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2022-07-01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锎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吴彦
文/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肖锎;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吴彦
科技创新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创新不仅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企业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促进行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加快推动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科技部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出税收优惠激励科技创新。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是客观、全面且科学地衡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反映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效果、潜力和挑战,为企业经营者、行业协会和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思路。基于此,本文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为导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内涵的观点进行分类讨论,厘清企业科技新能力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范畴;2.从三个方面(包括理论基础、指标体系构建和实际应用)深入研究企业在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评价,为给更多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多角度的参考。同时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不足作出总结分析,进一步提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式与内容的建议。
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研究
国内目前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内涵的观点大致分两类:第一类观点普遍认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主要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有学者认为,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创新完善产品,通过升级换代提升效益,其本质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而企业技术创新则是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包括以科学突破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创新、以获利为目的商品经营方式的创新以及生产工艺上的创新。毕克新等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技术工艺及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服务的更新迭代的目标,并以此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张智越等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技术创新效果的直接影响能力。第二类观点则是建立在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基础上,认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企业科技创新不仅包含技术创新,还包含知识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傅家骥先生认为,企业科技创新除了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外,还是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秦艳等认为,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新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新产品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全部能力要素的组合,可以称之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具体以航天企业为例。扈春莲对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现状进行研究,对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关系进行梳理,并建立了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机制。尹岚岚认为,项目管理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并基于决策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的煤炭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由此可见,第二类观点拓展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范围,涉及了企业创新的其他维度。
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相关研究
(一)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及方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探索确定评价指标优先级及权重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随机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目标值法、粗糙集理论、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侯丽珠等围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链条,采用综合目标值法对企业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变动特征和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评价,构建了科技百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李大玲等以国家科技文献服务系统和科服网数据为支撑,借鉴欧盟创新指数和科研人员成果h指数的方法及原理,制定了企业综合技术创新能力指数TII(Technical Innovation Index),采用多级模糊测评方法构造分析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张云宁等构建了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通过粗糙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约简和赋权,为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薛岩松构建了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随机层次分析法对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朱霞等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获取评价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评价模式和方法,意在建立更加接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不仅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而且达到了自动运行、快速评价及决策支持的目的。肖淑芳等以创新经济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PSM-DID方法对该指数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郭秀强等利用德尔菲法和相关系数法初步确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指标,进一步基于不完全信息指标优先级的确定方法对指标进行修正,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优先级层次熵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二)评价体系指标构建。学者们在探索构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普遍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可比性或成长性等原则。学者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路径,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构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以下几种思路:
一方面,许多学者主要从投入、产出转化及效益的角度来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侯丽珠等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有效专利发明数以及企业利税总额等二级指标在内的,天津市科技百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每个二级指标又从实力与效率两方面进行阐释,分别代表企业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及总量规模和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及企业科技投入结构特点、强度与效益。高俊依从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潜在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出发,探索建立了包含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新产品销售份额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等指标在内的企业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并从增加投入,重视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企业创新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郭秀强等参照国内专家学者们对企业创新能力评级体系的设计,以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效益为准则层,以人、财、物三个属性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研发费用投入、专利授权数和利润率等13个指标在内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肖淑芳等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涵盖17个指标的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研发投入占比、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等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选择专利有效数量、专利质量等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利用总资产增长率、研发投入增长率等来表征企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张振扬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产出和科研基础在内的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评价体系。
另一方面,个别学者根据行业特点,选取反映行业特色的指标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展评价。吴迪等针对上海八大科技园区内的制造业,主要从专利角度来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以专利结构、合作创新、技术主题和法律状态四个指标为主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体系,提出合理的专利结构即发明专利比例最高,辅以一定数量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结构。黄纯等紧扣行业特点,利用隶属度对指标进行筛选,选择了参与“急难险重”工作次数、证书拥有量、企业信用评估、管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资质升级和BIM技术应用率等在内的行业特色指标,构建以创新效益、创新投入、创新条件建设、创新队伍建设等6个评价模块共24个评价指标的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罗维等以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经济效益等维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涉农工业企业与全国工业企业存在的差距,并根据工农业特点,采用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及其贡献率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进一步探讨涉农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发展趋势。
除了关注常见的投入产出指标外,学界开始将组织管理纳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秦艳等在研究航天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时,认为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综合管理能力保障了技术创新战略规划落实到现实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之中。故除了投入、产出与转化两个评价维度外,还添加了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能力、技术创新综合管理能力两个评价维度,构建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及21项二级指标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张云宁等人以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实施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四个维度为基础,选取了包含企业领导管理能力、创新管理人员能力等定性指标在内的3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朱霞等人以企业的内在相关能力、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等三个评价维度为基础,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下设包括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保障、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九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张振刚等学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一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以源创新、核创新、链创新作为一级指标,筛选出模式创新、流程创新、战略创新和绩效创新等1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一流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进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必要过程和手段,其目的在于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和评价结果的研究分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应用广泛,为各类评价主体科学决策和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建议。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用户主要是政府、企业自身和服务机构。李大玲等设计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系统主要用户为政府、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该评价系统可以为企业经营、中介服务机构投融资、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罗维等以国内大中型企业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涉农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涉农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对效益的贡献率略低于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上有较大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成果转化等建议措施。针对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了解不足的现状,张涛等随机筛选了上海70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实现按照行业来分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的功能,还可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应策略提供依据,有助于健全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配套制度。彭希林等选取湖南等中部省份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TOPSIS法对湖南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湖南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态势白热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类主要从投入、产出转化及效益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类根据行业特点,选取反映行业特色的指标对该行业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展评价;一类除了关注常见的投入产出指标外,开始将组织管理纳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总的来说,目前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在以下两方面还有待完善:第一,评价指标的特色化和可操作性。目前虽有研究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选取特色指标,但能全面反映某一类特定企业或某一个特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较少,其中有些观测点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面临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导致无法实现有效评估。第二,实践应用。多数研究仍停留在评价体系搭建的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的检验或支持,也缺乏将理论转为实践的路径支持。在未来的研究中,学界可以针对特定行业的创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加大深度,细化研究的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拓宽数据获得方式,搜集实证案例,使方法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为现实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