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善之“灯”,“生”生不息
2022-07-04
岁月之河奔涌不息,似乎一切都被席卷,但历经岁月淘洗,人类的高尚情感凝结成熠熠生辉的晶石,镶嵌于历史的涯岸。其中,必然有良善的华光。“善”是直达心灵的美,却常常不宣于口,它的微光往往被忽略。但在深渊般的黑暗中,它却能拯救自我和他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有为与可为”“修身矫思立义的关系”等都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而“善”正是道德的底色。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开发天性中的善念,并培养之,壮大之。因此,“善”这一主题值得深入探讨。
主题人物
卜路灯,“如同路灯照亮黑夜”的人
近日,96岁老人卜路灯与上海朱泾镇红十字会签订了捐赠协议。根据协议,未来每年,卜路灯都将捐赠2万元用于对朱泾镇困难学生的帮扶。他说,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重中之重,要是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错失成才的机会,那就太可惜了。
卜路灯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十多岁时跟姑妈从浙江去台湾。姑姑去世后,他曾度过一段吃“百家饭”的时光。新中国成立后,他先被分配在广州工作,后被保送到北京学习机械制造。1978年,他调至上海社科院工作直到离休。前半生的经历让他感恩毕生,并根植下“教育改变命运”信念。
六十多年里,他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捐出多少,但捐款之外,他自己却过得很节俭。“我们这里可以选择送餐,也可以自己煮,一般卜伯伯都是自己烧粥,点上一个蔬菜,这样就能对付一到两天。”照顾卜路灯的人说,卜伯伯不是吃不起,他只是总说够吃就行。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好,有余的钱多帮帮需要的人,才算花在实处。”这句卜路灯老人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或许就是他横跨两个世纪的人生里一直坚守着的,平淡质朴却饱含大爱的人生信条。
运用示例
善良不是天赋,而是一种选择。善良是在泥泞中也不放弃希望,并将希望传递给艰难跋涉的人;善良是在黑夜中也不放弃光明,并把光明传递给摸索前行的人。卜路灯老人六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捐资助学。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选择为善,便是选择了在逐利的时代坚守精神的高地,彰显人性的高贵。——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新
周火生,点亮希望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在昆山的街头巷尾、中小学校,都能看见这样一幅情景:一位身形瘦削的老人,头戴一顶鸭舌帽,穿一件白色上衣,踩着一辆载满图书的三轮车,上面挂着一面“义卖图书捐助希望工程”的小旗。他就是周火生。在昆山,他被称为“希望骆驼”“希望老人”,但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希望工程搭桥工”。
周火生与希望工程的缘分,始于他即将退休之际。彼时,他从报纸上得知位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了,当即汇去了1000元。
1995年,退休后的周火生第一次走进了金寨县希望小学。自此,他与这所学校、与希望工程的连接再未松开。他说:“我要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
23年里,从昆山到金寨1200多公里,往返16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这条点亮“希望”的路上,他走了整整100次,为金寨捐资助学达48万元,发动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合计1200多万元,许多山里孩子的命运因他而改变。
2022年2月14日这天,88岁的周火生走了。但希望之“火”,燎原不熄。
运用示例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周火生23年来甘做“会朽的腐草”,把余生献给希望工程,只为培育出大山的教育之花。岁月不言,大爱无声,最深的水总是无声流淌,最深沉的爱总能直抵心灵。“火生”虽灭,火光虽微,但希望的星火已留存心间,福泽四方。——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张晓丹
主题解读
主题一:善良是一种朴素的生命哲学,它的基础是以此心度彼心。“度”是一把精密的量尺,是具有敏锐心灵的人类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卜路灯走过生命的长夜,因而能丈量出他人因为无望产生的悲戚,并坚持用自己的节俭生活换取孩子的光明未来。
主题二:善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感同身受,为他人的悲苦而忧伤;推己及人,让他人免于我的悲苦;舍己为人,吞咽悲苦以保他人安乐。第一个层次是底线,第三个层次则是高尚。周火生的行为就是高尚的注脚,他为捐资助学100次往返,跋涉12万公里,他消瘦的躯体中蕴蓄着强大的道德能量。
主题三:朱光潜有言,“善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这固然因为向善之心可使人温暖而坚强,也因为善具有点燃正义、绾结社会力量的作用。从寻找失踪儿童的网络接力,到投身抗疫的全民参与,每一个人的积极作为,汇聚成善意的洪流,席卷明哲保身的旁观心态,摧垮贪婪自私的人性篱墙。
同类素材
“兰小草”与“美叶子”
2002年11月17日,有人给温州晚报送来一个包裹,里面装着2万元现金,还有一封署名“农民的儿子兰小草”的信。信中写道:“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以报答国家社会的培养之恩,报答农民‘粒粒皆辛苦的养育之情……”
自那以后,每年的11月17日,温州晚报都会收到“兰小草”的2万元善款。谁是“兰小草”?媒体派人盯守,政府为他颁奖……“兰小草”始终没有现身。直到2017年10月,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乡村医生王珏因病去世,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谜底才被揭开——这位乡村医生最后的遗言是:“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不足挂齿。”
人们以为“兰小草”捐献33年的愿望就此终止了。然而,这年的11月17日,一个年轻人悄悄走进温州晚报办公楼,放下一个包裹,匆匆离去。
值班人员打开包裹,里面是2万元现金,还有一封署名“美叶子”的信。信中承诺:“愿为‘兰小草完成未来18年的心愿!”
