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7-04董贝贝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黄县安阳县林州市

董贝贝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安阳市2015-2020年地区GDP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不明显,2019年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地区GDP增速较低,但经济仍继续发展且保持与区域相匹配的增速。

安阳市作为河南省18地市之一,处于晋冀鲁豫交汇处,历史悠久,致使安阳市经济结构复杂,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如何顺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提升安阳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1 安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1.1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需要符合两方面的原则。一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当前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和能源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高质量发展衡量指标,适应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速的总要求[1]。二是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获取可比的数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5个基础指标(见表1)。

表1 (续)

表1 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1.2 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的不可获取性和不完整性,本研究以安阳市市区(文峰区、北关区、龙安区、殷都区)、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2015-2020年安阳统计年鉴》,数据中缺失部分以均值填充,基础指标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进出口总额增速、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暂时舍去。

1.3 实证分析结果

由于描述开放指标得分的数据的不可获取性,导致这项指标得分未知。其他四项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分别如表2、表3、表4。

由表2可知,2015-2019年,安阳县创新指标得分全市最低;2015-2018年,市区的创新指标得分于当年排序不变,位列第4,2019年上升2位;林州市创新指标得分排序第2、第3;汤阴县除2016年排在第3位外整体排名较低,为第5;内黄县创新发展排名相对不稳定,2019年排第4。

表2 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创新指标得分

协调指标得分与其他一级指标得分不同,市区在2015-2018年得分排名第1,2019年排名第2;安阳市域则只在2019年排名第1,2015年第4,其他3年为第2;林州市的协调指标得分排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第2至2019年第6;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协调指标得分排序相对平稳,截至2019年,分别排名第3、4、5(见表3)。

表3 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协调指标得分

表4是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绿色指标得分情况。林州市、安阳县、内黄县绿色指标得分整体排序下降;汤阴县绿色指标得分整体排名较稳定,整体靠后;市区2015年排名靠后,之后至2019年排名第2。

表4 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绿色指标得分

表5是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共享指标得分情况。由表5可知,市区的共享得分排序逐年增加,相比2015年,2019年增加了2位,排名第2;林州市和汤阴县排名稳定为第2、第6;安阳县排名降低,2019年第5;内黄县排名增加,2019年第4。

表5 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共享指标得分

2 安阳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安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2.1 区域差异有待缩小

安阳市各地区接近度整体差异较大(见表6)。汤阴县接近度2018年之前较低,2019年相比前一年在当年排序中提高3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黄县同汤阴县发展方向具有相通的地方,2018年、2019年接近度为0.385、0.343,在当年接近度排名中位于第2,相比前一年提高2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当年相对较高;安阳县2015-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稳定,在当年中排名靠后,并于2019年接近度为0.273,排名第6;林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019年相比前一年落后2位,除2017年排名第2外,其他时间第3;市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除了2015年外相对稳定,处于中后等位置。

表6 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接近度结果

2.2 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安阳各区域综合得分整体偏低(见表7),安阳市域排名第一,市区排名第2;林州市2015-2018年排名第3,2019年排名最后;安阳县、汤阴县2015-2019年排名靠后,得分相对较低;内黄县综合得分处于中等落后水平。

表7 安阳市各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得分

2.3 创新能力约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安阳全市科技经费支出增长率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在全部地区中排名第8和第5,文峰区(高新区)拉低了三项指标,甚至增长率为负值-31.2%、-0.7%,文峰区的科技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提高幅度更是-0.49%;汤阴县拉低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0.2%、-8.8%,龙安区拉低了科技经费支出增长率,安阳县、龙安区、滑县的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前三(见表8)。

表8 2020年安阳各地区创新相关指标增长情况 单位:%

安阳市创新基础薄弱,创新投入不足,市区经济总量小,发展差距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缓慢,根源在于经济主体受成本上升的影响仍然依靠简单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长模式,因此亟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去产能、降成本,加快科技研发和转化、加快要素在各个行业间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增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安阳市公共预算支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却处于末位。

2.4 经济内部结构不平衡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城乡居民收入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对贡献较大,但安阳整体的协调水平不高。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相比前一年降低了,但城乡收入差距依旧很大,2020年显示滑县比值超过了2(见表9)。2014-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保持在2.7以上,安阳低于全国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大,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农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却受收入条件的制约,从而限制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民生的改善,经济发展如何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城乡居民收入,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表9 2020年安阳市各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2.5 环境治理仍需提高,开放体系不平衡

2020年安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表10)显示,2020年安阳地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81天,殷都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达到80%;PM10和PM2.5年日均质量浓度值分别为每立方米104ug/m3和62ug/m3,同比分别下降9.6%和12.7%,殷都区、龙安区PM10质量浓度达到112ug/m3、109ug/m3,殷都区、安阳县、内黄县PM2.5质量浓度达到68ug/m3、64ug/m3、64ug/m3;万元工业能耗全面整体下降,北关区下降了68.09%,全市评为A级企业14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有效提升了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

表10 2020年安阳市生态环境绿色相关指标情况

安阳市在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方面是增长的,总量值较高的是林州市、殷都区、文峰区(高新区),增长率较高的是内黄县、安阳县、殷都区;林州市也是实际利用境外资金较高的,为10 019万美元,最低的汤阴县为1 907万美元,相差较大(见表11)。

表11 安阳市2020年1-11月开放相关指标情况

3 提升安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3.1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安阳市应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促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第一,要综合考虑区域技术创新需求因素,加大对区域创新型企业的R&D投入支持,积极支持工业企业、科技型服务企业等建立研发机构,特别是强力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第二,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研发能力。第三,引领创新型企业参与研究机构、高校的研发与生产,强化产学研合作,持续强化区域创新活动的高水平人才支撑,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2 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不是简单地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而是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促进不适宜人们生存的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促进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产业和人口的有序流动,实现区域人口数量和地区GDP 规模的大体一致,使人口和产业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各地区 GDP 的比重和居住的人口比重相适应,实现各区域人均 GDP 差距的逐步缩小[2]。

3.3 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开放水平

推动主要污染联防联治,建立统一、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一要构建责任体系,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坚决防范地方与部门的不当干预。二要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弄虚作假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事排污企业不仅要依法追究责任,还要把违法信息纳入国家企业征信系统,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三要制定统一环境检测标准规范,严格规范排污单位检测行为,确保检测数据完整、有效。“十四五”时期是新的发展机遇,应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学习一线城市的发展经验,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3.4 财政实力需进一步壮大

坚决守住基层“三保”和风险防控底线,强化财力保障机制,强化审查监控机制,强化库款调度机制,强化发展激励机制,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防养老金支付风险。县域增加财政收入根本要靠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壮大财源基础,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3]。应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聚焦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多元化的财源体系,壮大优质财源基础,为财政增收提供持久动力[4]。

猜你喜欢

内黄县安阳县林州市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安阳县
林州市
内黄县
内黄县
安阳县
林州市
送法律进企业送环保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