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结合认知疗法对腮腺肿瘤患者的影响

2022-07-02马成进齐洪扬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腮腺预见性

马成进,潘 纬,齐洪扬

(苏州市立医院 江苏苏州215000)

腮腺肿瘤好发于中年人群,随肿块生长会影响患者张口和咀嚼能力,进一步发展可能影响患者听力、面部功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1]。面部神经系统丰富,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面部神经损伤、面部畸形、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且复发率高[2]。因此,腮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易引发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对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实行适当的干预措施、规范围术期护理方法,可改善预后[3]。预见性护理通过提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4-5]。认知疗法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基础认识,提高其接受度和配合度,缓解患者应激反应[6]。本研究对43例腮腺肿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结合认知疗法护理,效果满意,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和病理分析,患者确诊腮腺肿瘤,并接受腮腺肿瘤手术治疗;②患者听觉、嗅觉功能正常;③患者此前并无神经类疾病、无睡眠问题;④患者自愿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肿瘤已发生转移;②患者合并凝血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③患者不能全程配合,或在后期随访中失联。将纳入研究的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50.00±7.09)岁;病程(3.00±0.98)年;手术方式:腮腺浅叶切除26例,全腮腺切除17例;腮腺肿瘤类型:腺淋巴瘤5例,单纯性腺瘤11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多形性腺瘤2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9.60±7.20)岁;病程(3.16±0.71)年;手术方式:腮腺浅叶切除24例,全腮腺切除19例;腮腺肿瘤类型:腺淋巴瘤4例,单纯性腺瘤15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多形性腺瘤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向患者普及手术治疗方案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处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护理措施自患者入院直至其出院。

1.2.2 观察组 采用预见性护理结合认知疗法护理干预,护理措施自患者入院至出院。具体步骤如下。

1.2.2.1 认知疗法 ①入院后向患者讲解腮腺肿瘤诱因、症状、治疗、围术期并发症、护理等知识,发放《腮腺肿瘤知识健康手册》,手册内详细记录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贴士,方便患者随时查看、学习,以提高患者对患病事实及治疗的认知。②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取得其信任;鼓励患者主动倾述内心恐惧和焦虑,及时发泄;鼓励患者说出对治疗效果的期望,讲解造成强烈心理应激反应的原因,诱导患者剖析自身心理状态并纠正其错误认知。

1.2.2.2 预见性护理 ①术前:评估患者心理应激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对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并要求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和鼓励。全方位了解患者身体指标检查结果和既往病史,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效果;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案。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腮腺肿瘤手术的护理措施,说明并发症的危害和预防、治疗措施和目的;如术后需长期流质饮食,应避免食用酸性、刺激性食物等。②术中:定点测量患者体温,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③术后:每日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心理应激水平、生命体征、创口状况,提前给予药物镇痛及心理干预,以避免疼痛及负性情绪发生。

1.3 评价指标 ①预后情况:术后第1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评分与受测者的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并记录患者总住院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②心理应激水平: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状况,量表共有20个项目,总分100分,评分与受测者的焦虑程度呈正比,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量表共有20个测试因子,评分与受测者的抑郁程度呈正相关,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③睡眠质量:术后第1、3、5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量表包括9项自评和5项他评条目,总分21分,评分与受测者的睡眠质量呈负相关。④术后并发症: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创口感染、腮漏、面部畸形、耳颞综合征,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创口感染例数+腮漏例数+面部畸形例数+耳颞综合征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PSQ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术后第1、3、5天,两组PSQ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4.500,P交互=0.012);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F组间=73.231,P组间<0.001;F时间=101.864,P时间<0.001)。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PSQ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3.1 改善患者预后 耳颞综合征即耳神经痛,是由于腮腺感染、外伤引起,腮腺手术后尤为常见,术中导致副交感分泌神经分支与汗腺交感神经移位再生,从而引发并发症。错误神经支配导致进食刺激性食物或咀嚼时,同侧耳前颊皮肤出现一过性出汗、疼痛、潮红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总住院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预后情况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见性护理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检查患者的生理指标、创口变化,实时监测患者恢复情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能够纠正患者不良行为[7]。

3.2 缓解患者心理应激 目前,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8]。但是因腮腺肿瘤位置特殊,术中易造成面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面瘫、感染、畸形的可能性较大,患者易产生担心、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9]。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手术治疗患者不适症状,认知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0-11]。因此,本研究提出对腮腺肿瘤患者行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疗法,旨在探讨更有效的腮腺肿瘤手术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预见性护理结合认知疗法对胰腺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在传统护理理念中,更加注重监督患者的健康行为,而忽略心理辅导、认知纠正,患者完成度和治疗配合度较差。采用认知疗法,首先加强对患者腮腺肿瘤的诱因、发病机制、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措施的教育,帮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生理状态和治疗、护理要点,能够提高其对患病事实、需行手术治疗的接受度,同时也能提高其治疗信心,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其次,与患者进行多次沟通、鼓励其表达心理诉求和不良情绪诱因,是为了帮助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纠正错误认知,从根本上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

3.3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第1、3、5天,两组术后PSQ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睡眠质量更佳。这可能与患者身体正在逐渐恢复、疼痛感降低有关。认知疗法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心态更有利于患者睡眠。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结合认知疗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睡眠质量和术后恢复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腮腺预见性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