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中班美术区角的投放与应用

2022-07-02崔颖慧

教育界·A 2022年12期
关键词:自然材料审美情趣区域活动

【摘要】在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广泛搜集可利用的自然材料,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分层次进行材料投放,使材料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搜集自然材料的方法、投放自然材料易产生的误区,以及应用自然材料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游戏;区域活动;自然材料;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崔颖慧(1993—),女,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艺术创作活动,自然材料是常见的美术游戏材料,自然材料的丰富性、可变性使其成为美术游戏材料的主力军。教师要合理规划游戏区域,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调动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让幼儿自主自愿地从兴趣出发选择相应的游戏项目,以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资源紧张的今天,在美术游戏活动中投放自然材料,符合社会常识,也使一物多用的原则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积极发动各方力量,进行自然材料的搜集与整理

材料是幼儿顺利进行探索活动的基本保证,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加大对自然材料的搜集力度,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引导他们搜集和整理自然材料,以便需要时使用。

(一)走进自然,与幼儿一起搜集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大寶库,大自然是活教材。教师可以带领中班幼儿走进大自然,根据季节变化,搜集不同的材料,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在春末夏初,大自然中有麦秸秆、油菜杆子、油菜荚、蚕豆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杆子可以搜集。种子可以用透明的罐子进行存放,而各种农作物杆子,可以按照其长短、粗细、颜色、大小等的不同,进行分类存放,务必要将其晒干,以防虫蛀。夏季正是草木生长的时候,教师可带领幼儿适当搜集、整理一些大片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草茎等,留以备用,像竹子、树枝等可以截取成需要的长度,便于收藏存放。在秋季,草木变黄枯萎,一些树桩显露出来,这时候教师将枯萎的树枝进行横切,可以切下来许许多多的圆圆的带有年轮的木片,可将其洗净晒干后备用。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这些自然资源,一方面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中班幼儿在搜集中学会正确对资源进行分类、排序,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发动家长,开展亲子的自然资源搜集活动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的有力助手,教师要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自然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一起认识各种自然界中的事物,能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幼儿搜集玉米外皮时知道了玉米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其结构,知道玉米粒就是玉米的种子;搜集树皮的时候,幼儿发现每种树的树皮花纹、颜色深浅都不相同;搜集干果的时候,幼儿发现花生的壳很硬,花生外皮颜色有红色和肉色之分;搜集桑树枝的时候,幼儿知道了嫁接桑树与本桑树的不同。家长在与幼儿搜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起发现、一起获得,亲子情感得以加深。

(三)动手整理,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整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中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桑树枝太长,不便保存,那么怎样才能将桑树枝变短?教师要鼓励幼儿尝试借助工具的使用,将桑树枝截成合适的长度。为了使桑树枝一样长,幼儿拿起尺子进行测量,解决了这一难题。又如在河蚌壳的搜集中,幼儿发现河蚌壳会发出异味,怎样才能将其清洗干净消除异味呢?幼儿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搜索等方式知道了要用刷子沾上洗洁精,多清洗几次,将河蚌的内内外外都要洗净,然后暴晒,河蚌才能消除异味。在整理麦秸秆时,幼儿学会用皮筋扎秸秆捆子;在整理玉米皮时,幼儿学会使用叠放的方法,20片为一叠,将玉米皮扎成捆。自然资源的搜集,既让幼儿懂得了许多知识,也帮助幼儿积累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经验,一举两得。

二、提升专业素养,避免产生自然材料投放误区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适宜的游戏材料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要合理投放自然游戏材料,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一)自然材料投放容易产生的误区一:多样材料的干扰,导致目的性不强

材料投放最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不顾幼儿的需求,一股脑儿、没有重点地投放材料,既多且杂的材料不仅干扰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的探索,还可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幼儿顾此失彼,注意力分散,养成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在美术游戏“美丽的花儿”中,教师既投放了瓜子壳、南瓜子壳、花生壳、核桃壳等当季的美术自然材料,还准备了大量的颜料、油画棒、橡皮泥、棉签画、吸管吹画、滚画等材料。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对操作难度较大的瓜子壳、南瓜子壳、花生壳、核桃壳贴画等材料有畏难情绪,都选择用棉签蘸颜料绘画,或者用吸管吹画作画,导致瓜子壳等自然材料无人问津。在这个案例中,过多的材料干扰了幼儿的判断,教师投放自然材料的目的是让幼儿用当季的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新,而实际情况是幼儿看到了投放的材料,但是却被其他材料吸引走了注意力。材料投放目的不明,材料就凸显不出活动目的。因此,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可以重点介绍新投放的瓜子壳等自然材料,对幼儿提出具体要求,使其充分运用各种果壳进行艺术创作。其他美术材料不是不投放,而是应该少放,减少无关干扰。在游戏玩法介绍上,教师可以在美术区角用瞩目的画图格式介绍果壳画的做法,让幼儿自行探索果壳画。这样,经过教师的介绍与新材料的投放,便能够激起幼儿自主探索美术游戏的兴趣,幼儿通过眼看、手作等方式完成美术探索游戏,既能提高游戏水平,也能增强美术创作的信心。

(二)自然材料投放容易产生的误区二:游戏指示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在一次中班区角美术活动中,教师将幼儿捡来的石头都投放进了美术游戏区。教师的出发点是想让幼儿动手玩一玩,看看幼儿能想出什么有趣的玩法。谁知,实际情况是幼儿在美术区角拿石头打打闹闹,更危险的是还有幼儿砸石头,差点引发安全事故。对此,避免自然材料投放产生误区的正确做法应当是,教师在投放石头之前,可以带幼儿欣赏“有趣的石头画”;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可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游戏区介绍玩法的指示牌上标示“石头画”的玩法,并给幼儿准备好颜料,放好记号笔和油画棒,之后再将石头投放进美术游戏区。这样的环境创设对幼儿具有暗示性,表明游戏的意图,幼儿能够一看就懂,知道该如何做,怎样做。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也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发挥了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

