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新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2-07-01胡金霞
刘 丹,胡金霞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喻国明教授表示,“任何新媒介的出现,并不仅仅为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和交流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着社会的既存关系与结构,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感知世界的角度和比例,以及把握世界方式的转型。”高校发展变革的路径是从985 或211 高校自行设置的网络新闻或新媒体等专业方向开始的,如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研究者应用“框架理论”,从业已形成的传播生态探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技术与技能”等关键词也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整体关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模式”与“细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特色”形成了在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研究的张力,也为整体研究提供了“比较研究”的视角。结合衡水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建设方针,系统研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在学科知识与能力,技术与实践,文学素养与传播思维等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融合、发展,形成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师资架构、实践设施等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 衡水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梳理
衡水学院于2021年9月正式迎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第一届新生。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从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等方面阐释了新文科建设的动态模式。网络与新媒体新设专业的发展正符合新文科建设的科学内涵,需打破专业与学科的边界,对传统新闻传播学进行转型、升级和改造。
不断变化的媒介通信技术将重塑新闻传媒业的生态与业态环境,当今新闻传播格局和媒介生态转型有着多维度的发展变革,不少高校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定位模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科体系一级学科为文学,二级学科为新闻与传播学,其本身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等并行为三级学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定位既要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积淀,又要培养其专业科学体系的精神追求。
衡水学院已设立有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播类专业。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于2020年6月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发展实施步骤中重点关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需要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传媒生态走向“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既要适应这一趋势,又要明确自身发展的定位与特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广播电视学专业同属于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下,新闻素质要求与专业基础课程有重合之处,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新闻真实性,有清晰的新闻传播职业认知。在全媒体新闻传播能力构建中,广播电视学专业更倾向于广播、电视传统媒介的采写、经营管理与策划,而网络与新媒体则倾向于新媒体运营与创意策划等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也有语言传播的需求,定位上更侧重于在网络与新媒体等传媒机构从事节目制作与语言传播的复合型人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定位是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网络传播理论知识,掌握新媒体产品的研发、设计、运营、营销等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符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教育改革方向。
2 衡水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构建
基于新专业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结合“OBE 教育理念”,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指导,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在培养目标设置、培养模式创建、课程设置规划、教学实施细节等关键环节应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正向逆向双向思维进行培养体系的建设。
2.1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清楚地聚焦在学生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后,最终达成的学业成果,持续精准地聚焦于这些目标与学习成果,才能有获得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应该结合本校实际与地方发展需求,进行科学梳理。衡水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传媒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新媒体公司、电子商务公司、企事业单位新媒体部门、区域自媒体中心及其他融媒体机构,从事网络与新媒体创意策划、新媒体与数据信息化产品内容制作、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清楚地阐述并致力于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与境界提升方面达到预期成果,这是形成教学合力的关键。
2.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培养模式的创建基于学习蓝图的设定,在创建过程中需要学生与教师都有达成学习成果与提供学习机会的可能。如果学生有匹配的学习模式、合适的展示机会,有效地证明自己在学习体系中的学习成果,就会形成良性的教学模式,达成双赢局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是适应现代传媒发展新需要而创办的实用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网络与新媒体实战型能力,融媒体思维制作新媒体产品的能力、新闻价值判断与采写编评等基本能力、快速掌握新媒体技术并熟练运用的能力是应具备的三种基础与核心能力。对应专业建设目标与能力提升需求,形成“三·三网络与新媒体实战型全能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含义是:教师教学中网媒理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三位一体,学生实践中实战平台、实践基地、实务活动三维互动,成果输出中项目生产、整合教学、教改研究三向融合。
具体来说,网媒理念是教学培养的先导,教学大纲是践行依据,教师教学课程设计是微观行动;要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效果,搭建网络与新媒体实战平台、建立新媒体实践基地、开展与实训课程相关、与课程思政思维相通的实务活动;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形成项目生产全程思维,不断提炼教师教改研究方向,保持教改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为一线教学提供助力。教师不断在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位一体循环中,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待,在执行标准、课程设计、成果输出方面不断推进,完成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2.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规划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衡水学院转型发展方向的基本设定,课程设计理念从基本素养培养、专业课程覆盖、综合能力塑造提升、集中实践出发,形成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三个课程模块,并辅助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一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思想政治系列、公共基础系列、文化素质系列、学业导航系列),美学概论,基础写作,传播伦理与法规,新媒介素养,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
课程模块二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融合新闻学、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与策划、非线性编辑、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
课程模块三就业方向与行业对接课程:策划行销方向:传播心理学、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公共关系学;创意设计方向:媒介创意概论、经典媒体创意研究、广告创意与策划、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 制作、品牌设计与推广、全媒体新闻策划;大数据与智能媒体方向: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出版导论、数据新闻概论。
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包括新媒体写作、非线性编辑、摄影与摄像、Photoshop图像编辑、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学生在第7 学期到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媒体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部门进行不少于3 个月的专业实习,也可在此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2.4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施细节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基础支撑在于师资优化结构的支撑,有基础理论知识、创意策划、媒体营销、新媒体技术四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端口。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需要教师具备采写、编辑、摄播、录制、剪辑等基本技能要求,还应具有一定的业界从业经验与工作经历。基于上述要求,教师队伍可由两部分构成:高校研究性教师以及业界实践骨干教师。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双轨模式一方面能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另一方面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迅速落地,实践教学效果会大幅提升。教师以项目组与课程组的形式对接模拟行业情景,就同一主题共同出作品,完成教学相长的新传播实践尝试。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实践操作方面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新媒体变化日新月异,实践操作系统、媒体平台认知、技术设备的过程化配备,都需要业内专业人士进行评估,技术设备的课程匹配度与就业实用性要进行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动态调整。积极建立网络资讯传播实验室、大数据中心、网络视频编辑实验室等新型专业实践教学空间。
3 衡水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思考
网络与新媒体新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除了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定动作”,也要从创新路径的角度深入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布局。
当前我国在打造全媒体传播大格局,打通“报、网、端、微、屏”数据孤岛,实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高校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成为促进网络与新媒体建设、应对高校舆情等工作的主力军。通过“两微一端”建立基本格局,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发布成为传播矩阵的关键环节。新媒体实务课程体系中,应重视微信公众号制作与微博短新闻制作相关环节的教学应用。音视频号的建立已成为新媒体布局的关键步骤,如抖音、快手、Bilibili、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是新媒体平台建设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项目,可以一种类型的音视频号作为研究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分组,完成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实践对接。学校的教务服务模块也是学生进行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实践的重点领域,现今学生学习模式已经形成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的联动,数据加平台已经有效地连接了教师与学生,因此在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过程中,数据驱动全媒体传播体系,从数字化转变为数据化,成为关键教学模块,相应支撑课程应落实到教学中。
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了解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在传播矩阵构建中的作用,但仍不能忽视内容生产,始终保持内容的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才能为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