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瓶颈与破解路径

2022-07-02杭一帆浙江工商大学

灌篮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民政策体育

杭一帆 浙江工商大学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陆续出台,农民群体开始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医疗、税收、文化等福利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实现了农民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农民群体作为社会阶层的底端,自身固有的历史和社会属性导致成为农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阵地。体育一直以来是作为文化属性的上层建筑而存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尽管国家大力支持和强力推进,但是政策和资金层级下传的阻滞性、农村群体体育意识的模糊性等原因,致使农村体育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找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是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据相关资料显示,2018 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7 元,恩格尔系数为30.07%,农村居民人均使用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达到1301.6 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仅为1.7%。在满足基本物质条件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正在成为农民生活的主旋律。农村体育自身发展的时代性开始展现,主要包括国家对农民体育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农民体育意识的自主觉醒两大方面,由上到下的制度保障和由下到上的理念诉求正是因为我们处在以人为本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一)自上而下:国家对农村体育的支持与鼓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关于农民体育政策的陆续出台,充分保证了农民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红利”的权利。表1 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近二十年国家关于农民的体育相关政策法规。

从表1 中可以看到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关于农村体育相关政策的发布频率较高、涉及内容较广,包括农民体育参与权利保障、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相关资金投入、农村体育组织建设、体育休闲小镇筹划、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等,显示了国家对农民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视。

表1 1995 年到2017 年关于农村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自下而上:农民体育主体意识的觉醒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出现成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力军。农民体育意识的觉醒与当前社会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交通设施的便利,村村通的实现;有线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传统观念的转变;体育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等一系列原因,促成了农民体育主体意识的觉醒。此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降低某些慢性病发病率,还有利于促进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人的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拥有的好处开始在农村流传,使广大农民群体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项目的发展还催生出不同种类的民间草根体育组织,成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体育组织的出现,表明农民群体已经从单纯地认为体育仅有锻炼作用深入到对体育组织群体的认识,其中服务、治理、社交、谋利等是体育组织群体的显著特征。

二、新时代背景下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

(一)经济层面:国家投资与农民收入人均比值不高,市场供给行为短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管是国家投资还是农民收入,都是促进农村地区开展体育运动的直接动力。将目光集中在对农村体育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的经济投入,发现国家经济投入、社会经济支持、农村收入水平的情况并不理想。据资料显示:1997—2007 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全民健身工程投入人均1.73 元。国家在农村体育上经济的投入和农民收入不足还导致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体育指导人员缺失,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的农民很少。以上现象表明,国家对农村体育的经济投入相较于城市和竞技体育来说比例较低;市场资源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几乎为零。经济层面的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政策层面:政府政策机制执行不强,缺乏对农村人口的体育权益保障

1.政府各级机构上下联动不强与政策执行广度和深度欠缺

乡镇作为农村与政府连接的中间枢纽组织,是为农民提供服务和政府下传信息的平台。中央部门的政策层层下传至乡镇,中间要经过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政策传递的效率和上下级的沟通难免出现问题。政府各级机构对农村体育不重视,导致体育政策执行广度和深度欠缺,只片面化的完成上级的政策要求,忽视政策执行的效果,存在压力型任务传导机制低效化,如部分乡镇政府搞虚假数据、形象工程;运动型治理方式形式化,是为应对压力型任务传导机制出现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或“共谋”行为,不注重实施结果的长远效益;“乡财县管”的财政制度空壳化,导致乡镇对农村体育投入的资金和人员自主性降低等问题。

2.政策制定缺乏对农村人口的体育权益保障和统筹

体育统筹力度不够深入,各地体育资源投入落差较大。农村相较城镇进行对比,基础设置不足,东西部体育服务水平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加上“城乡二元”政策的执行,使体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体育资源往往优先供于城市和竞技体育,导致大多数县、镇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规模都难以和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相比。农村体育资源配置及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公平性,选择性的执行相较有利的政策;政策执行更替化,将资源集中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远离农村人口真实的体育需求。而在贫困地区基本没有相应的体育场地,更谈不上体育基础设施是否齐全。政策的颁布和执行缺少对农村这个弱势群体的维护,致使农村群体的体育权益得不到根本保障。国家资助仅仅停留在物的层面,缺乏全方位的统筹和谋划,造成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不均衡发展。