(三)自然材料投放容易产生的误区三:材料缺乏融合,玩法单一

美术区角投放的材料应遵循一物多用、可变性强的原则,便于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有些自然材料的使用方法单一,若是教师投放过多的单一性材料,对幼儿的思维扩展会有所阻碍。美术区角的材料应是可多变的,能与其他材料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创作形式。

比如有的教師在美术区角投放了废旧瓦片,瓦片的可操作性单一,只能画画写写,或者配合折纸、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小船等。因其比较重,只能在柜子上展示,若是将其悬挂起来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瓦片的实用性不强,玩法较为单一。但是若在美术区投放大小不一的葫芦,幼儿便可以将葫芦根据其大小进行排列,进行不倒翁的游戏,或在上面用颜料作画,用记号笔进行线描画的创作,或是用橡皮泥在上面进行造型活动,玩法十分多样。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将葫芦与手工折纸的“绿叶”结合起来布置美术区环境,使其具有一种清新自然的风采,或是将经过艺术创作的葫芦悬挂在美术区角或是教室的窗台处做吊饰,也是美丽的风景。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将葫芦对半切,利用葫芦的圆形外形,进行想象画艺术创作“我的小提琴”,在葫芦旁边竖起一根竹竿,俨然就是一艘小船。

因此,在美术区角投放的材料最好能一物多用,具有融合性,能与其他材料相互联系,帮助幼儿将艺术创作经验进行迁移,形成新的创作经验。教师要深思熟虑,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与需要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以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

三、投放适宜的自然材料,调动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提供材料,然后观察、了解、帮助幼儿自行探索。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诱发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媒介,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一)根据幼儿实际水平投放,调动幼儿的艺术创作积极性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项美术活动,有的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强,他们看教师投放的操作图,就能尝试自行进行美术创作。但是有的幼儿基础较差,动手与思维理解能力有待进步,这时候,有些材料对他们来说就有难度,有的幼儿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行为性退缩。因此,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将材料分成不同的层次,以便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探索学习。

比如,教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班级幼儿的美术水平分为三种层次,第一组是自己能自主学习且能力较强的;第二组是经过努力,也能获得成功的;第三组是能力较差,什么事情都需要个别指导的。考虑到中班幼儿的美术实际水平,在“玩稻草”游戏中,教师给幼儿准备了三种层次的稻草材料。一种是洗净的稻草,要求幼儿自己看图,进行简单的操作,制作绳子。幼儿可以学着用手搓绳子,将稻草搓成长长短短粗细不同的绳子,只要有耐心,总能成功。一种是半成品的稻草人,教师将稻草扎成一个个小捆分给幼儿,幼儿经过努力给小捆的稻草分别分出“四肢”,上面的两小捆当稻草人的“上肢”,下面的两小捆当稻草人的“下肢”,这样幼儿稍加努力就能成功,不至于陷入畏难情绪里。第三种材料是为能力较强的幼儿准备的,教师将洗净晒干的稻草放于篮子内,让幼儿自己选择稻草,扎成捆,再制作成稻草人,并画出稻草人的五官,用剪纸折纸的方法给稻草人制作外衣,戴上帽子,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这样的材料投放是符合不同层次的幼儿水平的,游戏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的,每一位幼儿通过努力,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自然材料的巧妙组合,使幼儿的艺术创意火花迸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有时候幼儿无意间的摆弄,会形成新的创意,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将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艺术创作。

比如,在一次秋季水果认识活动中,幼儿无意间将两个山楂果放在大大的黄梨上,有的幼儿大叫起来:“啊,万圣节怪物来了!”这一举动激发了幼儿艺术创作的兴趣,教师抓住教育契机,随之在美术区角投放了苹果、草莓、香蕉、火龙果、橘子等水果,幼儿展开了利用水果进行美术创作的活动。有的幼儿将香蕉当作小船,用大大小小的橘子做成“橘子娃娃”,“橘子娃娃撑小船”的艺术品就诞生了;有的幼儿将苹果切一切,拼一拼,利用苹果的果核做小鸭的“眼睛”,将苹果的其他部分切成大大小小的果片,做成鸭子的“羽毛”,水果拼盘“小鸭子”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除了利用水果进行艺术创作,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在美术区角投放茄子、西葫芦、花菜、辣椒、土豆、芋头、红薯等蔬菜,鼓励幼儿进行“蔬菜大变身”的艺术创作。幼儿将芋头变成毛茸茸的“小熊”;将红薯与花菜组合,变成“穿着花裙子的姑娘”;将西葫芦与辣椒组合,使之成为憨态可掬的“小猪”“小狗”等。不同的材料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需要幼儿的心灵手巧、心思灵活、积极动手,才能创造出精彩的美术作品。

自然界的大宝库里,自然材料因质朴广受人们喜爱。自然材料的可变性、可塑性与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创新,使自身的审美情趣得以提升。

结语

总之,在美术游戏活动中,教师投放自然材料时,应对本班幼儿美术水平有所了解,明确班级的近期教学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投放自然材料,将自然材料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投放到美术区角中,使材料能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发展需要,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让材料为幼儿服务,使幼儿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芸.挖掘生活小材料,构建自然大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57-58.

[2]陈洁.浅析如何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活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119.

[3]孙亚琴.投放自然材料 提升幼儿区域活动有效性[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125.

[4]徐寅飞.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巧利用[J].教育界,2021(34):83-84.

猜你喜欢

自然材料审美情趣区域活动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浅析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旅游纪念品包装工艺品包装盒的文化内涵及品牌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自然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