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2022-07-02林仲豪洪宁宁

绿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耦合粤港澳大湾

林仲豪,洪宁宁,胡 圆

(1.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320;2.广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1 引言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环境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国家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经济转型、能源利用与能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成为重要命题,绿色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事实上,中国已经进行了很多减排、推广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实践,绿色发展总体上处于能源利用和经济产出趋于有效的阶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中国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任重而道远。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但是目前缺少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因此有必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测算各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使用熵权TOPSIS方法评价粤港澳大湾区2016~2019年绿色发展水平,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其耦合协调度。

2 文献回顾

在国家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方面,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欧阳志云等以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对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1]。李海龙等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打分等多种方法,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和创新引领5大方面对城市生态进行整体评估[2]。侯纯光根据绿色发展内涵,运用综合指数法、基尼系数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评估我国绿色度。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绿色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3]。邢艳春等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指标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使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绿色经济发展进行评估[4]。

在其他省份和城市的绿色经济研究方面,赵细康等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特征构建了一个历史性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对广东省21个城市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5]。邝志鹏等利用DP-SIR模型建立了一个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聚类分析和熵权法对山东省的17个地市进行了评价[6]。范兴月以科学、系统、层次的原则,从环境质量、生态效益、城市建设与发展4个方面构建绿色城市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47个城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绿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7]。祝云龙运用AHP评价法、专家打分法和绿色综合指数法对襄阳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8]。赵林等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云南绿色发展的成效进行了评价[9]。

在湾区绿色发展水平测算方面,张晓浩等从海洋经济环境质量、海洋灾害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状况4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总结出其未来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10]。以绿色债券为抓手,傅京燕等建议加强信息披露,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对接[11]。张峰、宋晓娜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影响其绿色竞争力指数的主要因素是由制造业带动的经济活动[12]。凌连新、阳国亮运用熵权法对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高度集聚性、波动性、非均衡性等特点[13]。王明旭等运用多层次评价法和熵权法对珠三角9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深圳、珠海、广州等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提高生态效益、优化经济增长的优势。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产业、发展机制、高质量发展评价等方面,鲜有学者面向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构建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评价。为此,本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为出发点,从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3个方面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6~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3 指标构建与评价方法

3.1 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借鉴肖宏伟、李晓西、武春友、易昌良、朱帮助、马骍等的研究成果[14~19]。结合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从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3个方面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珠三角9市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的统计年鉴;香港和澳门来自《香港统计年鉴》《澳门统计年鉴》以及世界银行中的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对于部分缺失值取平均值和多重插补法进行补齐。

3.2 研究方法

3.2.1 熵权TOPSIS模型

1981年,H wang和Yoon首次提出了TOPSIS综合评价方法。TOPSIS方法是一种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每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最佳备选方案。TOPSIS模型的权重的设定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后来学者将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客观地反映各指标的权重,以消除TOPSIS模型由人为主观因素所导致的权重过于主观设置问题。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绿色发展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构造原始数据矩阵A=(aij)m×n。在这些指标中,aij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j个年份的实际值,m和n是评价指标和评价年的个数。

第二步: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B=(bij)m×n。在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正反指标方面,采用公式(1)和(2)使之标准化:

(1)

(2)

在这些指标中,ximax和ximin分别表示所有年份中第i个指标的最大和最小值。

第三步: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根据各指标的差异程度确定权重。

第四步:正、负理想解的确定。用矩阵B求各年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B+、B-分别代表正负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B+={max1≤i≤mbij|j=1,2,L,n}

(3)

B-={max1≤i≤mbij|j=1,2,L,n}

(4)

(5)

(6)

式(5)、(6)中,bij是j年中i指数的加权归一化值,y年中i年的i分别是n年中i年的首选和非首选方案值。

第六步:计算评价对象和理想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度。在这些指标中,Cj值位于0~1之间,Cj值越大,说明该年度绿色发展水平接近最理想值,绿色发展水平越好,与之相反,Cj值较小,表明当年绿色发展水平较差。

(6)

3.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3个二级指标构成,3个子系统既有促进关系,也有抑制作用,因此本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测算,希望反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整体协调发展情况。具体模型如下:

(8)

(9)

T=a·u1+b·u2+c·u3

(10)

