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检测流程优化研究
2022-07-01肖树雄
肖树雄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黄佳颖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周智明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陈桂琴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漆爱明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罗卓雅*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化妆品产业蓬勃发展,化妆品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有些不法商家为追求短期产品效果,擅自在化妆品中添加非法成份,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1]。非法添加的产品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伤害。《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在2021 年正式实施,要求进一步加强化妆品监督管理,打击非法添加行为[2]。自2011 年《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快速筛查方法理论与实践》出版,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在监管工作中持续深入探索,努力完善已形成的检验模式[3]。作为目前获批的化妆品风险评估、药品快速检验技术两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坚持风险管理、创新驱动、服务监管理念指导,在打击化妆品非法添加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化妆品非法添加药物成份检测技术发展历程,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如何优化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检测流程,缩短检测时效,提高检测水平。
1 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成份概述
非法添加物系指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本文讨论的添加物主要为单体化合物成份,故称非法添加成份。
从添加行为的动机看,有的成份系原料带入,为客观存在且技术上无法避免的杂质,需通过安全评估确定合理的限值,确保其在正常、合理及可预见的适用条件下使用且不得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有的成份系人为主观故意添加,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产品使用效果,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即使没有健康危害,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为监管部门必须坚决打击的行为,本文所讨论的非法添加主要指人为添加该类成份。
通过对广东省药品检验所2010~2020 年近2.2 万批化妆品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1180 批不合格检品涉及53 种成份,包括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抗组胺药物、西咪替丁、萘甲唑啉、汞,以及塑化剂、丙烯酰胺、其他金属元素等,这些成份都属于非法添加物质。进一步分析发现,添加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成份检出批数占不合格批数前三,分别为42.71%、18.05%和3.90%;金属元素方面汞占比最高,达39.83%(说明:上述部分产品同一批次检出多个不合格项目,故占比总数超过100%)。
大部分非法添加成份已有法定检测方法,但在监管实践和风险监测中还发现一些超出法定检测方法之外的成份(未知物),建议可采用高分辨质谱检测进行筛查确认,一般步骤为初步锁定未知化合物,再建立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目前,化妆品中非法添加行为仍时有发生,除了需加强执法力度外,还应从技术角度进行拓展研究,提高检测灵敏度,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手段,优化检测流程,开发出更多更优的检测方法。
2 化妆品功效宣称类别非法添加成份清单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对化妆品功效宣称、相关责任人与处罚措施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化妆品不得使用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例如处方、药用、解毒、治疗、抗敏、除菌、祛疤等。消费者选购化妆品的根本依据是功效,直接依据是影响功效的因素,包括成份、原料、配方等[4]。为了获取利润,有些商家会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甚至进行非法添加以达到所宣称的功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建立化妆品功效宣称非法添加成份清单,可优化检测流程,提高化妆品检测效率。
2.1 非法添加成份检测回顾分析
根据广东省药品检验所2010~2020 年化妆品检验检测情况,本文对监督检验最常见的祛斑美白类、祛痘类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检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1。
表1 祛斑美白类、祛痘类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检测统计分析表
经统计,在宣称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2010~2020 年发现非法添加的成份多为糖皮质激素,其中最常添加为倍他米松,占37.56%;其次为地塞米松,占27.60%。为了逃避监管,不法商家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现有标准范围之外的糖皮质激素成为一种新趋势。例如,翁东海[5]等人研究发现化妆品中一种新的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丁酸乙酸酯;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基于自建的化妆品高通量筛查数据库,利用高分辨质谱检测发现一种新的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宣称祛斑美白类产品中仍有可能加入抗感染药物如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 唑、益康唑等,在起到美白疗效的同时又抗炎,以及还有可能加入具有抗角化、角质软化作用的维甲酸。
在宣称祛痘类化妆品中,2010~2020 年检出非法添加成份多为抗感染类药物,最常添加的为甲硝唑,占44.21%;其次为氯霉素,占20.46%。用有限的检测方法扩大非法添加物质检测种类一直是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基于自建的化妆品高通量筛查数据库,用高分辨质谱筛查检测发现甲氧苄啶、夫西地酸[6]2 种新的化妆品中添加的抗感染药物,以及1 种拟肾上腺素药物萘甲唑啉[7]。
2.2 功效宣称类别非法添加成份清单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并分析预测目前市场上可能存在非法添加成份,本文设计了功效宣称类别非法添加成份清单(含检测方法),详见表2。
表2 功效宣称类别非法添加成份清单
3 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检测流程优化
