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个案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2-07-04梁庆真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个案血脂依从性

梁庆真

摘  要:目的  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个案管理方法。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行为影响情况(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行为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结果  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脂指标、行为影响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血脂指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行为影响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血脂指标,降低健康行为形成率,与此同时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知晓率、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案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常规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3-0-03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特征表现为高血糖。现阶段来看,临床尚未发现根治方法。有关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呈逐年年轻化发展趋势[1]。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长,因此需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有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除了与医疗水平相关外,还与护理管理水平相关[2]。个案管理强调以个案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等。常规护理管理办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整体疗效欠佳,无法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水平。本研究主要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72.50±8.00)岁;病程7~13年,平均病程(10.15±1.10)年;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5例,高中及中专30例,初中及以下5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4~89岁,平均年龄(71.50±7.50)岁;病程6~12年,平均病程(9.70±1.20)年;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4例,高中及中专29例,初中及以下7例。兩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聊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诊断标准[3];②智力正常,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和随访者;③年龄均超过18岁者。

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者;②合并心理疾病者;③中途退出或资料缺少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教育、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①组建个案管理队伍。个案管理队伍主要由护士长、专科护士以及医师组成,共6人。医师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护士主要为患者建立个性档案、合理评估、制订目标,完善健康教育计划、监测跟踪以及营养干预等。②建立个案管理档案。为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个案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资料、具体治疗计划等。建立档案之后,由护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治疗情况、对疾病的准确认知程度、心理状态、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基于此,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以及疾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方案。③面对面指导。一对一向2型糖尿病患者介绍疾病有关知识,重点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的错误认知,以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准确认知度。④分组教育。每周至少组织1次分组教育,将相同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一组,便于开展针对性教育。对饮食控制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护士需重点进行饮食干预,在食物图片以及模型等工具辅助下开展饮食指导,再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其每日所需摄取的食物总量,合理安排进餐次数以及分配每餐食物。⑤集体教育。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体教育,由小组医生和护士负责,主要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监测血糖水平等。⑥追踪随访。护士每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至少1次电话随访,掌握其运动情况、用药情况、睡眠情况以及饮食情况等。组建微信群,群内有2名护士负责管理,每天定期往群内推送糖尿病自我管理办法以及用药事项等,以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

1.4  观察指标

①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自护责任感(0~28分)、健康知识水平(0~76分)、自我概念(0~22分)、自护技能(0~44分)以及ESCA总分(0~172分)。分数越高,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②血脂指标:总胆固醇(3.0~4.5 mmol/L)、甘油三酯(1.0~1.5 mmol/L)。③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以及餐后2 h血糖(6~10 mmol/L)。④行为影响情况:包括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行为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治疗依从性包括遵医嘱用药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行为形成例数/总例数×100%。健康行为知晓率=健康行为知晓例数/总例数×100%。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资料并展开分析。计量资料借助(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应用χ2检验,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行为影响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影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影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内,防止有关并发症发生。有关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大,最终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引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病死率[4]。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至关重要。个案管理办法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管理办法比较,个案管理办法能够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更多疾病有关知识,同时降低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5]。

个案管理模式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指导,从而准确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病情,提高其对2型糖尿病的准确认知,规避错误行为,最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个案管理模式下开展分组教育,使得病情相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沟通和交流,便于消除负面情绪,提高对疾病的准确认知度;开展集体教育则能够让2型糖尿病患者互相监督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等,提高用药依从性,规范饮食;个案管理模式下开展追踪随访,让护士掌握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情况,规范其不健康行为,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7]。

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行为影响情况(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行为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行为影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指标、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更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观察组接受个案管理有关。個案管理护理方法在实施时并不是被动地按照医嘱进行干预,而是主动且有序地开展护理,并且从院内护理延续到院外,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持续化且科学化的健康管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健康指导,以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国内有关资料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8-9]。一项研究指出,个案管理模式可满足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元化需求,从本质上提高护理水平,促使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0-11]。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位护士所掌握的知识不同,给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信息也有所差异,加之受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表达能力的影响,其心理状态也表现不同,最终影响到个案管理的效果实施[12-13]。虽然个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对参与护士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护士在2型糖尿病患者提出问题后无法回答,医院需组织护士参与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上岗[14-1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血脂指标,同时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娜,李妍,于雪冬,等.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及授权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8,25(3):61-64.

[2]陈飞,张琼丹,周红丽,等.个案管理师主导的MMC随访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外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1,20(3):51-5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41(5):482-548.

[4]闫朝霞,段淑敏,杨爱霞,等.糖尿病护理教育门诊对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24):2510-2513.

[5]凤香清,李翠吟,柳岚,等.个案强化管理对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9, 11(4):319-323.

[6]姜登旗,姜登君,聂星雨,等.同伴支持联合移动医疗个案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1,43(20): 2497-2501.

[7]谢菲,廖海艳,李敏,等.个案跟踪式管理在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4):809-813.

[8]曾丽红,张福新,廖丽萍,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7):8-10,20.

[9]蔡颖,刘铮,常丽菊.以老年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6):60-67.

[10]林萍,张炜,张京蕾.家庭参与式个案管理结合远程指导对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 37(27):2128-2134.

[11]欧阳进颐.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7-208.

[12]王惠丽,梁宗桦,张丽.2型糖尿病患者个案管理的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53-57.

[13]袁晓丹,陈雪,胡佳琪,等.个案管理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1):1653-1659.

[14]沈菁茹,彭湘富.个案管理模式对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4):367-369.

[15]卜志英,赵世娣,王洁,等.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应用个案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9):1312-1314.

猜你喜欢

个案血脂依从性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