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7-04

健康之友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心内科协同实验组

刘 进 王 薇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心血管科二区 北京 101121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 北京 101125)

心内科是专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方面引起的疾病的科室,来心内科室治疗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发病急、病情重的情况。心内科室是医院里的重要科室,其中老年患者居多,在临床护理上也有着巨大的要求和挑战。在该科室治疗的患者大多数都无法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而且也存在很多的不良习惯,这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在该模式的干预下,可以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以及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方面的观念进行提升,有助于患者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从被动型的接受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使患者变成护理的主体,这也对工作人员和护理内容提出了更大的要求[2]。现我院对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进行观察并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心内科室收诊患者110例进行观察分析,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上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约49~72岁,平均年龄为(61.28±2.4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16例,年龄约54~68岁,平均年龄为(61.83±3.18)岁,两组患者在本次实验中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本次实验观察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同意,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拥有其他重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患者;③严重精神病患者;④语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使用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要及时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健康宣教以及饮食方面的指导。

1.2.2实验组患者使用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①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②共同建立护患一体的模式,在进行干预中要将患者放在护理中心,建立工作人员、家属、患者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在工作中强调工作人员的任务以及协调性,督促工作人员的工作。③加强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协同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耐心与患者家属讲述指导平日对患者的护理要点,并且让家属进行落实。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协同患者进行吃饭、洗漱、起床之类的日常活动。嘱咐家属开导患者,缓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爱。④加强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协同护理,工作人员增加查房次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平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⑤工作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努力塑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可以让相同科室的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治病的经验,让患者们彼此鼓励。还要多找一些成功案例,让患者提高对于治疗的自信心。定时开展与心内科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塑造轻松和谐的医护环境氛围,让患者在平时的互动交流中掌握人性化自我管理方法,来减轻心中的不良情绪。⑥合理为工作人员进行调班,避免超负荷的工作量。⑦工作人员应该每天监督患者是否按照护理计划进行实际的执行,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矫正,同时对患者的自我完成能力进行评估,对一些完成较好的患者给予奖励[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ESCA评分,评分高表示效果好;使用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满分100分,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评分高表示效果好;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低表示效果好;对比住院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时间短表示效果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n代表例数;ADL评分、ESCA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心律失常恢复时间使用t和“ˉx±s”表示计量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ADL、ESCA、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ADL评分和ESCA评分相对于治疗前的评分有明显的增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DL评分为(47.28±2.65)分,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为(37.84±6.32)分,实验组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ESCA评分为(124.58±10.2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ESCA评分为(101.86±11.21)分,实验组患者ESC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04±6.07)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ESCA、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2.2 实验组和观察组住院时长、心律失常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14.39±2.24)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为(20.61±1.55)天,实验组住院时长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患者心律失常恢复时间为(4.57±1.11)天,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恢复时间为(6.85±1.67)天,实验组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1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心律失常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心内科的患者普遍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所以在患者入院之后除了采取常用的药物治疗以外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确保患者能够有较强的恢复效果。经过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的心里不良情绪与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心内科患者受疾病影响程度大,人体中的脏器可能也会因此受到损伤,使患者的生活能力低下,而且因为发病急会造成患者内心产生不安焦躁、抑郁焦虑的心理,造成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需要在临床护理上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4]。

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在护理中作为中心,在护理的实施中能够调节患者的自身的观念,让患者在护理中掌握技巧,便于对自己实施自我护理,来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恢复。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性的护理,每个结果也是不同的,但是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的恢复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目前,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使用。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的是,在协同护理模式中患者才是主体,并且协同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该模式下主要就是以护理工作为基础,通过对护患、医护、护士与家属之间的协同为一个整体,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5]。通过护患的协同护理,能够使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便于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帮助患者减少内心不良情绪,使患者的依从性变强,从而拉进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并且积极配合工作。根据健康宣教可以促使医师和护士能够共同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充分了解疾病的内容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环境护理能够使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对护理环境进行相应的维护,为患者打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护理环境,确保患者能够处在良好环境中。在饮食护理中,工作人员会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从而改变患者的体质,促进患者进一步康复[6]。协同护理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发展,在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的情形下使医疗手段能够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7]。协同护理模式更好地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进展,在根本上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加全面,工作量也相对较大,所以要注意对工作人员的排班情况进行人性化更改。使用协同护理模式使工作人员获得了家属的信任,从而更加有利护理工作的开展,增加患者的依从性[8]。令患者也能早某种层面理解护理人员的辛苦,并且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本次实验在观察中,实验组患者护理之后的ADL评分和ESC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心律失常恢复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说明在协同护理的干预下,确实提升了患者的恢复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对患者的住院开销进行一部分节省,减轻资金压力。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协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在协同护理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由此得出协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减轻资金压力,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心内科协同实验组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