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重楼中一个新的环胆甾烷醇型甾体皂苷
2022-07-04胡晋铭汤海峰陆云阳刘杨田韵远樊培空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中药与天然药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胡晋铭,汤海峰,陆云阳,刘杨,田韵远,樊培(空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中药与天然药物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
中药重楼(Paridis Rhizoma)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两个品种的干燥根茎[1]。重楼属植物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有20个种,10余种变种,根据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后发现,除少数稀有种外,几乎所有品种均在实际市场流通中作为重楼使用。研究表明,重楼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甾体皂苷,总称为重楼皂苷,具有止血、抑菌、镇痛、镇静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2],其中,重楼皂苷Ⅰ、Ⅱ、Ⅲ、Ⅵ、Ⅶ和H等对肺癌、宫颈癌、肝癌等10余种癌症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3-6]。随着市场对中药重楼需求量的增加,大规模的采集使得野生药材急剧减少,资源严重破坏。陕西省安康市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具有适宜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是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var.stenophyllaFranch)的重要产区。目前关于狭叶重楼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有限,仅从四川产狭叶重楼中分离鉴定了5种已知的重楼皂苷[7]。为了明确狭叶重楼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其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开展了化学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甾体皂苷1~7(见图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属于重楼属植物中少见的胆甾烷醇型甾体皂苷,其苷元具有6/6/6/5/5五环稠合胆甾烷骨架,具有这一新颖骨架的环胆甾烷醇型甾体皂苷在天然界中较为罕见,亦是首次在本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4、6和7为首次从狭叶重楼中分离得到。
图1 甾体皂苷1~7的结构式Fig 1 Structures of steroidal saponins 1-7
1 材料
Quatrro质谱仪(Waters公司);Bruker AVANCE 800 型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公司);Gilson 2050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YMC-Pack R&D ODS-A半制备色谱柱(20 mm×250 mm,5 μm)]、ODS C18柱(Pharmacia公司);Sephadex LH-20凝胶(GE公司);薄层色谱用硅胶G、柱色谱硅胶(100~200目、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电子天平(精度:0.0001 g,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低温冷却循环泵(DLSB-40 型,陕西爱信仪器有限公司);隔膜真空泵(V-100 型,瑞士 BUCHI 公司);旋转蒸发仪(N-1300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OSB-2100 型)(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24OA 型,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色谱纯甲醇、乙腈(天津科密欧公司);氘代试剂(Merck 公司);显色剂(10%硫酸/乙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醇。
药材于2020年8月采自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经空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中药与天然药物学教研室汤海峰教授鉴定为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Smithvar.stenophyllaFranch)的根茎,药材标本(编号:20200805)保存在该教研室标本室。
