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德育引导路径分析

2022-07-03柳卿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1期

柳卿

[摘要] 沉浸式德育活动的建构与实施根植于生活,以丰富多彩的主题体验与实践活动为路径,润泽学生心灵,让学生经历活动的、体验的、反思的沉浸式教育过程,构建多维教育生态场,养成正向行为习惯,内化个性精神品质,获得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谦让教育;沉浸式德育;德育引导路径

一、案例回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熠熠金秋,闻名天下的涌泉蜜橘成熟了,这不,轩轩妈妈为孩子们送来了一箱正宗的涌泉蜜橘。

晨会时间,我打开纸箱,想与孩子们分享这时令美味。刚拿出一个,发现橘子的个头比想象中的大不少,再看看箱子的大小,下意识感觉不够分。于是,我把橘子全部取出,放在讲台上数,果不其然,共有40个。可我们班有45个小朋友,这该怎么办呢?分成橘子瓣讓学生们一起分享?但是橘子都已经放在了学生面前,望着讲台下一双双眼睛,许多小朋友眼睛里的期待和兴奋表露无遗。当时,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既然现在的情况已经不能保证公平分享,那不如就借此机会做一次谦让精神的引导。

于是,我把橘子的个数如实告诉同学们,用故作发愁的语气向他们讨主意。一阵沉默之后,木木站起来说奖励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接着,伊伊说奖励给争章台上星星最多的小朋友。然后,大家又陷入沉默。后来,辰辰站起来说他自己可以不要橘子,留给其他同学吃。我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却不动声色,问还有谁不要橘子?又有几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自己可以不要,留给其他人吃。这几位小朋友身上体现出来的谦让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所以,我郑重地表扬了他们,赞扬他们的谦让行为,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较多,这些家庭长大的孩子相对会更重视自己。但是,谦让这种美好的品质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学生们今后人生道路上必备的重要品质。在分橘子的表现中,虽然站出来主动谦让给其他同学的学生并不多,但是不管站出来与否,孩子的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对与错的是非之分,所以,针对这件事,我们绝对不能采取训斥、说教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

教育家杜威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指出,生活式实践活动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活动育人与实践育人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借用情感的共鸣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谦让品质反而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而沉浸式教育法就恰好与这种方式相匹配,可以是教育实践的首选。

二、案例追踪

虽然在分蜜橘时我已经表扬了辰辰等站起来愿意将橘子让给其他人的同学,但毕竟只是口头简单地引导,无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过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就忘记了。所以,趁着这次分橘子的体验,我立刻准备相关资料着手后期的沉浸式谦让意识培养。在备课阶段,我详细分析了沉浸式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将其与以谦让意识为主题的德育相融合,基于儿童心理学和品德生成一般规律,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沉浸式德育的模式架构(见图1)及策略,尽可能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可谦让这种良好的品德,并内生外化。

1.多角度营造文化氛围,体验沉浸式情感熏陶

道德教育,它并不像舞蹈、跳远等某项具体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强化或者按标准评价的。对于学生这种“软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看到、意识到谦让到底是什么。

(1)班级布置塑氛围

首先从布置班级文化环境入手。负责布置的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网络搜集有关谦让的名人名言和小故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最终大家选用了巴尔扎克的“谦让是身体的良心”与泰戈尔的“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插画根据同学们选出来的“谦让的小猪”“孔融让梨”“小羊过桥”的故事,请美术老师与擅长画画的同学在活动课共同完成。最后经过修饰装裱,重新装点了教室的文化墙。

(2)主题班会催内化

班级布置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营造氛围,但是倘若学生不去理解,那氛围的营造也只会浮于表面。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谦让的内涵呢?主题班会或者主题活动可以发挥作用。

为此,我召开了谦让主题班会。班会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短片中四只小动物过独木桥,大家选择不同的方式,结果一对掉了下去,一对通过互相帮助过了桥。由这个短片为引导,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孔融让梨”“六尺巷”等相关主题故事的情景剧表演,引导学生结合展示板上的插画、名言及情景剧展开讨论,最后在学说快板《谦让》中将主题班会推向高潮。将班级的文化元素与主题班会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2.创情境设计角色体验,强化沉浸式情感效应

多角度营造氛围确实对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有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也在逐步践行。不过沉浸式教育不但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身投入情境当中去思考、体验就是我第二阶段要做的事。

(1)游戏体验促内生

最佳的沉浸体验莫过于将自己作为主体投身于角色当中,从内而外真实地为自己所需要面临的选择而思考,充满童趣的游戏体验是小学生沉浸式体验的绝佳方法。

首先准备简便的道具,这次预设的情境与“鲤鱼跃龙门”有关,所以,我设计了红、黄、彩三种不同颜色的小鱼头饰,以及一种代表天神的头饰,布置两张书桌当作龙门关卡,然后制定规则,让学生沉浸在游戏中体会谦让意识。