(三)文化层面:农民体育文化意识低下,体育话语权不足

农民体育意识能力低下可以理解为体育需求的边际化,即体育作为无关紧要的活动,在农民的生活中可有可无,其价值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可,导致其排在自身生活必需品的末端。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农村公共需求中文化体育需求排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乡镇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农业指导、水利设施和水电供应等需求之后,处在农民需求的最底层。农民自身的原因成为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包括体育意识落后(不强烈)、体育思想观念滞后、体育消费意识欠缺或低消费等。而造成农民体育意识能力低下主要与受教育程度、政策法规的普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一个贫困的地区首先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其次才会对次要生活必需品产生需求。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发展,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乡、镇、村的体育文化站,其目的就是转变农村农民的思想观念,扶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培育相应的体育文化组织,其实农民对体育诉求只是埋在潜意识中,往往为他们所忽视。

三、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破解路径

(一)管理机制上: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体育治理体系

构建以政府、社会、市场参与的体育治理体系的管理机制,政府负责资金、政策的扶持,市场、社会群体作为外源性的资源,以农村体育参与者的方式治理农村体育(图1)。社会的参与主体包括体育社会团体、单项体育协会等部门,可和农村进行合作,指派专人进行体育指导,帮助组建农村体育组织,传授相关经验,组织参加比赛;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体育资本,如体育策划公司、体育赛事公司及村办集体企业,以市场化的手段开发农村资源;国家参与主体包括各级政府、村委会,要将体育权利下放到基层政府,使基层政府拥有体育财权和事权,加强上下级政府沟通,强化政策执行广度和深度,提高政策保障力度。以上三者相互合作,市场主体提供资金、经验;农村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主导提供相应的场地;单项体育协会提供技术指导、体育人才配备;国家负责审批、保障,四者一体,共同管理农村体育,开发农村的体育资源,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实现“经济”反哺“体育”的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图1 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图

(二)运行机制上:实行“体育+”的产业融合运行方式

实现“体育+”产业运行方式是利用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赛事、体育+休闲娱乐(运动休闲小镇)的产业融合模式,产生更大复合经济效应,以发展农村体育经济,为农村体育发展注入活力。农村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生态环境,吸引城市人群旅游休闲观光。根据农村不同的地理位置,发展不同的“体育+”模式,北方冬天的气候寒冷,可发展滑雪、滑冰等冰雪类体育项目;南方水资源丰富,可发展漂流、游泳;山地资源丰富的地方,可发展攀岩、登山、宿营等项目,农村地区体育资源的开发,需要市场资源的投入,前期规划、战略布局、后期运营等程序是必不可少。在图1 中可以看到,市场的开发、社会的参与、政策的保障、资金的支持都是“体育+”模式形成的关键。

(三)制度保障上:打通政策信息传递通道,建立健全体育反馈机制

由于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立特点,体育政策的发布来源于中央、国务院及各国家部门,下传到乡镇等部门,要经历省(市)、市(区)、县三级政府,在传递过程中难免出现削弱或不重视的现象。此外各地情况不同,政策的下传过程中当地政府可能会片面追求量化指标,忽视农民实际需求和农村现实环境,因此畅通政策信息上下传递通道,建立健全体育反馈机制,是实现农村体育发展的制度保障(图1)。打通政策信息传动通道,要做到保证信息传递通畅,使政策真正传到农民手中,将体育专项资金落实到位;赋予乡镇政府管理体育的行政权力,增强其在农村体育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权;实行“以钱养事”模式,钱随事走,改变过去公共财政资金“养人”为“养事”,省掉中间程序,建立直接对事机制。建立健全体育反馈机制,要做到省市政府或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视察农村体育相关情况,健全监察机制,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基层体育组织是农民参与体育的枢纽,保障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吸引农民群体加入,可以壮大农民体育力量,使农民以组织形式强化反馈力度;鼓励农民利用智能手机、报纸、电视等多媒体工具,增强对外界体育信息的交流和接收,使农民不仅是体育的参与者,还是体育政策和资金实施的监督者。

猜你喜欢

农民政策体育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农民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