2 提取与分离
狭叶重楼的干燥根茎1.9 kg,粉碎后用70%乙醇浸泡过夜,回流提取5次,每次2 h,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浸膏484.4 g。将浸膏加入6 L蒸馏水分散后,用等体积石油醚萃取3次脱脂,再先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减压回收得乙酸乙酯部位6.85 g和正丁醇部位65.96 g。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V二氯甲烷∶V甲醇∶V水(50∶1∶0~65∶35∶5)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合并后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6个部分(Fr.A~Fr.F),从正丁醇部位得到12个部分(Fr.1~Fr.12)。
Fr.E(1.97 g)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洗脱剂为V甲醇∶V水=4∶1)除去杂质,再经ODS C18柱色谱,V甲醇∶V水(2∶8~10∶0)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Fr.E-1~Fr.E-6。Fr.E-6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6 nm;以下均相同),48%乙腈洗脱得到化合物2(460.0 mg,tR=19.5 min)和化合物3(20.3 mg,tR=22.5 min)。Fr.5(2.57 g)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洗脱剂为甲醇)除去杂质,再经ODS C18柱色谱分离,V甲醇∶V水(4∶6~10∶0)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Fr.5-1~Fr.5-7。Fr.5-5经过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40%乙腈洗脱得到化合物4(80.8 mg,tR=24.0 min)。Fr.6(7.18 g)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洗脱剂为甲醇)除去杂质,再经ODS C18柱色谱,V甲醇∶V水(2∶8~10∶0)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Fr.6-1-1~Fr.6-1-8。Fr.6-1-6经半制备HPLC反复分离纯化,40%乙腈洗脱得到化合物5(213.7 mg,tR=24.1 min)。Fr.8(6.28 g)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洗脱剂为V甲醇∶V水=4∶1)除去杂质,再经ODS C18柱色谱,V甲醇∶V水(2∶8~10∶0)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Fr.8-1-1~Fr.8-1-4。Fr.8-1-3经半制备HPLC反复分离纯化,20%乙腈洗脱得到化合物1(5.1 mg,tR=24.5 min)和化合物6(7.7 mg,tR=28.5 min)。Fr.9(4.32 g)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洗脱剂为V甲醇∶V水=4∶1)除去杂质,再经ODS C18柱色谱,V甲醇∶V水(2∶8~10∶0)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Fr.9-1-1~Fr.9-1-6。Fr.9-1-5经半制备HPLC反复分离纯化,20%乙腈洗脱得到化合物7(3.6 mg,tR=30.2 min)。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无定形粉末,[α]-116.5°(c0.05,MeOH),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皂苷类化合物。UV(MeOH)λmax(logε)238(3.09),198(2.76)nm;IR(KBr)νmax3430,2935,1702,1660,1450 cm-1,提示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存在。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1053 [M+Na]+和1029 [M-H]-;从HR-ESI-MS的准分子离子峰m/z1029.4893 [M-H]-(C50H77O22,计算值为1029.4912),结合NMR数据,可推断出其分子式为C50H78O22。