目前,我国化妆品检测方法(标准)较多,但不同类型产品添加成份种类繁多且隐蔽,如何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短时间内通过检测得出准确结果是当务之急。为此,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王同珍[8]等人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94 种非法添加物的方法。该方法检测组分包括糖皮质激素类、性激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是目前涉及非法添加成份最多的一种检验方法。
由于同时检测不同种类非法添加成份,需要去除样品干扰,富集目标成份,毛婷等[9]人在食品安全未知化学性风险快速筛查确证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总结到利用通用型前处理技术对样品提取净化后,采用高分辨质谱全扫描,可得到一级质谱,再采用CID 模式进一步获得二级质谱,并根据一级质谱结果结合保留时间、同位素分布、化合物裂解规律等,与商业化谱库或自建数据库检索比对,可对复杂背景下未知化合物进行快速筛查和精准确认。
化妆品一般由原料混合配制而成,且为外用产品,与食品相比成份相对简单,因此在考虑检测流程时可进行简化处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将信息排查、检测、筛查与确证结合,形成信息排查-检测-高分辨筛查优化组合的检测模式,优化了非法添加成份检测流程,提高了目标成份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取得良好效果。此外,还利用高分辨质谱筛查技术,发现多个相关标准以外的非法添加成份,并建立了检测方法。
3.1 信息排查
对疑似非法添加的样品先进行信息排查,列选可能添加成份的检测方法(标准)。信息排查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功效宣传,将夸大功效宣传的产品列为怀疑对象。②质量公告或媒体报道,收集各地发布的监督抽检质量信息,关注重点类别产品、通报过不合格产品的厂家信息,及媒体报道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信息。③进行风险交流或收集风险监测反馈的信息。④快检筛查,先进行快筛试剂或试纸条筛查,其结果可为检测项目的选择提供参考。
3.2 常规检测
常规检测采用的技术一般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目前针对常规的非法添加成份,例如激素、抗感染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等常规检测方法一般都能适用,详见表2。
3.3 高分辨质谱检测
现行标准中常用的HPLC和HPLC/MS 主要用于样品中已知化合物的定性定量,而对未知的非法添加成份难以定性。高分辨质谱技术因其高质量精度、同位素丰度比,同时能快速采集一级和二级质谱、自动解析并与自建谱库或商业化数据库(如默克索引或chemindex 数据库)进行匹配搜索,可有效解决非法添加成份的定性筛查检测问题。此外高分辨质谱在全扫描的模式下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在一次运行中可实现几百种甚至上千种物质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目前,广东省药品检验所自建的化妆品高通量筛查数据库已收集了几百个化合物信息,包含激素、抗生素等,可快速解决非法添加成份的定性筛查检测问题,为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3.4 高分辨质谱与常规检测方法组合使用
3.4.1 高分辨质谱确证
非法添加成份在发出常规检测报告之前要求须经过阳性结果确证程序。对于液相质谱方法确证存在干扰的结果,可以借助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辅助确证,排除干扰影响,得到准确结果。
3.4.2 高分辨质谱识别
对比较复杂的样品,按常规方法检测因干扰而无法确定结果时,可以采用高分辨质谱检测识别。如发现非法添加成份信息,再通过适当前处理,应用常规检测报告结果。
3.4.3 高分辨质谱筛查
对疑似非法添加成份样品,可用高分辨质谱进行筛查确证,初步锁定未知化合物。如发现尚无法定检测方法的非法添加成份,可通过研究,建立常规检测方法(非标准方法)。
高分辨质谱与常规检测方法组合使用优化流程,如图1 所示,通过优化最终形成了对疑似非法添加化妆品的信息排查-检测-高分辨筛查优化组合的检测模式。
图1 高分辨质谱与常规监测方法检测组合使用优化流程图
4 应用实例
4.1 信息排查发现萘甲唑啉
萘甲唑啉是一种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滴鼻剂等制剂中。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研究人员在获知萘甲唑啉可用于减轻皮肤红血丝的治疗后,立即建立了检测方法并将相关成份加入筛查数据库。在多次祛痘类产品风险监测中,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应用该法检出萘甲唑啉成份,并进行了方法验证,最终总结路径为:信息排查,建立方法,风险监测发现非法添加,QTOF 筛查发现非法添加,常规检测确证。
4.2 高分辨质谱筛查发现甲基泼尼松
4.3 优化检测流程的成果
甲基泼尼松为一种中效型糖皮质激素,作用与泼尼松龙相同,抗感染作用较强,其抗炎作用为泼尼松龙的3 倍。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及继发性肾上皮质功能减退、皮肤病、红斑狼疮等许多疾病的治疗,副作用低,效果好。甲基泼尼松目前尚无法定检测方法,广东省药品检验所通过应用自建高分辨质谱库对风险监测样品进行筛查检测,发现一款美白祛斑产品在与谱库匹配时出现甲基泼尼松成份。研究人员将其按照完全未知物定性分析匹配谱库数据处理,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丰度比、二级质谱、保留时间等信息进行匹配度打分,确定其为甲基泼尼松。总结其路径为:QTOF 筛查发现非法添加,加入非法添加成份到激素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采用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在2020 年共完成祛痘类、祛斑美白类和婴幼儿等化妆品500 多批次样品筛查,发现了包括甲氧苄啶、夫西地酸、萘甲唑啉、甲基泼尼松、对乙酰氨基酚、克罗米通等9 个非标准成份(未发布法定检测方法);研发了4 个常规检测方法(正在申请补充检验方法立项)。
5 结语
近年来,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在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检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对检测流程优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但在对复杂体系未知物筛查确证方面还有两个关键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通用型前处理技术。目前,相关国家标准中糖皮质激素的检测以采用固相萃取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已起到很好的效果,但面对复杂基质体系,如防晒剂、染发剂等产品添加未知物需要进行质谱高分辨筛查禁限用组分时,由于干扰强、难度大,建议引入QuEChERS[10]等通用型前处理技术以开发出更合适的方法。二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分辨质谱筛查确证数据库。用于非法添加筛查的数据库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建议增加可能添加,监管、监测发现的新成份或同类成份及其同分异构体的信息,不断丰富数据库内容,梳理并合理分类,以方便筛查确证。
化妆品非法添加成份现象形势复杂,刻意逃避监管的新行为不断出现且变幻莫测,增加了非法添加成份检测的研究难度,要求监管人员必须继续努力,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全力保证人民群众用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