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镀镍时间对装饰铜合金化学镀镍基合金的影响

2022-07-04杨凱智侯瑶吴克凡

电镀与涂饰 2022年11期
关键词:镀镍铜合金耐蚀性

杨凱智 *,侯瑶,吴克凡

(1.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4;2.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现代装饰材料中的屋面、幕墙、屋顶、装饰镜等常采用铜合金制作,这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及其制品具有良好的成形性、抑菌性、环保性等,不仅可以满足强度和韧性上的使用要求,而且具有装饰功能[1]。但是铜合金的耐蚀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其表面制备保护层,如化学镀[2-4]。目前关于铜合金化学镀的研究多集中在Ni−P、Ni−W 等二元合金方面[5]。化学镀Ni−Mo−P 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硬度,但是存在沉积速率低、镀层较厚时结合力差等问题[6-7]。基于此,本文先对铜合金预化学镀Ni,再化学镀Ni−P、Ni−Mo−P 或Ni−P/Ni−Mo−P,对比分析了3 种镀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以提升装饰用铜合金的表面性能,并推动三元镀层或者多层组合镀层的工业化应用。

1 实验

1.1 基体材料

基材为装饰用铜合金,线切割成20 mm × 12.5 mm × 0.5 mm 的薄片,其主要元素组成(以质量分数计)为:Cu 61.4%,Fe 0.1%,Pb 0.02%,Sb 0.003%,Bi 0.001%,Zn 余量。

1.2 工艺流程

铜合金化学镀的工艺流程为:水洗→除油(采用无水乙醇)→碱洗→中和→活化镀镍→退镍→预镀镍→去离子水洗→吹干→化学镀。

1.2.1 碱洗

NaOH 20 g/L,温度50 °C,时间20 s。

1.2.2 中和

采用硝酸体积分数为20%的无水乙醇溶液,室温,时间3 min。

1.2.3 活化镀镍

Ni(CH3COO)2·4H2O(乙酸镍)3 g/L,Na3C6H5O7·2H2O 5 g/L,乳酸8 mL/L,三乙醇胺8 mL/L,室温,时间1 min。

1.2.4 退镍

采用浓硝酸,室温,时间20 s。

1.2.5 预镀Ni NiSO4·6H2O 12 g/L,NaH2PO2·H2O 28 g/L,Na3C6H5O7·2H2O 38 g/L,NH4Cl 28 g/L,温度50 °C,时间0 ~ 10 min。

1.2.6 化学镀Ni–P 合金

NiSO4·6H2O 25 g/L,NaH2PO2·H2O 28 g/L,Na3C6H5O7·2H2O 1.5 g/L,CH3COONa 18 g/L,CuSO4·5H2O 4 mg/L,Na2S2O34 mg/L,乳酸29 mL/L,丙酸3.5 mL/L,温度90 °C,时间60 min。

1.2.7 化学镀Ni–Mo–P 合金

NiSO4·6H2O 28 g/L,NaH2PO2·H2O 28 g/L,Na4P2O7·10H2O 18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06 g/L,硫脲0.8 mg/L,Na2MoO4·2H2O 0.7 g/L,三乙醇胺9 mL/L,(NH4)2SO438 g/L,糖精0.9 g/L,温度70 °C,时间60 min。

Ni–P/Ni–Mo–P 合金镀层的总厚度为20 μm,由于Ni–P 合金层厚度小于10 µm 时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因此其厚度≥10 μm。10+10Mo 表示Ni–P 合金层厚度为10 µm、Ni–Mo–P 合金层厚度为10 µm 的Ni–P/Ni–Mo–P合金镀层,依此类推,还制备了12+8Mo、14+6Mo、16+4Mo 和18+2Mo 镀层。

1.3 性能检测

采用日立S-4800 型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的表面形貌,并通过截面形貌估算镀层厚度。

根据QB/T 3823–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孔隙率测试方法》,采用贴滤纸法测定镀层孔隙率,所用试剂为3.5 g/L 铝试剂 + 150 g/L NaCl 溶液,时间10 min,每个试样取5 次测量的平均值。

塔菲尔(Tafel)曲线测试在上海辰华CHI660 型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腐蚀介质包括0.5 mol/L H2SO4溶液和3.5% NaCl 溶液,室温,分别以被测镀层(有效面积1 cm2)、铂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扫描速率0.5 mV/s。采用Origin 软件对Tafel 曲线拟合,得到腐蚀电位(φcorr)和腐蚀电流密度(jcorr)。

