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对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
2022-07-04樊宏英樊启红
樊宏英 樊启红 文 芳
(1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湖北 荆州 434000 2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3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医院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约为10%,这一数据在低收入国家中更高。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据统计,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人民币,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1年全美约有75,000人死于医院感染[1]。新生儿免疫力低,新生儿室中新生儿容易受到感染,加强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待提高。基于此,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本研究尝试将知信行模式用于新生儿室工作人员管理中,对我院新生儿室2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知信行模式实施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等数据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我院新生儿室20名工作人员纳入本研究中,所有工作人员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均取得了执业证书,专科工作时间两年以上,可正常交流,参加完整个管理过程。本研究排除中途转出或请假者、既往心或脑器质性疾病者,有较为严重的躯体疾病。20名工作人员均为女性,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31.20±2.54)岁;护龄3~20年,平均(8.10±1.68)年;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10名。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模式
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常规管理措施包括:(1)要求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喉部细菌培养及体格检查,对于细菌培养不合格以及体格检查不合格者,严禁入室工作。(2)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事前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佩戴好帽子、口罩、隔离衣等设备,进入新生儿室前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对于感染以及非感染的新生儿,需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先后进行护理。(3)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不得随意外出,发现问题时及时报告医生。要求新生儿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毒以及其他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2]。(4)对于照护感染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实施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及管理制度书写护理文书等医疗文书。
1.2.2知信行模式
自2020年1月起对该组工作人员实施知信行管理模式,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感染控制小组。由护理经验最为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负责日常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小组组长每周邀请感染管理科人员对组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同时与管理人员一同进行手卫生知识的考核。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小组组长根据组员护理记录以及巡视情况查看组员是否认真执行新生儿室手卫生制度,在每周的小组会议上通报相关情况,对组内成员起到监督的作用[3]。
(2)手卫生知识的强化。在日常培训以及工作会议上向组员讲解与强化手卫生概念消毒概念、6部洗手法、手消毒剂使用方法等内容,在培训后再将培训内容通过微信等方式传达给组内成员,确保组内成员能够在培训后再次进行学习,深刻理解有关内容。组织小组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条例及制度,明确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的要求,强调工作人员手卫生规范对于保障新生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小组成员对现阶段新生儿室手卫生现状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组内成员互相监督提醒。定期在微信群列出检查结果,督促组内成员时刻关注自身行为及不足,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逐步改进。
(3)树立正确的手卫生意识与信念。利用板报或在洗手时粘贴图片或标语等方式,强化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手卫生对新生儿安全及自身的重要性。将新上市工作人员手卫生作为相关的质控指标,在管理制度中进一步细化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奖惩制度,并将相应的评估结果纳入到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中,提高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自觉养成保持良好手卫生的习惯。定期公布新生儿室以及医院其他科室手卫生职业暴露数据以及医院感染的危害,增强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主动加强手卫生管理的意识。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相关教育,尤其是对于手卫生依从性较差的工作人员加强干预,帮助其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手卫生意识[4]。
(4)规范手卫生行为。组长开展日间巡视,对新生儿室护理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定期对新生儿室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抽样监测,并通报相应的检测结果,督促全体工作人员养成规范洗手的良好习惯。在更衣室、办公室、新生儿室走廊配置快速手消毒剂,并张贴规范的洗手步骤,使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在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前后,能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完成手部消毒等步骤。每月组织组员进行七步洗手法现场操作演练,现场纠正部分工作人员错误洗手行为。组长在督导组内成员洗手过程中不断分析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出优化措施。
1.3评估方法
记录与对比20名工作人员管理前后手卫生知信行情况及依从率。手卫生知信行情况参考有关制度与规范,在KPI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确定手卫生知信行调查问卷,该问卷已被证实,有良好的信誉度,其中知识部分问卷满分为8分,手卫生态度部分满分为10分手卫生执行行为部分满分为9分,分数越低,说明新生儿室工作人员知信行越差。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根据组长日常巡视情况及考核情况进行评估,工作人员能够完全依照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消毒等各项管理制度的为完全依从,能够遵循部分制度且改进的为部分依从,不能够遵循大部分管理制度及手卫生规范的为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将20名工作人员的数据资料录入计算机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经组间比较与卡方值检验后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管理前后手卫生知信行情况比较
实施知信行模式后,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6.31±1.13)、(8.16±0.97)、(7.17±0.93)分,均显著高于实施知信行模式前的评分结果(P<0.05)。如表1所示。
表1 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实施知信行模式前后手卫生知信行情况调查
2.2管理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
实施知信行模式后,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5.00%,显著高于管理前的80.00%(P<0.05)。如表2所示。
表2 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知信行模式管理前后手卫生依从率
3 讨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感染后病情发展快。手势细菌等病原体定植与传播的重要媒介,许多病原体都是经过手部接触传播导致感染的。有文献报道,经医务人员守病员均传播引起的医院感染近1/3,而加强手卫生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的措施之一[5]。因此,加强新生儿是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提升起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信行模式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其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是目标,通过接受知识以及思考树立起正确的信念,在信念的支持下,建立起健康行为模式。要提高新上市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就需要增强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引导其运用知识进行思考,强化责任意识,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态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于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主要病原征来源回答是体表的细菌、手接触以及呼吸道传播,对于多重耐药菌防控泳装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6]。同时许多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对于部分手卫生时机的认识不够清晰,许多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后,能够完全按照有关制度及规范清洗手部等接触部位,但在接触前手卫生依从性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过度的洗手会破坏手部皮肤屏障,在之后运用手消毒剂会产生刺激感,但部分新生儿是工作人员,却认为这种刺激感是手消毒剂带来的,所以会有意识地在非必要时减少手消毒剂的使用,充分体现了部分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对手消毒剂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本研究中,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在常规管理模式下手卫生依从性为80%,知识评分为(5.49±1.06)分,体现了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管理有关知识的认识有待加强。基于此,在实施知信行模式后十分重视手卫生知识的强化,通过组长对组员的日常培训及工作会议向组员强调正确的手卫生知识,明确工作人员手卫生的要求,同时鼓励小组成员自主学习与监督,从而提高新生儿是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识,本研究中20名工作人员管理后知识评分上升至(6.31±1.13)分,证实了知信行模式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知识。
在提高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识后,再通过教育以及宣传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手卫生意识与信念,最终促进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改变。本研究中,实施知信行模式后,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态度评分为(8.16±0.97),均显著高于实施知信行模式前的(7.21±0.92)分,可见实施知信行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态度。
实施知行信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从而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照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新生儿是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职业保护。本研究中,组长开展日间巡视、加强监管,组织组员进行七步洗手法现场操作演练,进而引导与督促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改变[7]。本研究中,实施知信行模式后,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行为评分为(7.17±0.93)分,实施知信行模式后,20名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5.00%,均高于管理前,证明知信行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室工作人员管理中,应用知信行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够强化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