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2-07-04许小兰郭振光

健康之友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X射线正确率

许小兰 郭振光

(1 日照市中医医院/CT室 山东 日照 276800 2 日照市中医医院/骨伤五科 山东 日照 276800)

前言 在骨科疾病的诊疗中,关节内骨折疾病属多发性的常见骨病。而胫骨平台是人体膝关节的重要支撑,一旦受到外力损伤发生骨折后,将会影响胫骨内外平台的功能,进而造成骨关节发生炎症。在胫骨平台受到外部创伤后,不止会发生骨折,还可能会伤害其他关联部位。胫骨平台受到损伤后,主要会引发膝关节活动受限、出现淤血肿胀及疼痛等症状。除以上症状外,多数发生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关节内还可能发生或轻或重的积血情况。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的具体部位、严重程度等。以便为后续的判断骨折分型以及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1]。当前,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常用的检测技术就是X射线,不过随着医学水平及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X射线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有时对骨折的具体部位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不能正确分型等,影响了最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在骨科诊断中逐渐被熟知采用,该项技术与X射线技术相比具备明显的应用优势,如影像更加立体、更清晰等。让骨关节的状态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医师面前,使之进一步了解胫骨平台的结构及创伤情况。本次研究将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选择从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1日,这个时间段内在来我院诊治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中抽取一部分,共计11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包含病人55名。给予对照组的检测技术为X射线,对照组病人55名,包含男病人28名,剩下27名为女性,年龄在20岁以上54岁以下,平均值为(39.2±2.4)岁,其中,双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患有7人,单侧胫骨平台骨折的48名病患中,有22名是左侧胫骨平台骨折,剩下的26人为右侧胫骨平台骨折。车祸造成胫骨平台骨折的有39人,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有10人,压砸伤2人,跌倒摔伤4人。观察组的55名病人中,有男性病患31人,女性病患24人,年龄在18岁以上58岁以下,平均值为(41.5±3.3)岁,其中,双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患有9人,单侧胫骨平台骨折的46名病患中,有24名是左侧胫骨平台骨折,剩下的22人为右侧胫骨平台骨折。车祸造成胫骨平台骨折的有41人,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有6人,压砸伤3人,跌倒摔伤5人。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权威部门的骨折诊断标准。②通过关节镜等检查,已被专业医师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的病患。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试验的目的及方法已全面了解,并愿意参与,已签署相应文件的。

排除标准:①一般资料缺失的。②患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的。③其他脏器出现功能障碍或异常的。④由于身体或精神等原因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2]。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X射线摄影检查(DR),具体操作如下:患者进入DR拍片室,在床上呈仰卧体位不动,将疑似骨折部位置于摄影床板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开始拍片,患者的下肢应呈垂直状态,确保摄影中心线处于胫髌骨下方,摄片起止点分别为胫腓骨上缘和股骨下缘,最后完成正位片的拍摄。在进行侧位片拍摄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提示下,摆对位置完成拍摄[3]。

观察组采用西门子双源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患者进入CT室后,呈仰卧体位不动,保持受伤下肢呈伸直状态,以膝关节的间隙为中心,CT扫描的起止部位分别为胫腓骨上缘和股骨下缘。此外,电压保持在120KV,层间距保持在5毫米,电流与层厚分别为240MA和5毫米。扫描结束后上传工作站做后期处理,完成重建。实施三维重建时,应保证层间距及层厚为0.625毫米。扫描及后处理完成后,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审阅,最少两名,并分别给出意见,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应共同协商出最佳方案[4]。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骨折分型:以Schatzker分型作为胫骨平台骨折的区分标准,共包括6个类型。患者胫骨平台外侧发生骨折,并且出现状似劈裂纹的裂缝,这样的情况为Ⅰ型;患者胫骨平台外侧已出现塌陷,并伴有状似劈裂的骨折发生,为Ⅱ型;患者胫骨平台骨折伴随塌陷,为Ⅲ型;当骨折部位处于平台内侧时为Ⅳ型;双侧踝骨发生骨折为Ⅴ型:骨折部位位于双踝并胫骨干骺侧为Ⅵ型。