这个游戏情境的设定是,三条鲤鱼中一次最多只能一条跃过龙门,但是门开的时间只够两条鱼通过,剩下那个如果不通过就会被天神扔下凡间。如果天神到时间不关门,他也会被打下凡间。所以,每个表演组的四位同学都需要面临是“顾自己”还是“顾他人”的选择。在游戏中,对于每组同学的表现和出场我并没有做限制和指导。其中一组,一条鲤鱼自发推着其他两条过了龙门,天神竟然把最后一条放了过去,选择自己受惩罚,大家深受感动。我作为规则制定者,最后不但不惩罚,还给了天神升为“礼让上神”的奖励。这样做是想根据学生优秀的表现给予正向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正向行为,并且这是学生真正沉浸在游戏中体验过的,记忆也会更为深刻。

(2)讨论辨析唤外化

实践的目的本就是在过程中总结经验与疏漏,或者发现需要继续提升的内容,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但是,在游戏情境中,有的同学一听到规则立马就往龙门那里挤,也有的根本没注意到他的小伙伴在谦让,自己直接抢先进去了,有的还误以为这是一个比赛,先进去的同学得意地看着没过龙门的同学。

正如前文中所说,小孩子的道德意识需要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所以对此我也不会训斥。除了对表现出谦让的同学进行表扬之外,我还通过问卷形式总结学生关注的问题,组织了学生辩论会,设置“面对我的谦让他人不在意该怎么办”“谦让的好處是什么”,以及“面对他人恶意欺负我还要谦让吗”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各选观点进行探讨辩论,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谦让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更侧重自己的心理体验,但谦让要有分寸和底线,礼让不等于懦弱和纵容,使学生对谦让的理解得以升华,指明今后的践行方向。

三、案例启示

沉浸式德育活动的建构与实施根植于生活,以丰富多彩的主题体验与实践活动为路径,润泽学生心灵,让学生经历活动的、体验的、反思的沉浸式教育过程,构建多维教育生态场,养成正向行为习惯,内化个性精神品质,获得健康快乐成长。沉浸式德育引导层次与路径见下图。

1.沉浸式德育首先要激发道德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其实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想让学生意识到谦让的美好,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看到谦让的美好,尤其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生对谦让带来的情感产生共鸣。

因此,沉浸式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第一步就应当是从外部环境与教育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对于谦让的情感体验。比如,讲述“小羊过桥”的故事,小羊并不是真的过不了桥,只是因为双方都不谦让导致最终两败俱伤。小学生的“万物有灵”意识是较为强烈的,所以从动物的情感、选择、结果入手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点是我们今后的教学尤其是德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2.沉浸式德育重在引导道德认知感悟

思想道德意识的提升是一个逐层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学生内化的过程,所以,我着重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设计主题班会及设计表演情境。种种策略的实施,目的都在于让学生沉浸在恰当的氛围中,但是外界给予的引导需要学生借此内化,从而提升道德认知感悟。沉浸于角色当中去做选择并获得结果,并针对自己的沉浸体验做讨论分析,这是学生提升自身道德认知感悟的重要方式。沉浸式德育应当是在思考与反思中沉浸,沉浸式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必须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

3.沉浸式德育着力引发道德兴趣需求

之所以选择沉浸式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有很大的关联。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力、自制力都相对偏弱,单靠教师的语言引导是不够的。沉浸式教育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氛围、故事情节、角色当中,从自身出发去体验、学习。

像之前提到的播放动画片、画插画、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形式,既便于学生沉浸其中的价值,同时还符合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多样活泼的形式,尤其是在这些形式中学生还能从中获得荣誉感,极易激发学生的道德兴趣,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与情绪体验。

4.沉浸式德育旨在促进品德自我建构

沉浸式教育要求学生的受教育过程要有充足的体验感,但是沉浸的目的不是停留在情感或者觉悟当中,而是“走出来”。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品德自我建构。“六尺巷”中张英的做法让人佩服,但对于学生来说那只是张英的选择,一个和他们不太相干的人,学生此时是对故事的沉浸,一旦他们可以在沉浸角色的过程中获得道德的感化,能将谦让的品质用于自身的实践选择中,那么这种精神就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作用于他们的成长。因此,沉浸式德育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走向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世铎,孟宪乐.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J].中国德育,2019(13).

[2]王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系列之一[J].江苏教育,2019(15).

[3]邵绮仪.体验式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桂城街道文翰第四小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3).

[4]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柳 卿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