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朱云翠

2022-07-04李美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二语语料母语

李美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Odlin在著作《语言迁移:语言学习中的跨语言英语》(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中指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研究者从写作活动过程迁移和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写作迁移两个层面,从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侧向迁移和反向迁移等多个语言转向角度,分析研究母语和二语甚至是三语的迁移关系。其中,语言负迁移对二语写作的影响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王立非、文秋芳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母语能力会迁移到二语写作中,且发生在表层的迁移(即语言层迁移)多为负迁移[2]。以往研究运用对比写作修辞或语料库语料对不同年龄段的英语学习者展开语言层母语负迁移研究,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的研究工具和学生群体,自建小型语料库研究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在写作中产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1 二语写作迁移研究现状

Selinker的中介语假设(interlanguage hypothesis)理论表明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主要的认知过程[3]。这为后续语言迁移研究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王文宇等[4]和吴逾倩[5]等许多学者已经证明二语写作会受到学习者母语能力的影响。近20多年来,许多学者从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篇、话语和语用等方面研究语言迁移问题。二语写作迁移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对写作活动过程迁移问题的研究,具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比修辞模式的视角,Mohan[6]和Wei,X[7]探究了学习者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写作障碍问题与修辞迁移的关系。另一类则是才雅南[8]和杨连瑞等[9]研究母语隐喻迁移与二语写作关系。二是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写作迁移研究,李景泉等[10]和张会平等[11]学者们运用语料库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冠词误用、概念迁移、动词使用特征和动名词搭配错误等方面的语言迁移现象。

纵观国内外二语写作迁移研究发现:1)以往写作迁移实证研究受试对象多为初高中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料以中学生作文文本为主,从频度和语言显著论角度分析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2)借助语料库研究二语写作迁移的研究,运用频度检索从而分析语言现象,但是,运用自建语料库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迁移现象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通过自建大二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小型语料库,分析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其能为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有效开展写作教学提供助力。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文拟探究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为促进写作教学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策略。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错误主要类型有哪些?错误频率分布情况如何?

2)如何回避母语负迁移,有效促进二语写作课堂活动教学?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受试对象为57名大学二年级在读的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学生专业为理工科类专业。

2.3 研究工具

2.3.1 BFSU Qualitative Coder 1.0 和 BFSU Qualitative Explorer标注工具

研究采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研发的BFSU Qualitative Coder 1.0语料库标注工具,结合James的语言错误分析层次和桂诗春和杨惠中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运用的言语失误标注原则,设定语言失误现象种类,对TXT文本进行手工标注。在此基础上,利用BFSU Qualitative Explorer统计各类语言偏误现象的频率。

2.3.2 Sketch Engine语料库索引工具

Sketch Engine是由英国词法计算有限公司研发的在线语料库检索网站,使用通配符和正则表达式对语料的高频错误进行检索分析,发现语料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语言错误。

2.3.3 作文测试卷

为确保文本分析的客观真实性,本研究以学生的考试作文为语料。研究选取68份英语作文试卷,剔除了11份无效试卷,最终对57份英语议论文进行TXT文本录入,建立了共7 223词次语料的小型语料库,作为语料分析的生文本。测试卷作文是一篇议论文,题目为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作文要求学生围绕年轻人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现象,以及同辈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消除同辈压力消极影响。

2.4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第一步是收集议论文测试卷。学生按照考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卷,随后笔者对68份试卷进行公平合理的评阅。对漏写、字迹模糊不清以及与作文答题无关的答卷予以剔除,最终形成57份有效样本答卷。第二步自建言语失误分类表,用于识别语料错误。笔者结合James的语言错误分析层次和桂诗春、杨惠中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运用的言语失误标注原则, 自建了一个INI文件格式类型的言语失误分类表。该表包含词形、文本和语篇三大类,在这三类语言错误分析层级下,还细分了共34个言语失误类别。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中的文本并不指示统一的整体,而是根据James的研究阐述,把文本定义为包含词汇、词法和句法运用的文本结构。第三步错误识别。以TXT文档格式手工录入57份答卷,使用BFSU Qualitative Coder 1.0语料库标注工具对答卷的错误逐一进行手工标注识别,建立小型语料库。 第四步描述分析错误。运用BFSU Qualitative Explorer 1.0.1统计已标注错误语料的频率分布情况,结合Sketch Engine进行语料检索,分析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错误的整体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研究运用James的语言错误分析层次把语言错误分为词形、文本和语篇三大类,通过BFSU Qualitative Explorer分析得出图1所示语言错误分布情况。

