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4D-CT扫描的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对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7-04颜倩英郑文滔

河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靶区直肠癌肝脏

李 嘉, 颜倩英, 陈 敏, 郑文滔, 温 本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肝脏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不少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现肝转移迹象,此时肝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多数患者已失去切除机会,只能行射频消融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TACE)、放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常联合多种方法来提高抗肿瘤效果[1]。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放疗技术,根据计划靶区的实际解剖关系来调节放射强度,放疗剂量分布较均匀,应用广泛[2]。IMRT既往主要依赖常规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来确定目标区域,但其可能包含了非必要的正常组织,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涌现了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four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扫描技术,其主要减少了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减少了3D-CT扫描可能导致的漏照或多照,提高放疗的准确性,主要应用于肺癌、乳腺癌等治疗[3,4],在肝脏肿瘤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4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70例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纳入标准:①直肠肿物经过电子肠镜活检或直肠手术切除病理结果确诊为腺癌;②肝脏CT及MRI检查提示肝转移瘤,不宜行肝脏手术或射频消融术;③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级或B级,能耐受放疗、全身放疗与TACE治疗。排除标准:①处于肝炎活动期,或合并心、肺、肾等脏器的严重基础疾病;②合并其他原发的恶性肿瘤;③既往接受过放疗、TACE等针对肝脏的任何抗肿瘤治疗。全部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原则。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直肠癌的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外转移、肝转移瘤的数目及最大径等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1.2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针对肝转移瘤的IMRT及TACE治疗,在治疗期间不同步实施一线的全身放疗(FOLFOX或FOLFIRI方案)。TACE的简要流程是根据肝转移瘤的大小及位置,将超选导管经股动脉插至肝动脉,到达目标位置后依次注射表柔比星40mg、氟尿嘧啶1000mg、奥沙利铂120mg,采用30mL碘油栓塞,介入治疗的间隔时间为4周。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基于3D-CT的IMRT,简要流程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设体表标志后行常规3D-CT扫描,范围包括肝脏及其上、下各5cm,将图像数据传输至Materplan调强治疗计划系统,融合CT图像,三维重建后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形状等勾画靶区,确定最佳的放疗方案,最后采用瑞典医科达Precise LINAC直线加速器行IMRT治疗,每日照射1次,每次2Gy,总剂量为40~50Gy。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基于4D-CT的IMRT,将红外摄像装备放置在患者的剑突周围,记录肿瘤的运动路线及患者的呼吸运动信息,融合到图像数据中,据此确定照射靶区,之后行IMRT治疗,照射方法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截止至2021年8月31日。在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ST)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包括主要指标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将CR和PR的占比相加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和SD的占比相加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以及2年生存率。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全部患者有无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全部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失访,观察组的TT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O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21/35)、48.6%(17/35),两组比较log-rank χ2=1.036,P=0.3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生存曲线见图1。

2.3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对于肝多发转移瘤或其他原因不宜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而言,目前主要推荐采用在姑息性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TACE、IMRT等肝脏的局部治疗[5],以加强对肿瘤的控制,延长生存期。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T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ORR、DCR、2年生存率、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与基于3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相比,基于4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近年来,肿瘤放疗对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吸运动带来的目标区域的移动可明显影响放疗的精确度,基于4D-CT的放疗较3D-CT的优势在于将呼吸运动轨迹信息融入到图像,降低了呼吸运动的影响,真实再现肿瘤形态及运动规律,避免靶区过广或过窄,提供了放疗的精确程度,对肿瘤进展的控制效果可能更佳[6],但其对于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明显改善,安全性也接近,可能与本身IMRT联合TACE的疗效尚佳、例数较少有关,约一半患者的生存时间超过2年,目前肝脏局部治疗(如放疗、TACE)联合全身化疗已成为当前肝转移癌的常用治疗方式[7]。金珊等[8]研究表明老年肝癌可实施基于4D-CT的IMRT治疗,有效降低血清肿瘤生长相关分子、侵袭分子、肝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安全可靠。本研究仍有局限性,其属于单中心研究,纳入的例数较少,且4D-CT扫描的靶区确定方式尚未完全确定,其对3D-CT的近远期优势有待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继续探讨。

总之,基于4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对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延缓患者肿瘤进展方面优于基于3D-CT扫描的IMRT联合TACE。

猜你喜欢

靶区直肠癌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