式(8)~(10)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协调度指数;u1、u2、u3分别代表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3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主要指出的是,本文认为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所代表的权重一样,因此a、b、c均取1/3。

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分析

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自2016年以来,除了香港绿色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之外,平均每年下降5.21%,粤港澳大湾区其他10个城市的总体绿色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广州、深圳上升较为明显。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江门和肇庆在绿色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城市。从排名来看,香港、澳门、深圳和广州一直位居前列,属于第一梯队;珠海排名有一定下滑,其中2018年下滑到第8名;江门、中山排名上升明显。从区域维度上看,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靠近广州和深圳的城市得益于“溢出效应”,绿色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城市。总的来说,澳门、香港、深圳和广州能够在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保持较高的协调和平衡发展水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区域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差距呈现出逐步缩小的发展趋势。

表2 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评价结果

图1显示了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指数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澳门绿色发展指数领先于其他城市,澳门、香港、深圳和广州位居第一梯队;珠海、佛山、中山三市位居第二梯队;东莞、江门、肇庆、惠州位居第三梯队。澳门的绿色发展指数值最高,达到0.649,惠州的绿色发展指数最低,只有0.233,其中东莞、肇庆、江门绿色发展指数也低于0.3。香港以发展金融业、旅游业和转口贸易为主,澳门以博彩业为支柱,两者都属于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类型,所以绿色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城市。深圳、广州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更多低能耗、高效益产业不断涌现,资源利用、增长质量和环境友好等指标均处于优势地位。未来,随着珠海、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绿色发展水平会有较大提升。肇庆、惠州、江门等位居第三梯队的城市,传统制造业比重依然较大,造成资源利用率、增长质量和环境质量都处于较低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三市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

图1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指数

4.2 各子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4.2.1 经济增长

2019年测算结果显示,从经济发展指数的角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澳门、香港、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江门、惠州、肇庆。该指标衡量了经济发展基础水平和产业优化提升的潜力,是影响绿色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深圳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D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高达4.93%,同时万人专利授权数量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名,达123.97个/万人,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江门、肇庆和惠州传统制造业仍占比较高,产业附加值较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足(图2)。

图2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数

4.2.2 资源节约

资源节约衡量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节约水平极不平衡,最高水平(澳门)和最低水平(东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根据测算,澳门的资源节约指数最高,达到了最高值1;其次是香港(0.95)。澳门单位GDP用地最少,2019年仅为6.01亩/亿元,相当于香港的36.64%和惠州的4.5%。珠三角9市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圳和广州以0.749和0.689的高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深圳的单位GDP用电量仅是惠州的35.84%和东莞的35.13%。

4.2.3 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主要衡量工业发展中污染排放控制水平。根据测算结果显示,深圳的环境友好指数最高(0.879),其次为香港(0.669)和澳门(0.651)。深圳单位GDP中二氧化硫的排放仅为0.04 t/亿元,低于香港的0.67 t/亿元。深圳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了产业的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

4.3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结果如表3所示。2016~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0.28~1之间,其中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耦合协调度均高于0.5,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惠州、中山等其他城市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

表3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通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情况和区域特色构建合适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测算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平均年增长7.15%,但是不同城市之间差异化较为明显。香港、澳门、深圳和广州一直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2019年率绿色发展水平均在0.5以上,相比之下,珠海、佛山、中山提升较快,位居中间区位;肇庆、江门和惠州绿色发展水平一直在0.25以下。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得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其他城市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

5.2 政策建议

在2030年“碳达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的背景下,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平衡区域绿色发展的不均衡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变革。为适应新的碳减排要求,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例如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改善工业条件、生产流程,使这些传统产业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以此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扩展能源利用类型。从绿色创新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来看,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为此,要加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发投入,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尽快实现技术突破,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来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既是政策的突破口,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必由之路。粤港澳大湾区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其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在考虑到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制定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绿色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产业应逐步转型升级为以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并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广州、中山、佛山、东莞等传统工业城市应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建设核心区,鼓励产业集聚,实现生产转型。深圳、珠海等新兴城市要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的常备军。此外,还要提高环保产业的经济效益,引导其自主转型。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社会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合理引导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

猜你喜欢

耦合粤港澳大湾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铂玥明珠ONE,缔造大湾区全能宜居主场!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