由图1可知,文本错误占比63%、词形错误占比34%,语篇错误占比3%。学生最易在文本层面、其次是词形层面,最后是语篇层面产生母语负迁移。本研究中的语篇错误较少,原因可能在于在写作要点中阐明了具体要点和写作框架,且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文体较熟悉。

图1显示了理工科大二学生的语言错误类型分布的总体情况,为了能具体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笔者结合桂诗春和杨惠中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运用的言语失误标注原则,在词形错误层面细分成拼写、构词和大小写3个类别,文本错误层面细分成词法和句法2个分类,其中词法包含主谓一致、定式、不定式、时态和语态等18个类别,句法包括词序、词类、替代、冗余和重复等12个类别,语篇层面则只有结构连贯性1个类别。笔者依据BFSU Qualitative Explorer分析结果计算得出,34类语言错误的频数为1 046个,具体频率分布如图2所示:

图1 语言错误类型频率分布情况

图2所示为34类语言错误类别的频率分布,由此可知,出现母语负迁移较多的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拼写、中式英语、名词的数、构词、介词形式、词类、缺少、代词的格、冗余、结构缺陷、大小写、标点和结构连贯性等。根据数据显示,学生在词形层面均出现较多的语言错误,与桂诗春、杨惠中的研究结果相似。两位学者建立的大学英语四级学生语料库中显示词形错误频率为25.1%,本研究中的该类型错误频率为34%。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副词的级和连词形式方面都没有出现语言错误。因篇幅有限,下文将对错误频率较高的语言类别进行分析阐述。

图2 语言错误具体类别频率分布图

3.1 拼写错误

在本研究中,受试对象作文文本的拼写错误是产生母语负迁移最多的语言错误,频数为240,频率占比22.9%。这与桂诗春等[12]和周明泉[13]的研究结果一致。Odlin认为写作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会导致正迁移或负迁移。因此,两种语言的书写系统越相似,学习者越容易在习得目标语过程中产生正迁移,反之则会产生负迁移。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书写系统,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容易出现英语拼写困难。但Odlin也表示,过度概括会让母语和非母语学生都产生不同程度的书写错误。

本研究中的作文文本要求学生阐述年轻人的压力,通过分析检索语料发现,许多学生不懂应如何正确用英语表达年轻人一词,这是出现最多的拼写错误词汇,具体表现为:youngster(s) 的书写错误有younger(s),共24处错误,学生因过度概括的影响,认为young添加-er名词后缀,可转变成与事物有关的人。teenager(s) 的错误拼写有teenger(s), teernage 共27处错误。学生在以往的拼写习惯中,对teenager(s)一词的发音掌握不准,从而导致拼写错误。年轻人一词的正确英文表述形式多样,如 teens, teenagers, youngsters, the young, young people, young adults, teens and young people/adults等。

3.2 中式英语

李文中[14]将中式英语定义为“中国的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杨玉晨[15]认为在中国学生的英文习作中隐含着汉语写作的思维逻辑和修辞理念。李月棉、董丽[16]认为,学生遇到写作障碍时,会借助汉语思维,并把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句法规则迁移到英语表达中,因汉英思维模式差异,会输出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从而产生语言负迁移现象。以往研究都表明,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会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容易在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层级产生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述。笔者分析文本语料发现,大学生因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产生的中式英语错误共100处,频率占比9.6%。

笔者通过Sketch engine搜索[lemma=”same”]/ [lemma=”year”]/ [lemma=”peer”]/ [lemma=”age”], 发现学生在表述同龄人一词时,出现17处错误。具体语料如表1所示。

表1 语料分析表

从以上语料得知,学生由于不了解peer的含义或无法辨别peer名词和形容词的词性,大部分学生无法用peers来形容同龄人一词,搜索语料得知,peers (同龄人)的正确使用频数仅为6次。当出现写作障碍,学生会习惯性地用汉语的语序和句法规则,通过语言解码,把同龄人理解成“同样年纪的人”,以短语的形式翻译同龄人一词。从语料可看出,学生希望运用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词),但汉英定语语序存在差异,导致此处出现误用。原因在于,在汉语语序中,名词的修饰语只能放置在中心语的前面,然而英语的定语语序受修饰语的个数、长短等因素影响,定语的位置相对灵活而非固定不变的。

