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学生职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类学生为例 徐平磊 梁欢欢

2022-07-04黄明权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个体职业

黄明权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 问题提出

毕业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成果[1]。自201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桂航管院”)始终贯彻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2- 3]、创新创业能力[4]和职业能力[5]。经历了多轮的教学改革,桂航管院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应用型管理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然而,对于毕业生个人而言,多年的本科学习能否促进他们的职业成长,却少有研究进行解答。西部地区升学率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不足,学生个人对于教育带来职业收益认识不清。研究本科教育与职业成长的关系不仅能为西部地区学生和家庭提供教育的决策依据,而且能够为高校加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基于上述目的,研究以桂航管院的经管类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教育受益对职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现有关于职业成长的实证研究主要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将学历表征作为个体受教育水平,并进一步检验学历对职业成长的作用,从而得到学历和职业成长呈正向关系[6]。不难看出,前人研究中对于学历定义过于宽泛,不能体现出不同高校之间的培育内容差异。本文对教育进行细化,结合桂航管院的教育教学实际,从5个教育环节衡量毕业生的教育受益。在此基础上,从“教育——能力——成长”框架构建教育受益、专业能力水平和职业成长的理论模型,进一步考察具有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是否会影响专业能力和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教育受益概念界定

本文将教育受益定义为受教育者认为从学校提供的教育能满足自身知识和技能需求的程度。在高等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主动接受高等教育并期望从高等教育中获取对当下或未来的收益。高等教育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个体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来提升个体能力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使其能够为个体、组织或社会创造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个体的职业生涯或在当前领域内的成长、发展和晋升做好了准备。

在专业教育方面,为契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桂航管院在培养方案设计上着重从5大教育教学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储备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五项教育环节分别是,课堂理论教学、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毕业论文设计。其中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思维能力;专业实习实训旨在开发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行动;毕业论文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上始终围绕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体系,分别从基础教育课、学科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行动[7]。

2.2 教育受益与职业成长

职业成长指的是个体沿着对自己更有价值的工作系列流动的速度[8]。职业成长包括组织内职业成长和组织间职业成长。组织内职业成长是指员工在目前所在组织内部的职业发展速度,包括员工在目前单位内的职业能力发展速度、职业目标进展速度、晋升速度与报酬增长速度;而组织间的职业成长则指的是员工在工作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职业成长[6]。前者基于个体在相对稳定的组织内获得的发展;后者则从组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角度探讨个体跨界流动并获得的发展,称之为“无边界职业成长”。该项研究倾向采纳前者的概念解释,在测量项时条目的表述以被调查者的第一人称为主,要求其报告自己在企业组织内获得晋升、发展的程度。

教育受益对个体职业成长具有正向作用。首先,高校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择业、就业的自主选择意识[9],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10]。其次,高校的专业教育提升了个体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积累,使个体具备解决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有利于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工作提升业绩,并获得职业晋升[11]。最后,高校的专业实训教育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最有效因素。在专业实训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能力,还能够在实训中积累专业经验,从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并形成类似实践专家内隐的心智[12]。高校教育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然而高校教育的效用通常具有滞后性,受教育者从教育中获益可能并不会即刻显现,而是会体现在未来职业发展之中。可以预见,从教育中受益对毕业生的职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提出该研究假设1:

H1:教育受益可以正向预测毕业生职业成长。

2.3 专业能力的中介作用

专业能力是指本专业领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与才能。专业能力作为职业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毕业生较为独特的表征在于其拥有较为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入企业组织之后属于最具有发展性的知识型员工[13]。具备专业能力是知识型员工能够在企业组织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专业能力能够使其获得企业组织相对等的回报,缺乏专业能力或专业能力低下则很难在就业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也很难进入到企业组织中谋求发展。

因此,对于高专业能力的个体而言,从高校教育中获得的专业训练能够使其感受到对自身职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低专业能力的个体由于难以获得就业市场青睐,更难以进入企业组织获得发展,因此他们较少体会到高校专业学习对于自身职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个体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其职业成长。因此,提出该研究假设2。

