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银行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022-07-05郑卓昕
郑卓昕
摘要:“两山银行”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从事绿水青山等生态资源收储、投资运营等业务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组织,是绿水青山等生态资源禀赋、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的必然产物,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常山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搭建“两山银行”平台,在助推共同富裕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两山银行” 生态资源 共同富裕
常山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源头,县域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1.2%,常年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以上,PM2.5≤31微克/立方米,县城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万个/立方厘米以上,出境水水质常年保持II类水以上标准,有“千里钱塘江、最美在常山”美誉。近年来,该县立足生态资源禀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搭建“两山银行”平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助推共同富裕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两山银行”为全县512户生态经营主体发放“生态货”4.3亿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加了3291元,同比增长10.7%,让老百姓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对常山县“两山银行”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做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两山银行”平台的搭建
两山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两山银行”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从事绿水青山等生态资源收储、投资运营等业务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组织,是绿水青山等生态资源禀赋、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生态资产向生态产业转化的必然产物,是金山银山转化效率最大化的根本途径。“两山银行”实际上是一种经营模式,通过将生态资源进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方式,从而实现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两山银行”是模仿了银行的经营模式而得名,可以说是一个交易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挖掘生态资源的价值,让各个企业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投其所好,从而实现企业、农场、农户的共同发展。常山的“两山银行”是由常山县农投集团出资设立的常山县生态资源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为平台负责运营,于2020年9月正式挂牌,实行实体化、企业化运行。集团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以常山“两山银行”作为运营平台,通过该平台授信、背书农民和经营主体的生态资产,将分散化、优质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运营管理,通过赋予生态资源金融属性,让资源资产、资产变资本,形成“两山”转化的良性循环,有效打通生态资源向金融资产转化的堵点,实现生态资源的高质量转化。
(二)生态资源收储确认
收储的目的是“变现”,变“活物”为“活钱”,变“资本”为“股本”。通过常山“两山银行”,将县域内大量农村闲置拋荒或低效利用的山水林田湖草地房矿”等有效的碎片化生态资源,确认以租赁、流转、入股等形式集中统一收储,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常山“两山银行”根据可收储生态资源的特点、功能、用途及今后投资运营的需要,进行连片整合、系统优化、配套升级,其更具规模优势和可开发价值,大大增加资产、资本的价值。如通过集中收储辉埠镇矿山开采、钙产品加工遗留的污染用地及周边土地,并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按照景区的理念打造矿山遗址公园,大大增加了资产、资本的价值,切实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实现低效闲置的生态资源通过分类包装、精心策划、精准开发,实现经济价值的飞跃提升。
(三)生态资源运营增值
常山“两山银行”对已收储的生态资源,经确认精准开发、精准包装转化为生态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实现经济价值。投资运管的模式有以下几点:一是收储确认保证模式。常山“两山银行”通过承诺收购、优先处置等形式为生态资源拥有者提供保证,获取银行认可授信。“两山银行”所建立的增信体系,对生态资源主体的经营权、生产资料等有偿取得权项进行了金融赋能,把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绑”。如,2020年因疫情影响,该县特色景区—东方巨石阵营收下滑,出现资金瓶颈。由于观赏石难以估价和不易出售,无法获得贷款。“两山银行”向金融机构出具承诺收购协议为企业增信,经营户顺利获得银行300万元授信。常山“两山银行”自成立至今已累计授信95756万元。二是确认背书担保模式。通过为不能确权登记,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认可的苗木、石头、土地经营权等生产资料,根据评估确认的价值,以其作为质押物“背书”,创新推出了“林权贷”“胡柚贷”“奇石贷”“民宿货”“苗木贷”“养殖贷”“生态贷”“收益贷”等17类金融产品,予以直接贷款,2021年直接放贷1.1亿元。如,将天马街道天安村无产权证的23亩闲置养殖场纳入生态贷范围,以权项质押为担保发放生态资源开发经营贷款。三是招商引资、引进合作伙伴直接对外投资模式。通过生态资产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产,合作共创经营实体,实现向生态资本的转化,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如,新昌乡泰安村是省级传统村落,该村经历下山脱贫、村落保护等阶段,村民外迁较多,大批老宅闲置荒废。“两山银行”通过搭建生态云脑项目,整合收储村内闲置生态资源并对外发布,成功引进上海秦森集团前来投资,将15栋古民居整合打造成古建筑民宿群,村集体以资产入股形式参与运营,头三年享有30万元固定收益,三年后根据利润参与分红。一手连线百姓,一手牵线资本市场,“两山银行”让生态资源变成百姓红利,带动扶贫消薄、村集体增收,让“守着金饭讨碗饭吃”的现象得以改变。
(四)通过收储确认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常山“两山银行”通过股金分红、收租金等形式按约定支付生态资源拥有者收益,或者为其生产经营提供融资担保,进而为其间接提供收益。如,利用工程性石方归集、河道疏浚砂石资源收储与村集体开展合作,把处置收益通过经营性的渠道再反哺给相关行政村,既让沉睡、散落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又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同时,以“两山银行”为核心,形成了业务、产品、配套改革不断迭代更新的“动力源”,推动“两山银行”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的载体和前提,破解原有生态资源转化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组织、系统支撑、持续推动等问题,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培育和公众参与的合力,形成保护“绿水青山”的自觉性,使常山的水更绿、山更青,老百姓的口袋更富、日子更美,真正实现“两山”转化良性循环并长期发展。“两山银行”成立以来,累计转化资源总量3.5亿元,撬动投资资金19.6亿元,通过共享机制完成国有矿产资源应归尽归80万吨、收入近4500万元,新增农村就业人员约230余名,为176个行政村反哺1701万元,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提高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助推共同富裕。
常山“两山银行”通过统一集中收储,“碎片化”资源形成规模;通过分类开发运营,“低效化”资源价值提升;通过增信经营主体,“沉淀化”资源激活变现;通过利益共享机制,“薄弱化”主体实现增收;通过平台赋能产业,“立体化”产业加快培育。以“两山银行”重点领域突破带动活联全局,从县城层面印证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的实践伟力,彰显了绿色发展的时代底色。
(一)零散资产归集是基础
“两山银行”融合评估机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十大支撑体系,全面覆盖调查一评估一管控一流转一储备一策划一提升一开发等转化全流程,将农村内布局分散、闲置抛荒、低效利用的生态资源进行标准化集中收储。通过包装策划、分类提升、品牌培育等路径,为后续运营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有效解决原本招商项目因政策处理难、周期长而不能顺利落地的问题。
(二)沉睡资源盘活是关键
“两山银行”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以农业产业投资银行、生态资源储蓄银行、低效资产招商银行、文化资源开发银行、有偿权限变现银行、生态安全保障银行“六大行”为目标定位,通过建立增信体系,对经营权、生产资料等有偿取得的权项、难以确权的权项进行金融赋能,并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共同承担货款风险,盘活长期“沉睡”的生态资源。
(三)生态红利反哺是根本
“两山银行”创设利益共享機制,在对村集体内的生态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参股分红、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将获得的收益反哺给村集体,形成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再反哺绿水青山的闭环机制,让当地村集体和农户实实在在享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红利,使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