根据GB/T 13913–2008《金属覆盖层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 规范和试验方法》,通过热震试验、弯曲试验以及百格试验定性判定镀层结合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预镀Ni 时间对铜合金化学镀Ni−P 合金的影响

从图1 可知,铜合金不经过预镀Ni 而直接化学镀时,所得的Ni–P 合金镀层较粗糙,表面颗粒大小不一,这主要是因为在化学镀Ni–P 合金过程中铜合金基材直接与镀液中的镍离子快速发生置换反应[8]。对铜合金预镀镍1 min 后再化学镀时,所得Ni–P 合金镀层较平整,胞状凸起较小,并且分布均匀。延长预镀Ni 时间至5 min 时,Ni–P 合金镀层表面最平整。继续延长预镀Ni 时间至10 min 及以上时,Ni–P 合金镀层表面平整度反而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预镀Ni 时间过长时预镀层表面会形成大的胞状颗粒,并在后续的化学镀Ni–P 合金过程中被保留下来[9]。

图1 预镀Ni 不同时间后铜合金表面Ni–P 镀层的表面形貌Figure 1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Ni–P coating on copper alloy after pre-plating with nickel for different time

从图2 可知,铜合金直接化学镀时,所得Ni–P 合金镀层的孔隙率为1.3 个/cm2,增加预镀Ni 后Ni–P 合金镀层的孔隙率减小,并且随预镀Ni 时间延长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预镀Ni 时间为5 min 时,Ni–P合金镀层的孔隙率为0 个/cm2。

图2 预镀Ni 时间对铜合金表面Ni–P 镀层孔隙率的影响Figure 2 Effect of nickel pre-plating time of copper alloy on porosity of Ni–P coating obtained finally

从图3 和表1 可知,与未预镀Ni 时的Ni–P 合金镀层相比,无论是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还是在3.5%NaCl 溶液中,预镀Ni 再化学镀所得的Ni–P 合金镀层的腐蚀电位都更正,腐蚀电流密度更低,说明增加预镀Ni 工序能够提高Ni–P 合金镀层的耐蚀性。随着预镀Ni 时间延长,Ni–P 合金镀层在2 种溶液中的腐蚀电位均先正移后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均先减小后增大。预镀Ni 时间为5 min 时化学镀所得Ni–P 合金镀层在两种介质中的腐蚀电位最正,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耐蚀性最佳。

表1 图3 的拟合参数Table 1 Parameter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plots in Figure 3

图3 预镀Ni 不同时间后铜合金表面Ni−P 镀层在不同溶液中的Tafel 曲线Figure 3 Tafel plots measured in different solutions for Ni−P coating obtained on copper alloy after nickel pre-plating for different time

2.2 预镀Ni 时间对铜合金化学镀Ni−Mo−P 合金的影响

从图4 可知,铜合金直接化学镀所得的Ni–Mo–P 合金镀层存在明显的开裂现象,表面颗粒分布不均。预镀Ni 一定时间后再化学镀时所得的Ni–Mo–P 合金镀层表面平整、致密,无开裂现象。预镀Ni 时间为5 min时,Ni–Mo–P 合金镀层最细致、平整,厚度约为10 µm。但延长预镀Ni 时间到10 min 时,Ni–Mo–P 合金镀层又出现裂纹,这主要是因为预镀Ni 时间过长时会使镀层产生较大的内应力[10-13]。

图4 预镀Ni 不同时间后铜合金表面Ni–Mo–P 镀层的表面形貌Figure 4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Ni–Mo–P coating obtained on copper alloy after pre-plating with nickel for different time

从图5 可知,铜合金未预镀Ni 而直接化学镀时,所得的Ni–Mo–P 合金镀层的孔隙率为1.1 个/cm2。增加预镀Ni 后,Ni–Mo–P 合金镀层的孔隙率减小,并且随着预镀Ni 时间延长,镀层孔隙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预镀Ni 时间为5 min 时,Ni–Mo–P 合金镀层的孔隙率为0 个/cm2。

图5 预镀Ni 时间对铜合金表面Ni–Mo–P 镀层孔隙率的影响Figure 5 Effect of nickel pre-plating time of copper alloy on porosity of Ni–Mo–P coating obtained finally

从图6 和表2 可知,与Ni–P 镀层相似,增加预镀Ni 后所得的Ni–Mo–P 合金镀层在2 种溶液中的耐蚀性都增强,并且在预镀Ni 时间为5 min 时表现出最佳的耐蚀性。因此确定预镀Ni 的最佳时间为5 min。