分析化合物1的13C-NMR和DEPT谱,发现其共有50个碳信号,其中27个碳信号归属于苷元部分。1H-NMR(800 MHz,C5D5N)显示高场区有5个甲基氢信号δH1.86(s)、1.49(s)、1.15(d,J=6.6 Hz)、1.81(d,J=6.2 Hz)和1.11(s),分别与δC9.0、16.1、17.6、19.2和19.9信号相对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化合物1的结构中包含1个三取代双键(δH5.36;δC122.1,δC141.4)、1个四取代双键(δC128.7和182.6)、1个酮羰基(δC212.8)、3个季碳(δC37.7、44.5和83.4)。通 过2D-NMR(1H-1H COSY、HSQC、HMBC、TOCSY和NOESY)对苷元部分的碳氢信号进行分析并归属,结果见表1。在HMBC谱中,H3-19(δH1.10)和C-5(δC141.4)有远程相关信号,H-6(δH5.36)与C-4(δC39.4)、C-8(δC32.5)存在远程相关,同时H-6(δH5.36)与H-7(δH1.98)在1H-1H COSY谱中相关,表明三取代双键为Δ5(6)。此外,HMBC谱显示H3-27(δH1.15)与C-24(δC29.7)、C-25(δC32.3)和C-26(δC77.1)有远程相关,结合1H-1H COSY谱中H-23/H2-24、H2-24/H-25、H-25/H2-26和H-25/H3-27的相关信号,可证明侧链的存在。在HMBC谱中可观察到H-23(δH2.48)与C-16(δC83.4)、C-22(δC212.8)和C-25,以 及H3-21(δH1.86)与C-17(δC182.6)、C-20(δC128.7)和C-22的远程相关,说明苷元存在一个具有α,β-不饱和酮基的五元环并与上述侧链相连。在NOESY谱中,H3-18(δH1.49)/H-8(δH1.71)、H-8/Hβ-15(δH2.00)和Hβ-15/H-23相关峰表明H-23是β构型;Hβ-15/H-23的NOE相关亦提示OH-16为α构型。通过H2-26化学位移值(δH4.07和3.75)的差值(ΔδH=0.32<0.48),可以确定25位碳为R构型[8]。化合物1的苷元部分波谱数据与文献[9]报道的ypsiyunnoside A苷元部分基本一致,从而确定其苷元亦为3β,16α,26-三羟基-(23R,25R)-16,23-环胆甾烷醇-5,17(20)-二烯-22-酮。
取化合物1 1.0 mg用2 mL(2 mol·L-1)三氟乙酸水解,按文献方法[10-11],将所得单糖制备成三甲基硅醚化L-半胱氨酸衍生物,并用标准糖衍生物作对照,进行GC分析,确定化合物1的糖基组成为D-葡萄糖(Glc)、L-鼠李糖(Rha)和L-阿拉伯糖(Ara),组成比为2∶1∶1。在13C-NMR谱中显示4个糖的端基碳信号δC100.7、102.4、105.8和110.1,与1H-NMR谱中的端基氢信号δH4.99(d,J=7.7 Hz,Glc Ⅰ)、6.33(br s,Rha)、4.88(d,J=7.8 Hz,Glc Ⅱ)和5.96(d,J=1.9 Hz,Ara)分别对应。由Glc Ⅰ和Glc Ⅱ的端基氢偶合常数可知2个葡萄糖形成的苷键均为β构型;根据Ara的端基氢偶合常数可以推断呋喃阿拉伯糖的苷键构型为α构型;Rha的端基氢信号与其C-3(δC73.3)和C-5(δC70.0)信号在HMBC谱中强相关,可知其形成的苷键为α构型。通过对2D-NMR解析,归属了4个糖基的碳氢信号(见表1)。在HMBC谱中,Glc Ⅰ H-1与苷元C-3(δC78.5)存在远程相关峰,说明Glc Ⅰ连接于苷元C-3位;Rha H-1与Glc Ⅰ C-2(δC77.9)的远程相关以及Ara H-1与Glc Ⅰ C-4(δC77.5)的远程相关表明Rha和Ara分别连接于Glc Ⅰ的C-2和C-4位;Glc Ⅱ与C-26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 Ⅱ连接于苷元C-26位。NOESY谱的相关信号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糖链结构(见图2)。综上所述,确定化合物1的结构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16α,26-三羟基-(23R,25R)-16,23-环胆甾烷醇-5,17(20)-二烯-22-酮-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经SciFinder检索,其为一新化合物。皂苷1的苷元为6/6/6/5/5五环稠合胆甾烷骨架,具有这一新颖骨架的皂苷仅在云南丫蕊花[9]和吉林延龄草[12]中各报道了1个,这是首次在重楼属植物中发现。
表1 化合物1的1H-NMR (800 MHz)和13C-NMR (200 MHz)数据(in C5D5N) Tab 1 1H-NMR (800 MHz) and 13C-NMR (200 MHz) data of compound 1 (in C5D5N)
图2 化合物1重要的HMBC和NOESY相关Fig 2 Key HMBC and NOESY correlations of compound 1
化合物2:白色无定形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鉴定反应均呈阳性,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皂苷类化合物。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m/z893 [M+Na]+和869 [M-H]-,提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70,结合NMR数据推断其分子式为C44H70O17。13C-NMR和DEPT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44个碳信号中有27个归属于苷元部分。在化合物2的1H-NMR谱(800 MHz,C5D5N)高场区显示有5个甲基氢信号δH1.26(d,J=6.8 Hz),1.00(s),0.76(d,J=4.7 Hz),1.75(d,J=5.9 Hz)和1.11(s),与13C-NMR谱(200 MHz,C5D5N)中δC10.4、17.8、18.0、19.2和20.1信号分别对应。化合物2的NMR谱中还存在3个季碳信号(δC37.7、45.7和90.8)、1个半缩醛碳特征信号(δC110.5)和1组三取代烯烃信号(δH5.36;δC141.4,122.5)。在HMBC谱中,H3-19(δH1.11)和C-5(δC141.4)有远程相关信号,烯烃质子δH5.36与C-8(δC33.0)之间的远程相关信号,同时H-6(δH5.36)与H-7(δH1.95)在1H-1H COSY谱中相关,表明三取代双键为Δ5(6)。通过2D-NMR分析归属了化合物2的碳信号(见表2)和氢信号,经与文献对照,确定其苷元是常见的偏诺皂苷元[13]。
