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2022-07-0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法理人情普法

纪录片《是这样的,法官》以“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为口号,选取了具有一定社会根源与关注度的真实案件,带领观众了解基层司法人员的工作日常,释法普法的同时,也体现着司法的公正和温度。在纪录片叙事与当事人的讲述之间,在案件呈现与宣判后的唏嘘里,面对这样一部基于社会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作品,我们在探究它的题材创新、讲述方式之外,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注于人情权衡与社会思辨。

节目呈现

关键词:公平正义

片中,面对嘴上说“我只想吓一吓她”,实际上却砍伤妻子二十多刀的男子,女公诉人不但目光犀利,言辞更是快准狠。“婚姻不是带血的枷锁”“真正的爱是理智而克制的”……在最后陈述中,她金句频出,圈粉无数。“又美又飒”“爱了爱了”……满屏的弹幕和评论,是大家对于公诉人维护公理、坚守正义的肯定和支持,更是大众对于家暴零容忍的坚决表态!

运用示例:其实在生活中,人们在心目中都有一个“天平”,衡量着自身的道德底线以及作为人类的良知。遇到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做出正确判决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诉之于第三方。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第三方是掌握着“公平”这种特殊技能的人,希望通过第三方客观公正的判断,来解决纷争。

若法律人作为人们所信赖的掌握着“公平”特技的人,却只拿着查明的事实“根据”去丈量与法条规定“准绳”之间的差距,而不去度量内心的善与恶,不去衡平社会道义的正与负,这种机械的法律人可能正在让“义”越来越模糊。若人们不再追求“义”,那未来的世界也不再需要法律人去“公”与“平”了。——张民元

关键词:诚信担当

一位普通的保洁阿姨,在开荒保洁服务的过程中,将一套价值40万的昂贵玻璃刮花。阿姨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也愿意承担相应的赔偿。可是,玻璃太贵,阿姨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打工人”,超乎想象的赔偿,让她不知所措。但这位保洁阿姨的真诚和担当也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面对生活的逆境,她不屈不挠、迎难而上,靠自己的双手撑起家和生活;面对工作的过失,她不逃不躲,不怨天尤人,勇于面对和承担,一句“我不可能推卸这个责任,毕竟这个事情是出在我手上”,换来满屏的加油和支持!

运用示例:漫漫还债之路,说起来云淡风轻,个中艰苦只有当事人能知。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人靠着3元、5元的微薄收入,历时18年还掉儿子欠下的16万元债务;有人靠双手缝制小垫到午夜,100个垫子才卖10元钱,却坚持还债万余元……人们总是为这样的诚信所打动,为还债者的善良与质朴而心生悲悯。其实,比诚信还债更可贵的,是那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对困难的勇于面对与承担。

勇于守信担当的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因为骨子里迸发着坚韧不拔与顽强向上的力量,不怕生活变苦,不怕世事无常,他们的道路再坎坷,也一定是通向宽阔明亮處。——徐汉雄,《楚天都市报》

关键词:敬畏规则

男友偷盗女友的奢侈品、首饰等财物变卖,究其根由,竟然是为了“供养”女友。真相一出,弹幕哗然。事实上,不管偷来的东西用于何处,同样属于盗窃罪行。“一个人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个合法的途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庭审最终,罗荣法官对这名男子的一番语重心长,也希望能警醒更多迷失方向的人,切莫因此误入歧途。

运用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存在着漠视规则的行为,比如不遵守红绿灯的管控,过马路成群结队闯红灯;比如无视交通规则,在快车道上暴走……这些行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只是劝诫了事。长此以往,造成了我们对规则的习惯性漠视。而有序的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规则就是尊重公平,尊重他人及自己。

规则,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制定的,对于所有的特定群体都适用。既然是对所有的特定群体都适用,也就要求人们不仅要以遵守规则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之本,也应当尊重规则、敬畏规则,自觉捍卫规则的严肃性。这应当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对于那些无视规则甚至肆意践踏规则的任何行径,理应在道义和法律层面上予以谴责和追究。如此,共同的规则和法律才能够保护绝大多数人正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能够让人们在法治的天空下自由呼吸。——赵欧仁 郭长江