两组患者的骨折诊断正确率:包括髁间隆突骨折和腓骨小头骨折的诊断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并发感染、压疮情况、关节僵硬等并发疾病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分型诊断的正确率

观察组的骨折分型诊断例数分别为(Ⅰ型15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8例,Ⅴ型7例,Ⅵ型2例),正确率为52例(94.55%),相比于对照组的(Ⅰ型11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6例,Ⅴ型4例,Ⅵ型3例),共计41例(74.55%),正确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例(%)]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两组患者对合并髁间隆突骨折及腓骨小头骨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观察组(100%,100%),对照组(77.78%,69.23%),观察组的临床诊断正确率高达100%,效果更理想。(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例(%)]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情况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疾病的情况:观察组没有发生并发感染及压疮的病例,只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的情况,而另一组发生并发感染2例,压疮2例,关节僵硬3例,共计有7例发生并发疾病。(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高发性创伤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部位的特殊性,发生骨折后,如不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实施急救措施,将会导致一系列关节疾病的发生,包括膝关节功能出现异常,引发骨性关节炎症等,为患者今后的日常行走埋下了隐患。一直以来,骨科及放射科的专业医师都能凭借X射线对患者的骨折类型及部位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但是胫骨平台的位置比较特殊,有时X射线诊断可能会出现误差,对骨折分型及位置的判断造成不利影响。一般在X射线视角下,胫骨平台前方的投影会呈现出两条弧形的曲线形态,这时,胫骨平台后半部所处位置在阴影下方。因此,我们观察X射线的侧位片时,只能看到胫骨平台前后两侧重叠的阴影,平台细节情况不能显示或者只能显示一部分。因此,制约了医师的准确判断。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却能完美的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多层螺旋CT在临床使用中,不仅能呈现出清晰的三维重建立体影像,还能通过切割图像、旋转图像,去掉障碍物等功能全方位的展现骨折的详细情况,有助于医师在治疗前做出正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在治疗中骨折是否塌陷、是否移位以及移位塌陷的严重程度,都是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当关节塌陷在3毫米以上时,关节内的压力也相应升高,不利于预后,特别是在塌陷较严重已经影响到膝关节的稳定性时。而X射线在扫描时,由于涉及面较窄,对骨折塌陷程度判断的比较模糊,所以已经影响了准确治疗方案的制定。但是运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后,能够多方位显示移位和塌陷的程度,帮助医师了解详细情况,进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并且多层螺旋CT所呈现的直观、立体的图像,可以将骨折的情况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助于医师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一步降低手术的风险性,增加成功几率。三维CT技术是目前较先进的医疗检测技术,用于骨折检测时,主要运用三维重建影像的特殊技术,将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X射线在医疗检测中使用的时间较长,涉及范围较广 ,价格低廉,自问世以来,也是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对医师的正确判断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应谨慎使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能有效的弥补X射线的不足,尤其是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时,准确率更高,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5]。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使用X射线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对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判断骨折分型时正确率更高(52例,94.55%),另一组使用X射线检测正确率仅为41例,74.55%;在对骨折部位检测时,观察组检测出合并髁间隆突骨折及腓骨小头骨折的检测率均为100%,另一组分别为77.78%和69.23%;通过正确判断,医师做出正确的治疗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疾病的只有1例(1.82%),而另一组发生并发感染的患者有2人,压疮2人,关节僵硬3人,共计有7人(12.72%)。这组研究数据,充分说明了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更精准,更能为医师提供治疗依据。

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检测中,可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应用价值明显,在今后的诊疗中应大胆采用。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X射线正确率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生意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基于虚拟观测值的X射线单脉冲星星光组合导航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