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7-02董学文
董学文
摘 要: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繁多,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教学工具使用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除此之外,由于初中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为了提高中考成绩,学生不得不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主科的学习上,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历史学科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教学效率不高。这些因素都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加强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教师要采取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1-0135-04
从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学科教学方式的发展与创新极为关注,按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会使得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间不适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缓解教学困难的问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本身就有一点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单一,就会使学生觉得历史学习更加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有效地开展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故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历史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的必要性
历史学科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一个真实反映,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大多数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采取死记硬背的策略,那么就失去了学习的趣味性,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的心理状态。在历史课堂中引入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氛围,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教师应该利用生动形象的话语,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语言具有活泼性,将历史人物与典故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多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新鲜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一些比较生动的教学内容,加入相关的视频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进行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学习兴趣,学生不喜欢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教师讲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的讲述和初中历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历史故事是反映客观历史事件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真实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来思考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由于故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充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历史学科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对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映和展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缺乏主动研究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防止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之中,通过对历史知识点和历史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时,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精心挑选与教材中相关的历史故事,然后以故事化的形式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出来,善于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在故事情境中,学生才能被课堂教学效果所吸引,并从中收获知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前准备,一方面,教师本身需对历史知识拥有全方位的了解,拥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够客观地输出课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历史并拥有自己的看法,在历史中感受到智慧和不同时期的文化;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让历史故事与课本知识更加契合,教师需进行相关主题故事的搜集、验证,对不确定事件或暂时无法考证的事件需措辞严谨,避免给学生造成误导,并且此种严谨的精神也能够对学生形成正向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综合素养。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时,在基础事件讲授完毕后,可选择部分适合的小故事进行知识延展,比如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军中有一名火器专家名为乌尔泰,其创新性地制造了一个会爆炸的信匣,并附带一封“送与洪杨同拆”的便签,教师在讲授故事时可运用一些幽默、具有渲染力的语言,比如乌尔泰还幻想着一次能炸俩,但最终并无效果,可以说是一次“利用邮包炸弹的斩首行动,但却无疾而终”。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历史故事,需要教师进行足够的课前准备,基于历史课本进行延展故事的甄选,不仅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欢快,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用,并且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长久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借助历史故事促进学生知识构建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以知识点为线索,了解整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进行记忆和背诵的教学方法,被大多数历史教师所运用。然而历史学科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但是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分布却相对细碎,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会让学生产生记忆错乱的情况,不利于搭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充分且全面的理解,又能够在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上,综合优化教学效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这时应当充分发展历史故事教学形式,让历史课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促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断发展与完善。
结合教学实践来说,由于初中历史课本知识多为框架类型,一些重要历史节点的介绍不够丰富且缺乏延展,知识点相对而言更趋于碎片化,以常识性教育为主,符合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目标。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基于教育需求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延展,通过历史故事来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体系,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架构,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知识沉淀,让学生对历史及其发展的认知更加立体全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记忆点,提高记忆效率,让知识点真正联合起来成为网状,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从学习方法、认知邏辑角度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时,首先需介绍洋务运动产生的国家背景、国际形势、国内反馈和领军人物等,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洋务运动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列举部分洋务运动对普通百姓带来的生活变化,比如工业化产品、留学生等,可通过历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宏大的历史知识找到一个小的落脚点,增强学生的感受,再回到国家发展层面进行价值阐述。另外,教师还可以扩展关于洋务运动领军人物的知识,比如详细介绍曾国藩的生平,为学生推荐《曾国藩家书》作为课外阅读书目,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让课本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记忆点,在知识积累和逐渐梳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学习效率。
(三)借助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理论概括性内容是重点和难点,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学生认为相对枯燥乏味的。在许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很难实现同频共振,学生在课堂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那么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历史故事为学生创建更高效的学习条件。它是在课堂中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就可以对一定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直观的掌握,并通过故事教学,单调的历史知识也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时,要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历史故事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鲜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说,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对较抽象的理论概念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抓住其内在关键点,进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透彻,更难以达到情感共鸣,无法通过历史来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身的正确行为。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将历史课本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降维”,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递,教师可积极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辅助,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具有节奏感,也能够突出重点,符合学生的知识接受偏好和该阶段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五四运动”的内容时,关于该运动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部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甚至是偏差,一方面,教师可通过铺垫发展背景、剖析当时人们的认知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选取部分恰当的历史故事进行辅助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背后所代表的努力、决心和爱国热情,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若没有“五四运动”,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发生何种变化,对现代的生活又将造成何种影响?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让抽象枯燥的历史重、难点知识得到通俗讲解,并与学生实现思想层面的碰撞,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四)巧用辅助工具,增强历史故事的课堂效果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用,也让历史故事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其他教学辅助工具,让历史故事能够拥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进而营造恰当的历史氛围。具体来说,首先,基于历史课堂的教学需求,教师在进行历史故事的延展过程中,由于故事本身较为简短,可直接进行讲述,但为了能够让故事的呈现效果更好,教师需注重自身的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渲染力,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部分网络用语,让故事的传递更具趣味性和容易被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网络用语时,需严谨地考虑尺度,避免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也避免盲目使用网络语言而导致学生对历史的态度过于散漫,反而不符合历史教育的内核和目标,但此种方式对教师自身提出新的挑战,需教师不断进行练习、掌握技巧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还可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辅助,尤其在进行相对复杂、冗长的故事讲述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其发展脉络和因果关系,教师可通过视频进行展示,比如关于“孙中山”的故事,其一生精彩纷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教师可通过视频展示先生一生的重要事迹,并且突出重要节点,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够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最后,为了能够营造更好的历史氛围,教师在特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通过对教室的简单布置来增强感染力,进而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形成重要辅助,比如在讲授关于“清朝历史”时,教师可通过板报、饰品、人物画像等方式进行氛围营造,尤其教师在延展清朝时期关于“辫子”的故事时,可通过画报展示清初期、清中期和清晚期的“辫子演变历程”,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佐证。总而言之,教师可基于具体的教学需求,巧妙运用辅助工具,让历史故事能拥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并通过氛围营造,让历史故事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五)调动主动性,引导学生编演历史故事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作为课本知识的重要延展和不可或缺的教学补充,为了能够让其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用,并且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还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故事的编写、演绎,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历史人物,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假设不同情况下历史的演变,进而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浩瀚之力,感受历史向前的真正动力。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可为学生提供三国时期的故事素材,尤其是一些具有侠士气质的人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编写,比如“假如诸葛亮身体康健,蜀国后期的发展如何”,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编写时,还需为学生提供相关素材查阅网站和书籍,帮助学生的历史编写更有依据,且通过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此外,针对部分编写精彩的故事,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班内演绎,不同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更能够展现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也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本身就具备繁多复杂的特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如果教师依旧采取单一的教授方式和使用单一的教学工具,学生长期处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就会对这一学科失去兴趣,如果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很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初中历史教学常常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也使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学生对历史学科所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较少,这也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更加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春敏.浅谈历史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32):119-120.
[2]郑燕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0(9):48.
[3]王婷.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师,2019(S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