3.3 名词的数

英语语言体系中把名词的数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何伟、马宸[17]研究表明汉英语言差异在于汉语不注重名词的数,使用量词表述数量,英语则以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形式表述数量关系。汉语和英语名词数量范畴的表征形式存在差异,汉语不强调名词本身的“数”,而普遍借用量词表征数量意义,是易于度量和计量的语言。英语名词具有可数与不可数特征,其使用区分为单数和复数,表明英语将某些事物可数而某些事物数之不尽的概念根植于使用者的思维。由于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都会出现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错误。在桂诗春、杨惠中创建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英语名词的数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常犯的错误,两位学者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名词的数错误频率为4.05%,吴雪[18]研究发现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名词的数错误频率在6.49%。本研究中,理工科专业的大二学生在名词的数方面的错误频率为7.55%。语料库中的错误例子如下:

例1 We can remove it by taking moreexercisesand having a good sleep. ×

We can remove it by taking more exercise and having a good sleep. √

例2 In my opinion, first we should have our ownviewpoint. ×

In my opinion, first we should have our own viewpoints. √

例1中exercise既是可数名词又是不可数名词,表示检测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练习时,exercise是可数名词,指示体育锻炼运动exercise为不可数名词,只有在指示一套锻炼动作或活动时,才作为可数名词使用。例如:breathing / stretching exercises。例2中viewpoint是可数名词,学生受以往认知经验的影响,从viewpoint(观点)的词义断定其是一个不可数的抽象名词。可见,汉英语言体系的差异,会让学生在习得英语词汇时,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

4 减少母语负迁移,有效促进二语写作课堂活动教学

通过上文的语料库研究表明,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会在词汇、句法层面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大多数是因为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其中,出现最多错误的类别分别是拼写、中式英语和名词的数。笔者认为,二语写作课堂教学除了注重篇章结构和体裁写作教学以外,还应考虑母语负迁移对学习者的影响,从而针对性地对二语写作课堂实践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结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二语写作课堂教学可从以下方面有效开展。

4.1 注重词汇知识深度教学,减少学生词汇错误

词汇知识内容有宽度知识和深度知识。广义词汇知识指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总量,深度词汇知识表示学习者对词汇音、形、义的掌握。我国二语词汇习得重词汇语义理解,追求词汇的宽度习得,轻语义运用,忽视词汇深度习得[19]。谭晓晨[20]研究发现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在增音、减音、音置换、音易位4个方面会出现拼写错误,这证明语音表征在学习者习得拼写知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学生能习得一些拼写知识,但不够深入具体,且未能对词汇音、形、义三方面的词汇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刘君[21]研究表明教师对单词拼写规律的讲授是学生拼写知识快速增长的一个有利因素。鉴于此,教师在写作课堂时,除了重视篇章结构和体裁写作教学外,在写作课堂教学中,要注入词汇知识深度教学内容,对写作案例中的高频词汇,可讲授该类单词拼写规律,以及相对应的音、形、义的深度词汇知识,避免过度概况和母语负迁移,从宽度和深度两层面加深对特殊词汇的记忆以及运用。

4.2 重视词块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词块是介于词汇与语法之间的固定或半固定结构,也是可以整体提取,无需语法规则加工的语言单位[22]。词块知识在英语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语法知识位于其次,研究表明词块的运用能力与英语写作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23]。因此,英语教师应转变以语法知识教学为主导地位的观念,把教学重心转移向词块教学转移。教师在写作案例教学中,可把词块融入语境中,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习得词汇。然而词块素材无穷无尽,教师在有限课堂时间内不可能做到全面讲解,因此教师需挑选具有典型性的词块素材,以讲授、演练等手段进行演绎,让学生习得词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积累学习词块素材。通过深入的词块学习,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词块输入,可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能有效避免因写作障碍而产生的中式英语错误,从而提高学生在词句方面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分析得出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议论文中,最容易在拼写、中式英语和名词的数等方面出现错误,从而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笔者通过结论建议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融入词汇知识深度教学和词块教学,以此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改进二语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分析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写作文本,笔者还发现理工科专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没有使用关系从句的写作偏好,这也许表明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强且对自身写作水平不够自信。同时还发现学生的语篇错误极少,这也许能证明学生在议论文文体写作方面出现了学习正迁移,即学生能把以往课堂习得的文体写作知识迁移到具体的文本写作中。希望以上发现能为后续二语写作迁移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二语语料母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母语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母语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