于薄脆,不利于控制剪裁,在实际应用时非常依赖于嵌瓷匠人的经验与技术,导致其在应用的广泛性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想实现瓷料更新,可对瓷料的硬度、韧度及易碎度作出调整及改良,通过控制瓷料本身颗粒的形状和其大小的百分比,增强瓷片黏合面对黏合剂的附着力,通过控制瓷料釉面的选材和厚薄,在减少其脆性的同时,也可增加其延展性,以提高瓷料利用率、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嵌瓷匠人学习成本,从而助力于嵌瓷技艺的传承。

(二)黏合剂更新

相对于更新后的新型嵌瓷材料和工艺而言,传统的嵌瓷黏合剂稳固度较低,持久度较差。黏合剂更新,主要是通过对黏合剂内有机材料的置换或分量的重新配比,无机材料的改造、混合顺序的调整或新材料的合并,结合选用具有特定长度和韧力的纤维,改变原材料的不良特性,从而增强其耐久性,提高黏合剂的韧性和稳固度。

(三)制作工具更新

相对于更新后的新型嵌瓷材料和工艺而言,传统的嵌瓷制作工具多是匠人个人经验的产物,多依赖匠人本身对嵌瓷制作的体悟,属其“专属”工具,不具备普遍适应性,不利于刚入门的嵌瓷学徒进行系统学习。工具更新是指,通过嵌瓷制作工具刀头硬度分析、磨损程度分析以及人体工学实验分析等,对工具的材料、形状及大小进行针对性改良,制作出更普遍适合学徒及初学者使用的嵌瓷制作工具。

综上所述,对嵌瓷的瓷料、黏合剂与制作工具进行更新,有利于弥补嵌瓷工艺不适应现代建筑装饰需求的不足,提高传统嵌瓷工艺的制作效率,拓展传统嵌瓷工艺的用途,降低匠人的创作难度,生产出耗时少、学习成本低、耐久性高、满足现代需求、适合于产业化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嵌瓷装饰艺术,从而使传统建筑装饰焕发新机。

参考文献:

[1]张军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因子的激发与重塑:以海南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44-47.

[2]周海燕,唐慧,胡雯.“共生”思想下的传统建筑装饰现代化设计实践[J].建材与装饰,2020(4):87-88.

[3]许东生.潮汕嵌瓷工艺研究:以存心善堂为例[J].美术学报,2011(4):86-90.

[4]冯菡子.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传统嵌瓷艺术[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12):127-128.

[5]李煜铨.论潮汕嵌瓷的艺术特色与人文价值[D].汕头:汕头大学,2011.

[6]王国栋,翟松桥.潮汕嵌瓷技艺的形成要因与构成要素解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5):76-77.

[7]王颖.潮汕嵌瓷文化与工艺传承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殷健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设计。

李彦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王晓晓(通讯作者),博士,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空间重构研究。

林迎杰,澳门科技大學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5D402AA2-81FD-460D-99B4-8578877323F6

猜你喜欢

建筑装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华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