运用示例
大善无言,却有超越言语的力量。通过温州晚报为社会捐赠善款的“兰小草”许下33年的捐赠愿望,十几年的捐献中不露真容。善良不需要言語的修饰,不需要大张旗鼓,不需要人尽皆知。但在捐赠者与受助者的希望接力中,善良默默蕴蓄力量,培育出更多的“兰小草”与“美叶子”,构筑成葱葱茏茏的温情社会。——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姚睿8BFDD439-A2BD-4533-B3C1-C12D320B438A
拓展素材
最温暖的人间烟火
每天中午,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的小巷里的一间露天厨房总会挤满炒菜的人,大家称这个厨房为“抗癌厨房”。创办“抗癌厨房”的,是年近七旬的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
2003年,万佐成夫妻俩在这里支起个油条摊卖早餐。一个上午,一对夫妻带着患骨癌的孩子找到老万的油条摊,问能不能借用炉灶给孩子做顿饭。“孩子就想吃一口妈妈做的饭。”熊庚香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渐渐地,来这里借个火的人越来越多。病人家属提出要付钱,夫妇俩为让他们安心,就象征性的收5角钱,到2016年才涨到1元钱。19年来,夫妇俩见证了数以万计的癌症家庭经历生离死别,但他们始终鼓励每个人勇敢地和病魔斗争。
“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吃饱饭!”熊庚香说。
运用示例
见证了无数生离死别的冰冷之地,绽放出抚慰无数心灵的温暖之花。那是一缕来自人间的烟火,是十九年来为千万癌症家庭提供厨房却只收取一元钱的善举,是感同身受与尽己所能。“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万佐成与熊庚香不过是这世界平凡而渺小的微尘,却迸发出伟大而深沉的力量。“微火虽微,永恒绵长,生生不息”,这一缕来自人间最温暖的烟火,必将长明于人们心中。——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张兰予
跨越4700多公里的特别“代驾”
2022年1月2日,新疆库尔勒市的曼苏尔·帕塔尔和买买提·努尔东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信来自4700公里外的江苏沛县。原来,2021年11月17日,家住江苏沛县的赵序磊和妻子运输完棉花,准备在阿克苏装上一箱货物返回,不料装车时发生意外,赵序磊左眼失明。得知此事,与赵序磊相识才十多天的曼苏尔跑前跑后,帮忙处理善后。因为赵序磊要去北京看眼睛,留在新疆的货车成了他最放心不下的事。
夫妻俩一筹莫展时,曼苏尔和买买提主动提出,要帮他把货车开回去。就这样,历时8天8夜,跨越4700公里,他们帮赵序磊把货车从库尔勒市开回了沛县老家。
運用示例
视善良为牟利的手段,视回报为付出的前提,精致利己主义者试图告诉人们:互帮互助不过是一种社交手段。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幻,无私仍然是值得称扬的美德。如果只为回报,曼苏尔的悉心照顾如何回馈?如果只求利益,4700公里的长途又该如何计算?曼苏尔的善意发乎内心,是人性的温暖火光。当每一份善意的星火汇集在一起时,我们的社会才无惧风霜。——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邹紫一
(编辑:关晓星)8BFDD439-A2BD-4533-B3C1-C12D320B43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