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摒弃浮夸空泛 崇尚深刻透彻

2022-07-03万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云迪外物茧房

万安

思维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文字、语言都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言为心声,“意”“言”合一最能反映一个考生的语文素养,也反映着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下。如何使议论文论述深刻呢?我们以2021年湖北十一校联考为例来具体谈谈。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有调查表明,“00后”是当下最年轻的网民群体,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好奇心强,普遍对科技信息、快速阅读兴趣高。他们对娱乐八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突出。

②2021 年 10 月下旬,钢琴家李云迪私生活不检点被曝光,引发全网关注。有学生说,自己上网查学习资料,被这些信息分散了注意力,对这种信息,自己能否拥有“不知情权”?

③学者刘擎在一个访谈中提到,“年轻人一面喜欢独处,一面又热衷于获取信息,担心自己 out 了,这是存在性焦虑的一个征兆”,这戳中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痛点。他说:我们必须做减法,从同质信息的迷恋和娱乐围猎中跳出来,才能获得新知。

以上三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指导

三则材料结合,针對年轻人的“信息过载”问题提出观察思考。第一则主要分析“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处于成长期的“00后”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材料二主要分析“信息过载”的危害,娱乐八卦信息对“00后”们求知的干扰;材料三主要谈如何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要学会用减法,跳出娱乐围猎的圈子,获得有价值的新知。值得注意的是,立意还是要紧扣新时代青年对网络信息的态度展开,关键词是“网络信息”,而不是“网络”,同时延伸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下面细谈几种技法:

1. 以小见大揭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侧面,往往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什么是信息过载?信息过载就是信息时代信息过于丰富的负面影响之一,正如材料中钢琴家李云迪的私生活引发了全网的关注等负面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信息过载”这一网络现象呢?请看这一个高分片段——

大数据、算法、智能推荐……你所见的大千世界可能只不过是同质信息砌成的信息茧房;娱乐圈、心灵鸡汤……你所见的光鲜亮丽的背后可能只是资本的推手。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困于存在性焦虑,热衷于猎奇。正因如此,更应跳出信息过载之重,娱乐围猎之网,以获新知。——陈丽梅,《问渠哪得清如许,筛选信息活水来》

解析:这段文字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思维,从大数据、算法、智能推荐等网络现象的背后读出“信息茧房”“资本推手”的社会实质,继而提炼出“跳出信息过载之重,娱乐围猎之网,以获新知”的中心观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让思维走向深刻。

2.由此及彼联现实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本质,认为材料反映的是“信息茧房”“资本推手”的社会实质。但仅就李云迪的事件来谈“信息过载”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段:

钢琴家李云迪事件风靡网络,深刻地反映了信息时代背景下碎片化信息对00后青年一代的围追堵截、裹挟奴役。“钢琴家李云迪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网络生活中无处不在上演着类似的荒诞剧。点开网页,信息之海的腥咸扑面而来:每天的“头条”竞相更替;每天的“热搜”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小编说”直抵心窝……且慢!“这集市上有如此丰富的商品,以至于大多数我并不需要!”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经过集市曾如此感叹,当代青年们点开网页的瞬间,与哲人的感叹又何其相似?——朱弈樵,《取之有度,以启新知》

解析:这段文字就运用了“由此及彼”的思维,从“李云迪事件”联想到“热搜”“小编说”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继而发出苏格拉底式的拷问,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3.纵向延伸探因果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如同洪水猛兽扑面而来,比如上面说到的“热搜”“小编说”等等。那么信息过载现象为什么在00后中如此风行呢?我们还可以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大数据时代以流量为王,无良商家探准用户取向便会递上同质信息,受众尤其以青少年为多,何因?究其根本便是00后这批“网络原住民”的成长焦虑所致。他们好奇着世界之大之美好,也疯狂探索未知,不愿被“落伍”束缚,更不愿被贴标签。正是他们的存在性焦虑加固了他们自己的“信息茧房”,围困了自己。——葛恒卓,《拒绝无效成长,选择自我热爱》

解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因果分析”的思维,从“为什么”的角度去做理性思考,深入分析00后为什么迷失网络,是“这批‘网络原住民’的成长焦虑”所致,表明自己的观点,让论述走向深刻。

4.异向对比显深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我们还可以从异向对比中分析如何鉴别信息,走出“信息过载”的樊笼。

“深潜院士”汪品先发新科普视频了,看不看?“罗翔说刑法”更新了,追不追?“团团”共青团中央B站号新分享了《长津湖》影评,收藏了吧?陈平教授的“眉山论剑”亮剑了,张维为教授的“这就是中国”又开讲了……今天我们不缺少“干货”,我们只缺少更多孜孜不倦、学而不厌的求知青年!

如果你眼中充斥的都是目眩神迷的“王者五杀”,如果你耳中环绕的都是浮躁悸动的“次元之音”,如果你心心念念的都是“吃鸡”“上分”——那么,“自然,也有躺着的”,鲁迅先生口中这“躺着的青年”,很不幸就是足下了。

所以,大千诚美,我们若能以求知之慧眼观之,坚定长新知、有责任、利家国之初心,就能收获更多精彩。——朱弈樵,《取之有度,以启新知》

解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异向对比”的思维,将两种不同信息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5.措施分析提方案

网络信息的涌入,看来已不可避免,那么,信息过载涌入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对网络信息应持一种什么态度?我们还可以列出措施,提出建议:

怎么才能逃脱同质信息的围猎?我认为,首先我们应拥有一颗不为外物所惑的澄澈之心。昔者扬雄居僻隅,不为外物所动,自然“默然独守吾《太玄》”;孔稚圭“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于是所谓魑魅魍魉自然退散,哪扰得他?更不用提钱锺书先生,一代文学泰斗,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不愿文学创作为外界所扰。

如今青年们也应效仿他们,无论李云迪的新闻多么令人感到惊诧,无论郑爽之流逃税漏税多么令人厌恶……此即外物,与我何干?抱有一颗不为外物所惑之心,自然能脱离同质信息围猎之网,获得自己所要的新知。——李明昊,《不为外惑,不为所动》

解析:面对“信息围城”的现象,这位考生摆明立场,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即保持一颗不为外物所惑的澄澈之心,就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社会现象,体现了考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此文为全国中语会“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时评与作文教学”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031)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李云迪外物茧房
信息茧房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故意输球的李云迪
“物在吾心,心化外物”——赵开坤谈艺及他人的追忆与评述
外物轻重
锂离子电芯和电池组被外物刺破后的影响研究
李云迪爱的AB面:那鲜活的“哥大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