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2023-01-08徐兴毅
徐兴毅
临朐县中医院
冯蓓蓓
临朐县中医院
谭波*
临朐县中医院
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1]。2022 年3 月2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2]。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首家由县级中医院举办的实用型博物馆。之所以实用,是因为博物馆实现了专家诊疗与藏品展示的有机结合,前来就诊的患者等待之余可以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徜徉,接受中医的熏陶,零距离学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本文整理了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过程中考证的资料和建设实践,为县域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中医药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1905 年1 月,清末民初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启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百年之旅。1937年4 月,中华医学会在上海举行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展出了1000 余件与医学相关的展品,包括历代制药工具、药瓶、针灸器具、中医古籍、医家传记与画像等,受到了各界参观人士的好评[3]。1938 年7 月,我国第一所医学史专科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现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创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博物馆及医史博物馆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南京、辽宁、北京、广州等中医院校相继设立了医史陈列馆。陈列馆中摆放了医学文物、书籍、照片等,使前来参观的医学生对中国医学史有了直观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博物馆事业进入了停滞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国内各项工作逐渐恢复正常,医史博物馆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速度加快,博物馆总数量持续上升。截至2016 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692 座,其中高校博物馆430 余座,约占国有博物馆总数的11.9%[4-5]。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界的特殊一员,既具有公共博物馆的共性,又具有作为隶属于高校的个性,依托高校专业优势,更能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优势。中医高等院校建立的博物馆有10余座,由企业、医院、民间办的中医药博物馆达60 余座[6]。我国各医史博物馆、陈列馆,以展出的文物、照片与文字资料等,向参观者介绍中国医学史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成就,发挥了传播知识的积极作用,为医学史与其他专业学者提供医史研究参考资料,在接待中外各界人士参观以及进行中外医学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2 中医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博物馆协会在《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 of a New Centure)的报告书中曾经指出: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美国博物馆协会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小爱德华·埃博认为,“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
2015 年,我国颁布《博物馆条例》,定义博物馆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将教育职能放在首位。
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博物馆系统之一的中医药博物馆,除了集教育、研究、欣赏为一体之外,还能反映中医药领域的历史面貌、发展过程、时代特征、医学人物、学术成就、经验教训等。张书河[7]认为,中医药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等。马丹等[8]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教育、收藏、研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园地,是科普教育的场所,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的阵地。鞠爱霞等[9]认为,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学习、交流、研究的重要场所,能为中医药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能向公众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全瑾[10]认为,中医药博物馆是重要的素质教育基地,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能够培养青少年对中医的兴趣,帮助中老年人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安阳等[11]认为,依托中医药博物馆对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及健康旅游项目,可以在弘扬中医药文化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蓝韶清[12]认为,中医药博物馆丰富的藏品可以增加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认识、认同以及应用,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
3 中医药博物馆当前存在的不足
综观我国百年来的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已在多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目前不同形式的博物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13]。
一是,展览内容同质化,创新不足、缺乏特色。当前,许多中医药博物馆展览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民族和地域特色,大部分展览未对当地中医药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仅按部就班陈列物品,使博物馆的文化宣传与教育意义大打折扣。
二是,产学研结合转化欠佳,社会效益与价值不高。当前,由高校和政府主导建设的中医药博物馆与研究机构、医药企业合作紧密度还有提升空间,产学研结合转化成效不佳,无法有效利用丰富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资源,带动经济文化发展。而由企业主导的中医药博物馆则以展现企业文化为主,社会影响力不高。
三是,科普宣传工作不到位,规模受限、影响力不足。当前,很多中医药博物馆还没有切实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宣传手段单一、宣传覆盖面狭窄。部分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参观人群稀少,经营困难。即便是规模稍大的博物馆,依然面临文物匮乏、人才缺失、经费紧张等困难[14]。
4 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实践
《博物馆条例》第三条指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让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类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服务,如何进一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构建合适的展示模式尤为重要。
为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繁荣中医药事业、培养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2019 年5 月,临朐县中医院创办了全国首家实用型中医药博物馆——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
4.1 全方位、多层次布局,地域特色明显
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 余平方米,由名老中医工作室、院史馆、国医启蒙馆、名医堂和中医药文化馆等部分组成,各自独立又相互桥接。其中,中医药文化馆又包括潍坊及临朐地方历史名医展区、医针药专题展区、中医药文物展区、特色中药标本展区和多媒体播放区等。
4.2 专家诊疗与藏品展示有机结合
与传统中医药博物馆不同的是,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创造性地将专家诊疗与藏品展示融为一体。让前来就诊的患者近距离接触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4.3 多样化、立体化的科普活动
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多功能应用,开办中医专题讲座、青年医护骨干学术沙龙、专家面对面健康咨询、国医启蒙教育、中小学生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此外,馆内还设有中药识别区、中药炮制体验区,不仅能够满足群众参观的愿望,还能实现动手的机会。
4.4 馆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馆内现藏中华五千年历史不同时期的各类中医药文物1000余件,医药相关书籍4000 余册(包括古籍300 余套,民国杂志及不同时期的老报刊300 余份),字画100 余幅,腊叶标本、浸渍标本、贵细药材标本等各类中药标本1000 余种,以及院史文物30 余件。丰富的展品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医药的特色及文化内涵。
4.5 加强创新合作,发挥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
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与当地多部门展开深入合作,扩大影响,实现双赢或多赢,共同提升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例如,与潍坊电视台、临朐电视台、县教体局、县文联等联手举办了中小学生夏令营、医院开放日、新年古琴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接待全国各地中医医院和团体100 余家,累计游客达5 万余人次,成为潍坊市青少年“本草之约”中医药夏令营主营地。
5 结语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家族的一员,既要保持与博物馆行业整体的协调统一,又要注重发挥自身特色,充分挖掘潜力,以服务社会大众并促进社会发展。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完备、特色鲜明,集观赏、科研、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成果,作为弘扬祖国医药文化、繁荣传统医药事业、培养医学人才、普及医药知识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