H2:专业能力在教育受益与职业成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4 职业发展需要的调节作用

个体职业成长也会受到内在动机的影响。职业发展需要是指个体追求自身未来职业规划、晋升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内在动力的体现[14]。职业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的表现是个体对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具有较高的认知,研究表明个体职业规划认知度对于提升职业发展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15];个体对职业发展的认知还能够帮助他们明确自身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目标越聚焦越有利于他们采取行动促使目标的达成。一方面明确的职业目标减少了个体进行职业探索过程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职业目标明确有利于个体在主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提升了工作搜索的有效性[16]。因此,职业发展需要能够对职业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职业发展需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成长,还可以调节其他变量与职业成长的关系。我们认为职业发展需要会促进专业能力和职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原因在于:高职业发展需要的个体会主动抓住每一次职业晋升的机会,积极承担起企业组织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高效快速地解决工作问题,从而提升其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与此相反,低职业发展需要的个体完成工作任务的内在动力不足,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投入的资源不足,表现出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使得上级很难将更加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他们,从而降低了低职业发展需要个体晋升的可能性,阻碍其职业成长。职业发展需要调节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高职业发展需要促进专业能力对职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低职业发展需要对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综上所述,提出该研究假设3:

H3: 职业发展需要调节了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图1 研究的概念间关系示意图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与程序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2016届到2020届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质量,研究团队首先联系管理学院5个教研室的专业负责人,以管理学院进行毕业生调查的名义向各教研室负责人说明调查目的和意图,征求对方同意之后,将设计好的电子问卷转发给教研室负责人,由其转发至各届毕业生的班级微信群和QQ群,邀请毕业生们填答调查问卷。

共邀请到331名毕业生参与本次调查,剔除无效问卷69份,实际回收262名毕业生的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79.15%,调查样本基本人口学特征见上表1。在进入最终分析的262份有效样本中,毕业生的平均年龄26.03岁(SD=3.02);37.4%为男性,62.6%为女性;平均工作年限2.12年(SD=1.46)。

表1 调查样本人口学基本特征

3.2 变量测量

教育受益。针对桂航管理学院培养方案分析的结果表明,管理学院对本科生培养主要从课堂教学、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设计5个环节开展教育活动。为测量毕业生对于本科教育的受益程度,研究团队基于培养方案分析的结果编写了6个条目用于评估毕业生本科教育受益,分别从“课程教学”“科研训练”“专业实习”“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和“全程培养”邀请毕业生采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受益程度评价(1=非常低,5=非常高),求取6个条目的均值作为教育受益的测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只能抽取出1因子,方差解释量达84%,说明教育受益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6,说明教育受益的测量信度较高。

职业发展需求。采用赵斌和付正雪[14]职场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之中的职业发展需求分量表进行测量,该分量表共6个条目代表性的条目,如“我清楚知道我的职业发展路径。”等,邀请被调查者采用7点Likert量表,评价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1=非常不重要;4=不确定;7=非常重要)。同质性系数α=0.83,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只抽取一个维度,方差解释量达56%,项目的因素负载在0.84~0.95之间,这表明职业发展需求的测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求取6个条目的均值作为职业发展需求的测量。

专业能力。研究团队从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迁移水平以及跨学科思维能力4个方面各设置1个题目,要求被调查者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采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评价(1=非常低,5=非常高),求取4个条目的均值作为专业能力的测量。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只抽取一个维度,方差解释量达85%,项目的因素负载在0.87~0.96之间,这表明专业能力的测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5,说明专业能力的测量信度较高。

控制变量。研究选取性别、年龄、专业和工作年限作为控制变量,排除这些变量对职业成长的潜在影响。其中性别编码方式为:男=0,女=1;专业编码为:人力资源管理=1,市场营销=2,工业工程=3,物理管理=4,财务管理=5,物流工程=6;工作年限编码方式为:1~2年=1,2~3年=2,3~4年=3,5年以上=5。

4 研究结果

4.1 描述性分析

表2为该研究所有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相关。教育受益与职业成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42,P<0.01)。教育受益与职业发展需要(r=0.36,P<0.01)、专业能力(r=0.63,P<0.01)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

