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啸斋所藏古注本《昭明文选》叙录

2022-07-04范子烨

名作欣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李善昭明板框

范子烨

啸斋所藏古注本《昭明文选》三种,一种为清刻本,两种为和刻本,均极有特色,兹叙录于下。

《昭明文选集评》

编纂者于光华,字惺介,号晴川,金坛(今属常州)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室名心简斋。著有《心简斋集录》。其平生所编纂的塾课类读物尤为众多,如《增订诗经辑评》《古文分编集评》《四书集益》《文选集评》《集虚斋四书口义》等,这与其作为塾师的教学工作有密切关系。于光华是乾隆时期的著名学者,尤其以《选》学闻名。

《昭明文选集评》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由友于堂首次刊行,在此基础上,乾隆四十三年(1778),启秀堂又推出了于氏的《重订文选集评》,比初版更为完善。

啸斋所藏《昭明文选集评》,扉页题“乾隆辛丑夏镌”(乾隆四十六年,1781),晋陵世寿堂藏板,心简斋重订。该本未见著录,但应属乾隆四十三年(1778)启秀堂所刊重订本系统。分为律、吕二函,每函8册,共计16册。板框高17.5厘米,每半页宽15厘米。正文每半页10行,行24字,小字双行,行36字。黑书口,黑鱼尾,版心刻《重订文选集评》,此下为分类、篇名、作者、页码和卷次。有边栏。天头处常常刻有评语(参见图一、图二)。

第一册为序目。书前有史梦琦(乾隆三十四年即1769年进士)序、秦鐄(1717-1784)序、金嘉琰(乾隆25年前后在世)序、辛鍊(生卒年不詳)序、黄燡照(1768年前后在世)序、邱先德(1813年前后在世)序和于光华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作于广州的《重订文选集评自序》。随后为于光华所撰《凡例》和《重订凡例》以及邵振(生卒年不详)识语。此后为十五卷各卷作品篇目,卷末有叶星卫附注。叶树藩(1739-1784),字星卫,号涵峰。其后依次为《昭明太子文选序》《唐李善上文选注表》《体辨集说》和《姓氏小传》。

全书15卷。每卷卷首均题:

金坛后学余光华惺介编次

男 埁峻如 壎伯吹 坚式玉 域超畛 校字

第十六册,书后附有《原跋》五篇,分别为蒋国昌、王彬、邱先德、杨师韩、吴廷璐所撰,撰者均系于光华门人。

于氏《凡例》云:“《文选》读本,时贤悉以汲古阁为正,前辈何义门先生博考众本,亦以汲古阁为善。晚年评定,多所折衷,士林奉为指南,但未经广播。今即据为蓝本,并集诸家评论,以备参订。非敢云一得,亦以便案头诵习云尔。”由此可知,此书所据《文选》之底本为《何义门评点昭明文选李善注》(有乾隆三十七年刊本)。此书即分为十五卷。《凡例》又云:“昭明选时定为三十卷,后注分六十卷,今约为十五卷,以便案头翻阅,非敢妄乱旧例也。”而编纂此书的目的,如《凡例》所言:“欲令初学之士,展卷瞭然,如晤师友于一堂,各出议论,互相考证,博其义类,正其指归,无不可识之字,无不可解之义,尚何畏焉!”可见于氏编纂此书,目的就是为方便初学《文选》者,并由此在《选》学方面升堂入室。《文选集评》既是《选》学的入门书,也是一部汇聚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选》学文献佳构。其所收纳的前人评语,出自三十多家,如何焯评本《文选》、张凤翼《文选纂注评林》,闵齐华《文选淪注》、余萧客《文选音义》、孙鑛《孙月峰先生评文选》、孙洙《山晓阁重订昭明文选》、孙人龙《昭明选诗初学读本》、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俞玚评本《文选》等;书中评语呈现的形式有眉评、题下评、夹评、旁评和总评等等,堪称明清时代《文选》评点的集大成之作。评点是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代的重要文学批评形式。《世说新语》和《昭明文选》是最早进入评点系列的文学经典。于氏历时二十余年,完成此书,其“传播士林,有益选学”,确实是实至名归。

此书首册有一纸夹页,上为楷书七律一首,诗题为《二十四日轶伦见过送别后柬以一诗》,诗曰:“晨昏过访从排闼,邂逅相逢辄举杯。蓬径偶承君子至,萧斋数报野人来。行愁白昼遭云掩,坐待红英趁雨开。何日城中城外路,遍看千树杏如梅。”此诗不知何人所作,录以备考。

《李善注文选》

本书凡10册,20卷。扉页《文选》书名左侧,题曰:

“八十九岁观澜”(参见图三)。卷一卷首题:

尾张 儒官 秦鼎 读本

男 世寿 校字

其他各卷卷首均题:

尾张儒官秦鼎 读本

卷二十终页题:

门人 村濑诲辅校字

版权页题:

《李善注文选读本》,全部六十卷。内二十卷刻成,二十一卷至四十卷,近日嗣出,四十一卷至六十卷,亦已在刻。不出二年,必以全部献于四方。

文政纪元戊寅冬日。

文政纪元戊寅,即日本仁孝天皇文政元年(1818),属于江户时期。此本《文选》仅出二十卷,只有萧《选》原本赋的部分,其他它部分付诸阙如。板框通高22.5厘米,其中天头边栏高3厘米,正文板框高19.5厘米。正文每半页12行,行25字,小字双行,行37字。黑口,黑鱼尾。书口处,上部为作品名称,中间是该作品所在《文选》卷次,下部有“尾张秦鼎士铉读本”的字样。天头边栏处刊印校语,极为丰富(参见图四)。每个筒子页左下角均有刻工姓名。板式清晰精美。秦鼎,字士铉,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的著名学者,有《春秋左氏传读本》等多种著作传世。

《文选六臣注》

本书凡61册。日本宽文二年(1662,为清康熙元年)刻本(参见图五)。书中58册(另外三册,情况不同,参见下文),板框通高21.8厘米,正文每半页9行,行18字,小字双行,行18字。黑口,黑鱼尾。各册封面题《文选》,书名下有“六臣注”三小字(参见图六)。书内各卷卷首均题“六臣注文选”(参见图七)。

本书第37册,卷首均题“六家文选卷第三十七”,并有“皇明重刊”字样。板框通高24厘米,宽16.5厘米。正文每半页10行,行18字,小字双行,行26字。白书口,无鱼尾,四周单边。白棉纸精印。参照坊间发现的《六家文选》卷第五十二(参见图九),可知该册为明版,观其体式,当为嘉靖年间丁觐翻刻吴郡(苏州)袁褧嘉趣堂《六家文选》本。袁氏本依照宋广都裴氏本翻刻,字体端庄,雕印精好,为覆刻宋版善本的典范(参见图八)。

袁氏本与丁觐刻本《六家文选》都是嘉靖名刻。而该册显然是作为配本使用的。推测嘉靖《六家文选》本亦当有61册,每卷一册,序目单独为一册,亦即本书据以翻刻之蓝本,故为日本收藏者所保重。该册卷首页钤盖印鉴二枚:曾一为“曾根书库”,一为“森氏”。当系此书之收藏者(参见图十)。

本书第四册(第四卷)和第五册(第五卷)为抄配本。抄写楷书极为工整,正文每半页9行,行18字,小字双行,行18字(参见图十一、图十二)。

由此可见,这部《文选》包含了江户刻本、明代嘉靖刻本和古代抄本三种形态,这种复合的版本形态是极为特殊的,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第一册为序目。依次为萧统《文选序》《文选姓氏》《李善上文选注表》和《六臣注文选目录》。序目单独为一卷,这是一种古老的书籍形制。如《隋书·经籍志》所载:

《宋征士陶潜集》九卷,梁五卷,录一卷。

《宋太常卿范泰集》十九卷,梁二十卷,录一卷。

《宋中书郞荀昶集》十四卷,梁十五卷,录一卷。

《宋司徒王弘集》一卷,梁二十卷,录一卷。

《宋沙门释惠琳集》五卷,梁九卷,录一卷。

《宋司徒府参军谢惠连集》六卷,梁五卷,录一卷。

《宋临川内史谢灵运集》十九卷,梁二十卷,录一卷。

(《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72页)

所谓“录”,就是目录,也就是序目。六朝文集,皆有序目,而序目通常是单独为一卷的。由此可见,本书以及上文所叙之《昭明文选集评》,均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书籍制度,弥足珍贵。

总之,《昭明文选集评》虽然以方便举子之业为出发点,却成为明清时代文学批评领域评点形式的集大成之作。《李善注文选》仅有二十卷,实际是《选》赋之单独刊本,虽然并非完帙,却是中古赋学入门之津梁。《文选六臣注》形态独特,在选学的著述之林和刊刻史中也最具规模,其厚重与华丽可谓超越群伦。

猜你喜欢

李善昭明板框
CONTENTS
APN 压滤机板框辊轮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措施
板框式压滤机在煤矿井下水仓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文选》李善注引乐书考
昭明寺随想
压滤机板框组快速更换方法
从班昭《幽通赋注》看《文选》五臣–李善注的价值
登昭明楼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本家侄不敌邻家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