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04韩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辨性论点观点

韩超

论述类文本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元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辩证性,有助于思辨性阅读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然而,通过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很多学生都没能高效地通过解读论述类文本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导致其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成因,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化的教学策略。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理性论证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感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期间,习惯于用“我觉得……”“我认为……”表达自己的想法,忽视了对作者真实情感态度的分析。思辨性阅读就是为了打破这一现状,让学生从“泛泛而谈”转变为“理性交谈”,即学生能够利用已有条件,从多个方面寻找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使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逻辑严密

通过对学生阅读题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阅读问题过程中,都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习惯于“背答案”,如在分析古文主旨时习惯于回答“怀才不遇”“托物言志”等答案。诚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能够取得一定的分数,但这种答题方式很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思辨性阅读重视让学生在信息筛选过程中,寻找文中的各个要素,建立这些要素之间并列或因果关系,让学生意识到情感或思想的表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使用严密的逻辑思考并梳理文中全部信息。

(三)辩证分析

思辨性阅读中的“辨”含有“辩证”之意。在参与思辨性阅读期间,学生要辩证地看待获取的信息。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工具书中的信息。当下,各学科的参考书层出不穷,很多学生都习惯于按照参考书中的“答案”回答教师的问题。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让学生摆脱对参考书的依赖,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融入解读活动中。另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课文中的信息。通常来说,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往往持肯定、赞扬的态度。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材具有“权威性”,即教材中引入的观点全部都是正确的。通过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可以使其从不同角度看待文本信息,不盲从,不轻信,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深刻。

(四)个性表达

要求学生理性分析的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辨性阅读强调打破阅读常规,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形成自己新的想法和观点,这不仅可以激励其参与深度阅读,还可以使其思维的独创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论述类文本具有理性的表达形式、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天然的思辨思维,是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开展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补充资源,理性分析文本信息

文为时而作。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源,如作者的个人经历、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补充资源的辅助下,全面地解读论述类文章中的观点,使其能够理性分析文本信息,推动思辨性阅读活动的开展。

以人教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的教学为例,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补充以下资源。

【补充资源一】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当你一切春风得意,你的感觉极好的时候,你觉得鲁迅的著作是读不进去的;但是一旦你对现状不满,包括社会现状,也包括你自己的现状,你想寻求新的出路的时候,这就是你接近鲁迅的最佳时期。”

【补充资源二】上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全盘否定我国文化,极力鼓吹“全盘西化”的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推动新文化发展期间积累的经验,思考了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与方法,并写下杂文《拿来主义》。

通过分享这两个补充资源,可以使学生结合研读过的文章,回忆鲁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并初步对“全盘西化”和“继承传统文化”这两个观点进行分析,为课文的解读做好准备,能够理性解读教材中的信息。

此外,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史料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弊端,推动思辨性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删繁就简,培养学生严密逻辑

很多论述类文章内容丰富,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组织思辨性阅读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采取“删繁就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找出课文中的各个要素,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表格,收集文章框架,寻找作者的论点、论据或不同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人教版必修下册《六国论》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其结合思维导图,找出文章的论点、分论点、论据以及结论等。鉴于部分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开发导学案,为其提供适当的帮助。这样,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学生就可以以 “六国论”为中心,找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论点,并将“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不赂失援,不能独完”两个分论点及对应的论据理出,最后寻找文中反证的句子,顺利得出结论。这样,当学生思考“文章主旨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可以回顾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有理有据、层层递进地讲述作者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及時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当发现其存在结构不严谨、论点与论据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时,要为他们提供帮助,使其顺利完成文章结构的梳理工作,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设疑激辩,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在组织思辨性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意愿,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开展文章解读与分析活动,在判断作者想法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自身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以人教版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为例,讲解课文期间,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讨论,请其结合当下的社会新闻,分享自己对“十思”的看法。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知足”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示无论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是对社会新闻的理解,很多人都存在“不知足”的情况,而也正是这种“不知足”的心态,促使人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此时,教师要对其敢于对课文中的句子和观点提出质疑的态度表示肯定,并围绕这一话题请更多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讨论结束后,学生对“知足”的理解可以得到提升,且将古文内容与现代生活关联起来,开展批判性思考,在参与思辨性阅读活动期间,有效强化批判思维,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四)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论述类文本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的意愿。然而,很多学生在参与思辨性阅读活动期间,都缺乏个性表达的平台,导致其思考深度受限。鉴于此,为帮助学生突破困境,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系统、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发现其在写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后,要使用语言的艺术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进而激活其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进一步提升思辨性阅读的深度。

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学为例,完成课文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写作角度可能會有所差异,如部分学生对本文的论点表示认可,并能够在写作期间,先表明自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认同,进而结合生活经历,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角度使用论据证明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受到课文的影响,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并系统、深入地分析自己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路径。这样,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没有教师和同学影响的情况下,独立深度解读文章,提升其思辨性阅读的深度,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

简言之,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地提升其语文素养。论述类文本作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开展论述类文本教学期间,要适当为学生分享课外资源,培养其理性分析的意识,鼓励学生归纳文章主要信息,找出其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培养其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想法,在良好的讨论氛围中培养其批判意识,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强化其思考深度,通过开展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高中生思辨性阅读策略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20Y0360)

猜你喜欢

思辨性论点观点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观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