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有感

2022-07-02吴振尹

民族文汇 2022年38期
关键词:主线教学目标课题

吴振尹

摘 要:这是一篇课堂教学的课后有感,记录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节课的全部设计过程,从选课题到定方向再到定流程最后到细节的处理。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自己每一堂课的来之不易,鞭策自己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未来的每一堂课。

关键词:准备过程;课题;教学目标;主线;随机应变

这堂课在学校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我想把我对这堂课的准备过程记录下来,并且穿插一些我在这节课后的反思和感想,提醒自己每一堂精彩的课背后都蕴含着很多人的汗水,也希望借此让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用一颗更为认真的心去对待每一堂课。

一、选课题

在选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从课的本身去分析,而是抱着一种图方便的心态,因为考虑到磨课的问题,所以我就很快的把范围定在自己正在教的三年级。当然,选择本年级的课文在磨课上的确会方便一些,也可以很好的利用本年级组的教师资源,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但我觉得,如果一味地为了方便而不考虑这个年级的课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比赛也是不行的。年级选定以后,因为赛课要到十一月底,所以我就在最后一单元中选择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这是一个小故事,情节简单,内容也轻松有趣,很对我的胃口。就这样,选课题的任务正式完成。

二、定目标

紧接着,我便开始设计教案。这篇文章的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萧伯纳的形象。在我第一次的教案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花费了很多时间让同学们反复去读萧伯纳说的那段话,我自认为读懂了萧伯纳的这段话就能让同学们体会到萧伯纳的谦虚和自律,但第一次磨课的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大多数同学只是流于表面,读熟了背会了道理,却没能很好的体会人物形象。我很受挫,但却没发现原因,直到我去请教了学校资历比较深的陈老师,他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他说:“一堂课的尾声部分是升华主题的好时机,但你却用来读大道理,语文课不是品德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绝对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呀,如果语文课的目标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那不就遗失了语文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了吗?那最后一自然段到底如何设计才更为贴切呢?后来我想到了采用问答的方式:老师提问,课件展示,学生回答。通过前面教学内容的铺垫,老师说一些简单的引语,引导学生说出萧伯纳说的话,既不会过于着重的讲道理,又在不知不觉中将道理传送出去。但仅仅以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收束全文太过于简单,也没有升华文章的主旨。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换课题,这个想法听起来好像很不可思议,但我却觉得十分新颖。课文的标题《大作家的小老师》确实太过于普通,而且课文的内容其实更侧重于“大作家”而不是“小老师”,所以这篇文章的确可以换一个更适合的标题。本来我还很担心,这个探究性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会不会太难了,但在课堂上的讨论效果出奇的好,而且对于文章侧重于写“大作家”还是“小老师”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很快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有利于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变流程

教学设计的结尾部分处理好了,我便进行了第二次磨课,教学效果肯定是比第一次好,但这时我又觉得教学的流程太过于单一,一个自然段接着一个自然段的进行,一点悬念都没有。而且,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整节课下来感觉松松散散,课文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我在上课的过程中的思路也不够清晰。果不其然,在之后的评课中,就有老师提出来,这节课的主线不够清晰,一节课下来,教学的点分布的比较零散,而且这些点没有形成面,就会让人感觉这节课上的比较零碎。那么到底安排怎样的一条主线可以将文章贯通起来呢?我做了很多尝试,效果都不太好,有的衔接地过于生硬,有的偏离了主题。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對文本的研究,我发现:可以从萧伯纳的“她是我的老师”这句话入手,联系整篇文章。文章先从外貌再到语言最后到感悟,一步一步阐述了小姑娘为什么能成为萧伯纳的“老师”。抓住这条主线,我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为什么萧伯纳说小姑娘是他的老师?然后我围绕这个问题又提出了几个小问题,在回顾完萧伯纳的成就之后,我问同学们:“萧伯纳说这位小姑娘是她的老师,难道萧伯纳文学上的成就都是这位小姑娘指导的吗?”同学们当然知道不是,由此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四、磨细节

我一直以为做好教学设计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不一样,不一样的回答就会直接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刚开始,我就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有时候反应快也能让教学比较流畅的继续下去,但有时候也会被学生的回答弄得手足无措,后来,这种手足无措的次数太多了,我就有点恐慌了。有时候,甚至为了把自己的流程走完,一味的把学生的回答往自己的既定答案上引。后来,我就把每一个需要学生回答问题的地方都用红笔标记,然后想象他们的答案,每一种答案我就设计一种评价方式。当然了,这种方法有点繁复和死板,但对于我这种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老师来说,却十分有用。我也期待着,在之后的教学探索中,我能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这一次准备赛课的过程,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认真准备一节课的不容易,看着一节课经过一次次的打磨变得越来越玲珑,内心的满足感也是难以言表的。另外,我还感受到了思维火花碰撞的神奇,可能我绞尽脑汁都越不过去的那个“坎儿”,别人的一句话就会让你豁然开朗。所以,不要怕,勇敢地去询问、去碰撞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新编

[2]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主线教学目标课题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