按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对化合物2进行酸水解及衍生,GC分析表明其糖基为L-Rha、L-Ara和D-Glc(1∶1∶1)。NMR谱中显示3个糖的端基氢和端基碳信号[δH4.91(d,J=7.2 Hz,Glc H-1),5.86(br s,Ara H-1),6.17(d,J=5.7 Hz,Rha H-1);δC100.6(Glc C-1),110.1(Ara C-1),102.4(Rha C-1)]。通过HMBC谱分析确定了糖的连接方式:Glc H-1与苷元C-3(δC78.7)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连接于C-3位,Rha H-1与Glc C-2(δC78.2)的远程相关以及Ara H-1与Glc C-4(δC77.8)的远程相关,表明Rha和Ara分别连接于Glc的2位和4位,与化合物1的3位糖链相同,核磁数据亦基本一致。将化合物2的波谱数据与重楼皂苷H[14]对照,基本一致,从而确定化合物2为重楼皂苷H。
化合物3:白色无定形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皂苷类化合物。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761 [M+Na]+和737 [M-H]-,提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38,结合NMR数据推断其分子式为C39H62O13。通过与化合物2对照,发现两者苷元部分的NMR数据基本一致,如4个甲基信号[δH1.24(d,J=6.6 Hz),0.97(s),0.69(d,J=4.2 Hz)和1.10(s);δC10.3、17.6、17.8和20.0]、3个 季碳信号(δC37.6、45.6和90.6)、1个半缩醛碳特征信号(δC110.3)和1组三取代烯烃信号(δH5.30;δC141.3,122.3)等,从而确定化合物3的苷元亦为偏诺皂苷元,且在苷元3位与糖连接成苷。化合物3的13C-NMR谱中,比化合物2少一组五碳糖信号,根据Glc C-4的化学位移值(δC72.3),推断葡萄糖的C-4位未连接阿拉伯糖。
按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对化合物3进行酸水解及衍生,经GC分析表明其糖基为D-Glc和L-Rha(1∶1)。NMR谱中显示2个糖的端基氢和端基碳信号[δH5.03(d,J=7.2 Hz,Glc H-1),6.39(br s,Rha H-1);δC100.8(Glc C-1),102.6(Rha C-1)]。通过HMBC谱分析确定了糖的连接方式:Glc H-1与C-3(δC78.4)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连接于苷元C-3位,Rha H-1与Glc C-2(δC78.3)的远程相关,表明Rha连接于Glc的2位。将化合物3的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15],基本一致,从而确定化合物3为重楼皂苷Ⅵ。
化合物4:白色无定形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皂苷类化合物。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907 [M+Na]+和883 [M-H]-,提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4,结合NMR数据推断其分子式为C45H72O17。通过与化合物3对照,发现两者苷元部分的NMR数据基本一致,如4个甲基信号[δH1.25(d,J=7.2 Hz),0.98(s),0.71(d,J=5.8 Hz)和1.10(s);δC10.4、17.7、17.9和20.0]、3个季碳信号(δC37.7、45.7和90.7)、1个半缩醛碳特征信号(δC110.4)和1组三取代烯烃信号[δH5.33(br d,J=3.0 Hz);δC141.3,122.4]等,从而确定化合物4的苷元亦为偏诺皂苷元,且在苷元3位与糖连接成苷。化合物4的13C-NMR谱中,比化合物3多出一组甲基五碳糖信号。