价值呈现

思辨角度一:法制与人情之间的情感思辨。

社会越复杂多变,就越需要纪录片来纪录现实。《是这样的,法官》中,18岁的儿子吴某,请求被告,也就是亲生父亲,支付截至成年的抚养费。然而,拥有汽车、房产、豪华摩托车的父亲,却不愿给儿子抚养费。雷法官发挥了作为调解能手的语言艺术,努力劝说。双方各自坚持,调解陷入了困境:一是因为早年离异的父母早有协议,法理上难以推翻;二是因为孩子快要高考,无论是即时的判决还是拉锯,都会造成心理伤害。最后,因为雷法官的劝说,父子久违地坐在一起聊聊近况。这种温馨的画面出现在法庭上,得益于法官将法理与情理的相互融合,把亲情关系用调解来解决,而不是用冰冷的一纸判决将案件结束。

节目真实案件的展现,让每个普通人思考法律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进而思辨应该如何处理法理和人情的关系,在生活发生困难时,拥有更多思考能力以及求助法律的意识。

运用示例:法理与人情似乎常常是一对矛盾体。在司法实务中,我们常常遭遇这种法理和人情之间的尴尬。比如说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尺度问题,人在绝境中是否还要坚守法律底线问题,人在紧急避险中伤害的是无辜者,合法但不合道德的问题等。因为法律条文是规范性文件,需要被大量适用,就必须要规范一些,但同时也会缺乏灵活性;而人情道德则更宽泛包容,而且人与人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再所难免。

法之坚硬,情之柔软。法理面前,承办法官铁面无私,但在人情面前,法者仁心,法官也是普通人,他们总擅于将心比心。在法理与人情之间,法官始终在做着艰难但重要的平衡。法律看似冰冷机械,但法官们却尽力在冰冷之外,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言旭 李晓翔D63BF7AB-3F64-45B5-AB31-6E9E6D6DC807

思辨角度二:聚焦法官职业,构建与大众的沟通桥梁。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法官似乎都是一板一眼,严肃冷静的样子,面对“匪夷所思”的案件都能淡定地处理。可这并不是法官们的全貌。《是这样的,法官》从激烈的争论交锋、赤裸的利益争夺,甚至是穷途末路时的真情流露,展现当今时代里的“人间真实”。面对这些世間百态、狗血奇葩的事件,法律法条看似冰冷机械,但作为裁判者的法官也会遭遇无奈、困惑与苦乐。从业15年的舒智玲法官,在审理涉家庭暴力的案件时,相当果断有力。但下一秒怕被害人因心理阴影走不出来,他也贴心地安慰被害人要重新生活。严肃断然的法官,与亲切温暖的角色相互转换,这种“反差感”,让观众看到了法官的另一面。

除了展现法官的硬核实力外,《是这样的,法官》还挖掘出法官这一职业不为人知的细腻温情,让观众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运用示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司法个案如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天津老太摆射击摊被判非法持有枪支等案件,一进入社会舆情的视野即引发热议和争论。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司法判决和社会常识发生了龃龉,从深层看是执法司法过程与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隔阂,以至于双方难以一起在法律中寻获热点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法官》中,法官面对镜头的平实讲述,让观众看到真实的、立体的法官形象,从而对此职业多一份了解、关注与支持,最重要的是多一份信任。——魏哲哲,《人民日报》

思辨角度三:创新性普法,让法治宣传更“走心”。

《是这样的,法官》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件对庭审现场涉及法律知识进行“二次呈现”,从多种维度开展普法。对于案情中涉及的法律术语、条款等,以“小贴士”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语言都十分简短、精确。这些法律知识与真实具体的法律案件同时出现,互为解说,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在每个案件庭审之后,法官还会为观众剖析判决背后的法律依据,法条包含的精神理念以及个案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这一层面的讲述,让观众理解到,司法绝不是机械地“搬运”法条,而是要对案情做全盘把握、综合考量,沿着多种路径追寻公平正义。从知识到理念,从术语到意义,《是这样的,法官》为观众搭建了全面立体的普法系统,通过具体案件让观众对法律有了全局性的、深刻准确的认知。

运用示例:普法工作,不只是以通俗的语言向公民解读法律的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全过程和社会保持良性互动。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是法律权威性的最佳证明。越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等,越应该成为普法的最佳时机。事实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之所以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法律解读解释不够及时、不够解渴有关,解读越迟缓,质疑的舆情越蔓延。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开展普法,无疑抓住了增强社会互动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着力点。

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建设好法治中国,就必须让法律的发展根植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一起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当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照进现实,成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会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跟随着每一个公民。——魏哲哲,《人民日报》

(编辑:王冠婷)D63BF7AB-3F64-45B5-AB31-6E9E6D6DC807

猜你喜欢

法理人情普法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不要透支人情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讲情理更要讲“法理”
环境损害鉴定法理依据探讨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法理依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