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洞庭: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组合拳

2022-07-02刘海林

林业与生态 2022年6期
关键词:洞庭湖栖息地鸟类

刘海林

湖南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现有64 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生态保护价值突出,是东亚- 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通道,是洞庭湖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包括14 种全球受胁物种在内的3 万多只候鸟提供了停歇、栖息的越冬场所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424 种,鸟类226 种,鱼类112 种,底栖动物65 种,两栖动物13 种,爬行动物20 种,哺乳动物26 种。

有序推进,创新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一是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15 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西洞庭湖保护区开始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试点。2016 年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经过探索与完善,出台了《常德市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条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2021 年完成了5 起非法捕捞水生生物案的生态损害赔偿工作,2022 年以来有2 起水生生物资源损害案件正在进行磋商。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市县检察院在西洞庭湖开展公益诉讼案件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生鱼苗100 多万尾。

统筹全局,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2019年以来,保护区采用科研监测指导巡护执法及栖息地生态修复、科研监测数据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并依托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工作模式。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有针对性地对鸟类集中栖息区域采取挖沟、疏浚、排水、引水的工程措施,而从维持良好的水鸟栖息环境。设立5 个管护站,对湖区进行全天候巡护执法,守护修复成果。在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设置大样地开展科研监测,及时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通过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重要意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夯实基础,打造保护区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培养,保护区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保护区的科研监测队伍有12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 人,硕士研究生4 人。12 人的行政执法队伍,并配备了无人机、红外线夜视仪、望远镜等执法设备。组建了42人的湿地管护队伍,进行全年全天候巡查值守。监测技术人员每年积极参加湖南省林业局举办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及野生动物救护知识等技能,通过业务培训提升能力水平。2021 年保护区联合汉寿县野生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已成功救助并放飞猫头鹰、小天鹅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靶向施策,科学实施栖息地生态修复。近年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山水林田湖草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项目、湿地保护补助项目等多个国家项目资金,在西洞庭湖湿地内实施重点保护生物栖息地恢复、植被恢复、监测巡护基础设施建设、外来物种清理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修复恢复湿地植被面积1500 公顷,打造鸟类栖息林325 公頃,疏浚河道20 千米,清理欧美黑杨8133.33 公顷,迅速扭转了西洞庭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呈逆向演替的局面,生态系统日臻健康。

常抓不懈,强力推进栖息地执法巡护。一是根据《保护区野外监测巡护制度》,组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和管护员开展了全面日常巡护巡查工作,2021 年,累计巡护10万余公里,实现了对保护区巡护的全覆盖,重点加强了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区域的巡护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建设了较完善的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在西洞庭湖的青山湖、半边湖、东洼、淤洲等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区域设置了13 个野外视频监控塔,并在宣教中心建设了1 个野外视频监控中心,通过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对湿地人为活动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持之以恒,开展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一是加强湿地监测力度。保护区每年定期对鸟类、鱼类、植被等湿地生物进行监测,每日开展疫源疫病监测。根据候鸟迁徙变化及时调整重点监测区域布局,加密监测巡查线路。疫源疫病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隔离、第一时间报告。二是促进数据共享。通过长期调查监测,累计在省级、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科研论文20 余篇,形成了西洞庭湖保护区月度监测报告和年度监测报告,搭建了“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省内其他国家级保护区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推进保护成效评估。通过对保护区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栖息环境实行长期连续定点监测,对重点保护物种和外来物种展开跟踪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西洞庭湖保护效果评估和生物完整性评价,为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握潮流,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攻势。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保护区积极开拓宣传阵地。除每年“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举办宣传活动,发放保护宣传折页、观鸟手册外,还用活网络平台,开展湿地风景直播宣传活动。通过直播解惑释疑,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抖音平台发布鸟类宣传视频。创作了宣教动画片《黑鹳小西的一天》,并获得“2021 第十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视频类)二等奖”。先后成功举办西洞庭湖观鸟大赛、鸟类摄影大赛。积极邀请央视等主流媒体到西洞庭湖采访、调研,报道生态保护成效。加强与湖南生态环保联合会、长沙候鸟营等民间环保组织的联系,成立国内首个“黑鹳守护站”,开展护鸟行动。参与编写并推动《八百里洞庭我的家》乡土教材进校园。

2013 年以来,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累计修复退化湿地1.43 万公顷,修复水禽和鱼类适宜栖息地1000 公顷,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典型指标的鸟类种数,从205 种增长到226 种,在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半边湖新纪录到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白头鹤、青头潜鸭、黑翅鸢。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最高记录到78 只,白琵鹭种群数量达到1000多只,小天鹅种群数量更是多达2000 只,每年来西洞庭湖越冬的各类水鸟种群数量从2013 年的1.3 万余只增加到了3 万多只。湿地植物种数从414 种增长到424 种。

2021 年4 月,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获评“湖南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为全省乃至全国湖泊湿地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修复提供了示范。

猜你喜欢

洞庭湖栖息地鸟类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善于学习的鸟类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鸟类的叫声
好一个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