按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对化合物4进行酸水解及衍生,经GC分析表明其糖基为L-Rha和D-Glc(2∶1)。NMR谱中显示3个糖的端基氢和端基碳信号[δH4.94(d,J=7.0 Hz,Glc H-1),6.38(br s,Rha Ⅰ H-1),5.85(br s,Rha Ⅱ H-1);δC100.8(Glc C-1),102.6(Rha Ⅰ C-1),103.4(Rha Ⅱ C-1)]。通过HMBC谱分析确定了糖的连接方式:Glc H-1与C-3(δC78.6)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连接于苷元C-3位,Rha Ⅰ H-1与Glc C-2(δC78.4)以 及Rha Ⅱ H-1与Glc C-4(δC79.1)的远程相关,表明Rha Ⅰ和Rha Ⅱ分别连接于Glc的2位和4位。将化合物4的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16],基本一致,从而确定化合物4为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为首次从狭叶重楼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5:白色无定形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皂苷类化合物。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1069 [M+Na]+和1045 [M-H]-,提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6,结合NMR数据推断其分子式为C52H86O21。通过与化合物4对照,其苷元部分的NMR信号基本一致,可以确定化合物4的苷元亦为偏诺皂苷元。化合物5的13C-NMR谱中比化合物4多了一组甲基五碳糖信号,根据Rha Ⅱ C-4的化学位移值(δC81.0)提示该糖基与Rha Ⅱ 的C-4位相连接。通过2D-NMR分析归属了化合物5的所有碳氢信号,重要的1H-NMR(800 MHz,C5D5N)信号如下:δH0.99,1.11(each 3H,s),0.74(3H,d,J=5.7 Hz),1.26(3H,d,J=7.1 Hz),1.75(3H,d,J=5.6 Hz,Rha Ⅰ H-6),1.55(3H,d,J=5.9 Hz,Rha Ⅱ H-6),1.57(3H,d,J=5.7 Hz,Rha Ⅲ H-6),3.86(1H,m,H-3),5.36(1H,br d,J=3.0 Hz,H-6),4.94(1H,d,J=7.1 Hz,Glc H-1),6.30(1H,s,Rha Ⅰ H-1),5.76(1H,s,Rha Ⅱ H-1),6.19(1H,s,Rha Ⅲ H-1);13C-NMR数据见表2。
按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对化合物5进行酸水解及衍生,经GC分析表明其糖基为L-Rha和D-Glc(3∶1)。根据HMBC谱分析确定了其糖链的结构:Glc H-1与C-3(δC78.9)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连接于苷元C-3位,Rha Ⅰ H-1与Glc C-2(δC78.9)以及Rha Ⅱ H-1与Glc C-4(δC78.6)的远程相关,表明Rha Ⅰ和Rha Ⅱ分别连接于Glc的2位和4位,Rha Ⅲ H-1与Rha Ⅱ C-4的相关信号表明Rha Ⅲ连接于Rha Ⅱ的4位。因此,确定了化合物5的结构为重楼皂苷Ⅶ,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7]。
化合物6:白色无定形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皂苷类化合物。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1073 [M+Na]+和1049 [M-H]-,提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50,结合NMR数据推断其分子式 为C50H82O23。在1H-NMR(800 MHz,C5D5N)高场区存在5个甲基氢信号δH1.40(d,J=7.0 Hz),0.91(d,J=6.2 Hz),1.02(s),1.79(d,J=6.0 Hz)和1.10(s),与13C-NMR中的δC11.0,17.8,18.0,19.2和19.9信号对应。NMR分析表明化合物6的结构中存在3个季碳(δC37.6、45.7和91.3)、1个三取代双键(δH5.30;δC141.3,δC122.4)和1个半缩醛季碳(δC110.1)。在HMBC谱中,H3-19(δH1.10)和C-5(δC141.3)的远程相关信号,以及烯烃质子与C-8(δC32.6)的远程相关信号,同时H-6(δH5.30)与H-7(δH1.91)在1H-1H COSY谱中相关,表明三取代双键为Δ5(6)。与化合物2对照,发现δC-26位移了+8.4,说明F环开环,该化合物为3位和26位连糖的呋甾烷醇型甾体皂苷。通过H2-26化学位移值(δH3.97和3.64)的差值(ΔδH=0.33<0.48),可以确定25位碳为R构型。
按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对化合物6进行酸水解及衍生,经GC分析表明其糖基为D-Glc、L-Ara和L-Rha(2∶1∶1)。NMR谱中显示4个糖的端基氢和端基碳信号[δH4.96(d,J=7.2 Hz,Glc Ⅰ H-1),4.84(d,J=7.8 Hz,Glc Ⅱ H-1),5.94(d,J=1.5 Hz,Ara H-1),6.30(d,J=3.9 Hz,Rha H-1);δC100.8(Glc Ⅰ C-1),105.4(Glc Ⅱ C-1),102.4(Rha C-1),110.1(Ara C-1)]。通过HMBC谱分析确定了糖的连接方式:Glc Ⅰ H-1与C-3(δC78.6)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 Ⅰ连接于苷元C-3位,Glc Ⅱ H-1与C-26(δC75.8)的远程相关信号表明Glc Ⅱ连接于苷元C-26位,Rha H-1与Glc Ⅰ C-2(δC77.9)以及Ara H-1与Glc Ⅰ C-4(δC77.6)的远程相关,表明Rha和Ara分别连接于Glc Ⅰ的2位和4位。与文献[18]报道的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对照,基本一致,从而确定化合物6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17,22-二羟基-(25R)-呋甾-5-烯-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为首次从狭叶重楼植物中得到。