4.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专业和工作年限的影响后,总效应为0.41,95%CI [0.30,0.52];直接效应为0.18,95%[0.05,0.31],专业能力的中介效应为0.23,95%CI[0.14,0.33],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9/0.44=56.10%。说明专业能力在教育受益与职业成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得到支持。

其次,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Model 14进行调节作用检验,结果如表3显示,模型1教育受益正向预测职业成长(β= 0.41,SE=0.06,P<0.001,95%[0.30,0.52]),假设1得到支持;模型2教育受益正向预测专业能力(β=0.63,SE=0.05,P<0.001,95%[0.54,0.73]);模型3职业发展需要与专业能力的交互项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成长(β=0.12,SE=0.04,P<0.001,95%[0.04,0.21]),假设3得到支持。因此职业发展需要在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即调节了中介效应模型中的后半路径。

最后,为了进一步分析职业发展需要的调节效应趋势,将职业发展需要按照正负一个标准差分高、低组,采用简单斜率检验职业发展需要在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当职业发展需要较低时,专业能力对职业成长的正向预测作用不显著置信区间包含零(β=0.13,SE=0.08,t= 0.58, 95%[-0.02,0.29],ns);当职业发展需要较高时,专业能力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成长置信区间不包含零(β=0.38,SE=0.07,t=5.45, 95%[0.24,0.51],P<0.001)。从图2可以看出,职业发展需要高的条件下职业成长随着专业能力的增加而逐渐提升。

图2 职业发展需要在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表3 教育受益对职业成长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该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 揭示了教育受益与职业成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一方面阐明了教育受益“如何起作用”, 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职业成长,教育受益还能通过专业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成长。另一方面剖析了专业能力对职业成长的预测“何时作用更大”, 相对于低职业发展需要水平的毕业生, 高职业发展需要水平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对职业成长的预测作用更强。

5.2 建议

针对研究结果的启示作者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应用型本科教学单位管理者及其工作者参考。第一,充分了解人才市场对应用型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开发出契合市场需要以及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所帮助的特色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型管理人才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特色专业核心课的培养提升学生有区别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学生的特殊工作能力,以避免因同质化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创新培养体系,努力提升学生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受益程度。在专业课与实训课教学方面,可以鼓励一线教学单位探索以校内双导师为试点的培养体系。例如:在实训教学环节方面分配实训导师,在专业基础学习环节配置专业导师。在科研与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鼓励一线教师积极探索以研究导向型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例如:研究导向型小组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以校级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为攻克目标,组织学生搜集文献资料、每周定期进行小组会报告和讨论,以产出新颖且实用的产品、方案或设计为最终目的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为抓手,基于导师制的培养体系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导师可结合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好高校构建的社会实习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习活动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之中,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路径的认知。

该研究对于高校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正如研究结果所示,教育受益是影响毕业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是学生能够控制的因素。因此,建议高校大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在校学习期间的获益程度。第一,充分了解学院对本科生培养方案以及实施培养的各个环节,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进入职场工作做好准备。第二,基于自身职业发展需要提前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内在的职业发展需要是影响专业能力与职业成长的边界条件,这就需要学生调动内在的主动性去了解自身所向往的职业都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或方式满足目标职业的基本要求。第三,积极争取所在院系的支持。一般而言,高校都会为学生提供普及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可以主动向所在院系寻求支持和帮助,比如争取所在院系提供专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动态资讯以及行业发展分析、进行职业倾向测试、专业简历制作指导等。

该项研究也有一些不足。首先,采用横断研究设计通过单次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并对变量关系进行检验,更为稳健的做法应采用交叉滞后的研究设计对被试进行追踪调查,从多个时点测量收集数据,再对变量关系进行检验。其次,并未考虑被试专业差异。最后,对职业成长的测量采用的是研究参与者的个人自我报告,对职业成长的衡量还可以采用其他指标,如实际的薪酬数据、职位职级以及在单位中社交网络关系中心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个体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