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至宝
2016-12-24张雪申仕康王跃华
张雪 申仕康 王跃华
重楼通常指延龄草科重楼属的植物,该属的植物大多具有药用功效,其中七叶一枝花(即蚤休)、金线重楼和滇重楼在历史上的医学类著作中记载较多。《神农本草经》《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药典就曾对重楼的生境、药效、形态等方面进行过详细描述。
滇重楼又名云南重楼,云南当地也称其为两把伞、独角莲。古人对滇重楼与其他重楼的区分一直不甚清楚,直至明代医学家兰茂首次在《滇南本草》中以重楼作为滇重楼的医药名后,《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才对其与七叶一枝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区分。如今,《云南植物志》将滇重楼归为重楼属植物多叶重楼下的一个变种;197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则将其列为重楼属植物七叶一枝花下的一个变种——宽瓣重楼;1998年,李恒再次将滇重楼列入多叶重楼的变种处理。
滇重楼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泛紫色,单一或偶丛生,基部有膜质叶鞘膜包裹;叶轮生,厚纸质,倒卵状,具有一对明显的基出脉;根状茎肥大,节结明显,多须根;花萼叶片状,纸质,绿色;花瓣黄绿色或绿色,与花萼近等长或稍长;花丝紫色;花药黄色或金黄色,长于花丝两三倍;花柱短,角盘状;蒴果球形;种子多数,具鲜红色多浆汁的外种皮。花期为4~7月,果期为8~11月。相较于滇重楼,七叶一枝花的雄蕊则成稳定的两轮,花瓣狭线性,要明显短于萼片,叶片也更为狭长一些。滇重楼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据文献记载,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湖南、湖北及缅甸等地均发现有滇重楼的生长,但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滇中、滇南、川西青藏高原及黔西等地区,从海拔800米到3100米的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竹林、灌丛或草坡的背阴处均有分布,湖南、湖北则分布极少。
从古至今,滇重楼就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为“云南白药”和“宫血宁”等著名中药的主要原材料。传统中医学认为,滇重楼味苦、性微寒、微具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经、驱逐蛇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疮、咽喉肿痛、跌打伤痛、惊风抽搐、虫蛇毒咬等疾症。《植物名实图考》和《本草纲目》均认为滇重楼为一种重要的外科用药。现代医学也在总结古人千多年来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认为滇重楼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和丰富的植物甾醇、甾体皂苷、黄酮等药用成分,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诱导一些癌症肿瘤细胞的死亡,有效清除各种自由基,缓解脂质过氧化和DNA氧化损伤等,具有抗癌、抑菌、止血、止痛、镇静、抗病毒、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对慢性肾小球疾病、肠胃疾病、支原体感染等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还可抗早孕、杀精。另外,滇重楼根茎中低浓度的低聚糖提取物可调节植物的生长,促进重楼根的形成。
正是由于滇重楼这些重要且又独特的药用价值,促使其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各地对滇重楼的采挖活动也随之加剧。目前,大量掠夺式的人为采挖方式使得滇重楼的生长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居群年龄结构趋于幼龄化,主产区的分布面积不断萎缩,野生资源急剧减小甚至枯竭。这一系列现象都警示我们:滇重楼的资源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