化合物7:白色无定形粉末,Liebermann-Burchard和Molish反应均呈阳性,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皂苷类化合物。ESI-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峰为m/z1233 [M+Na]+和1209 [M-H]-,提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结合NMR数据推断其分子式为C57H94O27。通过与化合物6对照,发现两者苷元部分的NMR数据一致,重要的1H-NMR(800 MHz,C5D5N)信号如下:δH1.02,1.10(each 3H,s),1.02(3H,d,J=4.2 Hz),1.40(3H,d,J=6.9 Hz),1.79(3H,d,J=6.0 Hz,RhaⅠ H-6),1.61(3H,d,J=6.0 Hz,Rha Ⅱ H-6),1.62(3H,d,J=5.8 Hz,Rha Ⅲ H-6),3.86(1H,m,H-3),5.30(1H,br d,J=4.2 Hz,H-6),4.96(1H,d,J=6.4 Hz,GlcⅠH-1),4.84(1H,d,J=7.8 Hz,Glc Ⅱ H-1),6.43(1H,s,RhaⅠH-1),5.87(1H,s,Rha Ⅱ H-1),6.32(1H,s,Rha Ⅲ H-1);13C-NMR数据见表2。因此确定化合物7亦为双糖链呋甾烷型甾体皂苷。
表2 化合物2~7的13C-NMR数据(200 MHz,in C5D5N) Tab 2 13C-NMR data of compounds 2-7 (200 MHz,in C5D5N)
按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对化合物7进行酸水解及衍生,经GC分析表明其糖基为D-Glc和L-Rha,组成比为2∶3。根据HMBC谱分析可确定苷元3位和26位的寡糖基分别为Rha Ⅲ-(1→4)-Rha Ⅱ-(1→4)-[Rha Ⅰ(1→2)]-Glc Ⅰ-和Glc Ⅱ-。对照文献报道[19],确定化合物7的结构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17,22-二羟基-(25R)-呋甾-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为首次从狭叶重楼植物中分离得到。
4 结果与讨论
中药重楼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致使其资源紧缺,因此,除了少数稀有种外,几乎所有重楼属植物均在实际市面流通中作为中药重楼使用。狭叶重楼与药典收载的两种重楼植物同为重楼(Parispolyphylla)的变种,亦在民间有大量应用。鉴于此,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开展系统研究,为其作为中药重楼的替代基源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所报道的7个甾体皂苷成分包括1个环胆甾烷醇型、4个异螺甾烷醇型和2个呋甾烷醇型皂苷,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3个为首次从狭叶重楼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胆甾烷醇型皂苷属于较为少见的甾体皂苷,在重楼属植物中亦较少发现,而胆甾烷醇型皂苷化合物1的骨架结构更为罕见,具有这一新颖骨架的皂苷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从化学分类学角度可能具有一定意义。生源途径分析认为[9],可能是由具有3β,26-二羟基-(25R)-胆甾-5,17(20)-二烯-16,22-二酮苷元的皂苷通过23,16-醇醛缩合而形成了化合物1中具有α,β-不饱和酮基团的环戊烷结构(E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寻找该前体皂苷在狭叶重楼中是否存在。
据文献报道[6,20-21],以偏诺皂苷元为苷元的皂苷2~5对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课题组进行初步的活性筛选亦发现它们具有抗胶质瘤活性,这说明民间使用狭叶重楼作为重楼药材具有一定合理性,为陕产狭叶重楼作为中药重楼的药用资源补充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对这些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研究。此外,除本文中报道的化合物,狭叶重楼中还含有丰富的皂苷成分,亦可能含有新的活性成分,未来将对其开展进一步的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以明确狭叶重楼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为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