图6 预镀Ni 不同时间后铜合金表面Ni–Mo–P 镀层在不同溶液中的Tafel 曲线Figure 6 Tafel plots measured in different solutions for Ni–Mo–P coating obtained on copper alloy after pre-plating with nickel for different time

表2 图6 的拟合参数Table 2 Parameter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plots in Figure 6

2.3 Ni–P/Ni–Mo–P 镀层的性能

从图7 可知,10+10Mo 镀层表面颗粒较大,大小不一,整体较粗糙。随着Ni–P 合金镀层厚度的增大,Ni–P/Ni–Mo–P 镀层的颗粒尺寸逐渐变得均匀,平整性和致密性有改善。当Ni–P 合金镀层厚度为14 µm 和16 µm 时,Ni–P/Ni–Mo–P 镀层的微观形貌最佳。

图7 不同厚度组合Ni–P/Ni–Mo–P 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总厚度为20 μm)Figure 7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Ni–P/Ni–Mo–P coating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wo layers (total coating thickness 20 μm)

从图8 可知,Ni–P 合金镀层厚度为14 µm 和16 µm 时,Ni–P/Ni–Mo–P 镀层的孔隙率为0 个/cm2。

图8 不同厚度组合Ni–P/Ni–Mo–P 镀层的孔隙率(镀层总厚度为20 μm)Figure 8 Porosity of Ni–P/Ni–Mo–P coating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wo layers (total coating thickness 20 μm)

从图9 和表3 可知,固定总厚度为20 μm 时,随Ni–P 合金镀层厚度增大,Ni–P/Ni–Mo–P 镀层在2 种介质中的腐蚀电位均先正移后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Ni–P 镀层厚度为14 µm 时腐蚀电位最正,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耐蚀性最佳。可见,虽然16+4Mo 和18+2Mo 镀层较为致密,但是由于外层Ni–Mo–P 合金较薄(≤4 µm),腐蚀介质有可能进入内部而形成原电池反应[14-15],因此它们的耐蚀性不高。为保证Ni–P/Ni–Mo–P 镀层的耐蚀性,外层Ni–Mo–P 合金的厚度至少要6 µm。另外,与预镀Ni 时间都为5 min 时的化学镀Ni–P 合金镀层和Ni–Mo–P 合金镀层相比,内层Ni–P 合金厚度为14 μm、外层Ni–Mo–P 合金厚度为6 μm的Ni–P/Ni–Mo–P 镀层在0.5 mol/L H2SO4和3.5% NaCl 溶液中的耐蚀性最优。

图9 不同厚度组合Ni–P/Ni–Mo–P 镀层在不同溶液中的Tafel 曲线(镀层总厚度为20 μm)Figure 9 Tafel plots measured in different solutions for Ni–P/Ni–Mo–P coating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wo layers (total coating thickness 20 μm)

表3 图9 的拟合参数Table 3 Parameter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plots in Figure 9

从表4 可知,Ni–P 合金镀层厚度为14 µm 或16 µm 时,Ni–P/Ni–Mo–P 镀层的结合力都合格。

表4 不同厚度组合Ni–P/Ni–Mo–P 镀层的结合力(镀层总厚度为20 μm)Table 4 Adhesion of Ni–P/Ni–Mo–P coating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wo layers (total coating thickness 20 μm)

3 结论

(1) 在铜合金表面化学镀Ni–P 合金或Ni–Mo–P 合金前增加预镀Ni 工序能够改善镀层的表面形貌、致密性和耐蚀性,较佳的预镀Ni 时间为5 min。

(2) 对于总厚度为20 μm 的Ni–P/Ni–Mo–P 镀层而言,随内层Ni–P 合金厚度的增大,镀层的各项性能均先变好后变差。当内层Ni–P 合金厚度为14 μm、外层Ni–Mo–P 合金厚度为6 μm 时,Ni–P/Ni–Mo–P 镀层表面平整、均匀、致密,孔隙率为0 个/cm2,结合力合格,耐蚀性最佳。

猜你喜欢

镀镍铜合金耐蚀性
船舶机舱镍铜合金海水管系的管理与维护
一种接触导线用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Ti-15-3合金表面氧化物陶瓷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耐蚀性能
置换还原法制备的镀镍铝粉及其导电性能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预镀镍层对一种C-Mn-Si 高强钢 选择性氧化行为的影响
Ni、Si和Al对09MnNb钢在海水中耐蚀性的影响
铜合金模具材料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件耐磨性及机理分析
稀土氯化物(镧、钇)在镀镍溶液中的应用
加工条件对镀Ni钢丝耐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