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应用效果
2022-07-04魏晓丽刘秀平
魏晓丽 刘秀平
(北京怀柔医院/妇产科 北京 101400)
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生理结构的改变以及其免疫力的下降,将大幅度的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威胁孕妇生命安全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原因。通常在女性妊娠20周以后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症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及上腹部不适等,并伴有蛋白尿和血压升高的情况。若得不到有效并且及时的治疗,发展为子痫前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孕产妇多脏器和系统损害,危及母儿生命健康[1]。本文选取了我院部分子痫前期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期间建档的94例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将所有孕妇分为常规组、治疗组,每组47例。常规组年龄23~40岁,平均(27.24±3.16)岁,孕周12~28周,平均(18.36土0.35)周;治疗组年龄24~42岁,平均(28.46±2.68)岁,孕周11~20周,平均(12.6±0.17)周,孕产次(1.92 ±1.13)次[2]。纳入标准:我院规律产检;肝肾功能正常;曾有子痫前期病史或家族史或孕早期收缩压≥130 mmHg 或舒张压≥80 mmHg的孕妇;家属知情并且同意参加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上腹部疼痛;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比较严重疾病;有出血性疾病。经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发现,两组孕妇年龄、产次、BMI、孕周、既往病史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可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加强对两组的监测和干预,让所有孕妇均采用侧位休息,适度锻炼,适当限制钠摄入量,并注意钙及多种维生素。根据检测结果,对孕妇实施常规围产期保健,实施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和运动指导。除此之外,治疗组孕妇让其在孕11至13周6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每晚睡前口服至孕36周,或者至终止妊娠前1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定期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根据病情变化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及终止妊娠时机[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实时记录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临床数据总的有效率、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新生儿体重与1min新生儿评分(Apgar)以及血小板数量异常、胃肠道不良症状发生情况。①凝血功能:在治疗结束后抽取孕妇的静脉血,采用RAC-12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PT、APTT、TT以及FIB。②对孕妇子痫前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③对孕妇临床指标变化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④分析孕妇妊娠结局状况。包括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早产。⑤对肝肾功能数据进行分析:肝功能的损害以谷丙转氨酶值高于40U/L为标准,肾功能的损害以肌酐高于73μmol/L为标准。⑥孕妇妊娠结局与并发症的分析:比较两组肝肾功能异常、子痫前期、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⑦ 新生儿Apgar评分:采用Apgar评分法对新生儿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评分在7~10分之间为正常;4~7分考虑轻度窒息;4分以下考虑重度窒息。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在患者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患者PT、APTT、TT较常规组时间均有明显的延长(P<0.05),血清FIB水平则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显著有效指孕妇未发生子痫前期,改善指发生子痫前期的时间较既往发生孕周延迟,无改变指子痫前期发生时间较既往无变化或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0-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与妊娠结局比较
常规组中均未发生死胎、死产、孕妇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用药期间也没有不良反应。治疗组肝肾功能损害、子痫、早产发生率也都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率结局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妊娠结局比较[n(×10-2)]
2.4两组围生儿结局比较
治疗组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围生儿结局比较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肠胃不适或者是血小板数值异常。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它是医源性早产、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以及各脏器损伤[4]。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导致疾病的急剧恶化,对母婴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如果仅仅基于产妇健康和安全,应尽快终止妊娠。然而,由于37周以下胎儿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增加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而如果以胎儿发育成熟为目标盲目延长孕周,很容易对产妇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在控制产妇病情、保证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是产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子痫前期患者的血管缺氧会导致出血、组织坏死、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因此,子痫前期的治疗主要是镇静、降压、解痉和适时终止妊娠。上医治未病,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如何早期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减少并发症,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并发症,提高我区的产科质量,目前建议首次产检时进行多风险评估,主张对高危因素孕妇进行早期干预[5]。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炎镇痛药物。它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经典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TXA2的产生,减轻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它还可以抑制纤维连接蛋白的产生,降低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胎盘的正常形成和功能,从而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至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由于考虑子痫前期是由胎盘浅植入引起的缺氧引起的,因此一般在胎盘尚未完全成形时服用,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此外,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和流产的风险,并且应用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液灌注。除此之外,本研究观察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子痫前期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母婴结局发现,治疗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子痫前期、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其可能机制是阿司匹林通过改善全身高凝的状态,恢复肝肾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抗凝剂可改善胎盘血液灌注,从而延长妊娠时机,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选择性抑制母体血小板功能,而不影响新生儿肺循环或血小板聚集,因此可改善母婴结局。
由于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一些人担心它在怀孕期间的使用可能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本研究发现两组产后出血率无差异,治疗期间无血小板数值异常或明显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评估早发型子痫前期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指出将剂量控制在75mg/d以内是安全的。其他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蛋白质结合率较低,但水解后蛋白质结合率明显提高,对肾脏的不良影响较小,对母体血液循环、代谢等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后的不良反应轻微[6]。
4 结论
如上所述,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实施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其机制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来达到预防子痫前期的目的。且小剂量阿司匹林并未增加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口服用药方便,值得推广,适合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