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云彩兮
2022-07-04覃業翼
覃業翼
风和日丽,山秀水碧。我行走在茶峒白河边的麻石板小街上,任清凉的风拂过我的脸颊,任湿润的气畅游我的胸襟。吊脚楼在我的身边陪伴,翠翠岛于我的前方招手,游人嬉闹着走过我的身旁,画船繁忙地穿梭于我的眼帘,头顶的蓝天飘动着一朵静谧的云彩……
认识湘西茶峒,我是在沈大师叙说的《边城》故事里,是在凌子风导演的同名电影里。小时候,我就知道那里有一个“皮肤晒得黑黑的、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女孩‘翠翠”。我也知道,为寻找“翠翠”,有无数痴男少年,踏上魂牵梦萦之旅,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于是,一向偏僻的小镇有了一块“神秘湘西,世界边城”的牌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湘西古镇,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城。小镇依山凭水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陪同我们的湘西友人介绍说,现在的边城镇,就是原来的茶峒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沈从文从军,曾两次驻扎在这里,也因此有了后来的《边城》。
“这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也有人叫茶峒河,又叫清水江。河中有些许深潭,“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几个苗家姑娘在岸边的码头上依然用着棒槌捶洗衣裳,一群小孩子就在河中无忧无虑地游泳,特别是波中浮荡的小木船上并排而立的几只鸬鹚,慵懒地整肃着身上的羽衣,呈现出特有的闲适与宁静。
麻石条铺就的河街上,一色的锃亮光滑,街旁是古老的雕花木楼,鳞次栉比的商店铺面,眼花缭乱的土产山货,随风飘荡的檐角灯笼。三五个一堆的少男少女在高大的垂柳下埋头写生,尽情描绘着这里的美景。一字长龙阵式的土苗商贩在小街边吆喝叫卖,脸上堆满厚重的热情与质朴,陶醉的神情像清水江一样纯澈,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好。
然而,小城游人如织。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或许是寻找心中的“翠翠”而来,或许是寻找沈从文大师的文气而来,或许是寻找湘渝黔的苗风土韵而来,或许是寻找奇山异水的诗情画意而来……红男绿女,演绎着五彩缤纷的山外世界,洋溢著开放包容的现代气息,与古朴自然的吊脚楼和银饰闪亮的苗家人相映成趣,让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
穿行在麻石小街,吊脚楼畔,我执着地寻觅湘西边城的魅力,寻觅沈从文《边城》文化的魂灵。无疑,“翠翠”是这里的主角,但让我侧目的还有一座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叫名联坊。名联坊上刻有许多联对,让人新奇的是上联都为“尖山似笔,倒写蓝天一张纸”。据湘西友人介绍,这是西晋文人左思留下的,他丢了个笔筒,只出上联,没有完成下联。后来,清朝举人、苗文创始人之一的石极塘先生把这半幅上联书写在这里,让南来北往的墨客留下后对。友人又手指前方,说:“‘尖山似笔写的是不远的文笔峰。文笔峰海拔八百六十八米,在四周的奇山异峰中最高,南北观看犹如古代官帽,东西远望恰似巨型毛笔。文笔峰因此联而闻名,此联又因文笔峰而永存。现在的下联则是不少后人的联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境界,展现出不同的文化视觉,大多刻在亭子内的木板墙上,成为一道风景。其中,‘酉水如镜,顺流碧海两婵娟就是沈从文表侄、书画大师黄永玉所对。”我沉吟半晌,也滥竽充数,口出一句:“从文《边城》,托起奇峰两朵云。”立即就有些后悔在此班门弄斧,友人却大加夸赞,说是终于找到了这幅绝联的“灵魂”。
名联坊的对面是翠翠岛,刻有黄永玉题着“翠翠岛”的字和诗,深绿色的。高大的翠翠塑像也是黄永玉先生的作品,汉白玉的,掩映在绿树丛中,十分可人。她的身旁伴着那条心爱的黄狗,永远站在白河中心的小岛上,朝西向着川东过茶峒来的那条官道凝望,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我和友人在这一脚三省的边陲小城漫步,不着边际地谈些沈从文或“神秘湘西,世界边城”里的故事,不知不觉,日已偏西。金色的斜阳洒在古朴的吊脚楼上,照在波光粼粼的清水江上,落在兴致勃勃的游人群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眺望前方,文笔峰衬托的蓝天上,那一朵静谧的云彩,那么深邃,那么神秘,摄人心魄,诱人沉醉。我不知道,那是翠翠飘动的身影,还是沈从文大师摊开的稿笺,或是在向世间默然地说着什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永远留驻在那片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