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的旅游英语教材建设

2022-07-01李永芬

科教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教材内容跨文化

李永芬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着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此形式下,旅游院校或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当顺应发展潮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培养所需人才。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固化,对完成专业教学任务、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教材建设也应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旅游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从事涉外旅游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任。开发适于新形势下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旅游英语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旅游英语教材建设,以期为新时代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跨文化交际与旅游

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展开的交往活动。它是一种发生在意识到文化差异的人们之间的直接交际,包括不同文化群体成员间以对话交流或物质交易形式进行的参与式互动、沟通。更多时候跨文化交际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是组织沟通或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它不仅限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种族之间的人们的交际,也包括全球范围内不同国籍之间的人们的交往。跨文化交际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由于文化对人们之间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交际关注的不仅是交流中的语言运用问题,还重视人们的文化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因此,跨文化交际活动特别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沟通能力,强调双方通过清晰的思维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让异文化者快速接受,完成有效的交际过程。通常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感情和行为三个维度,主要由交际者的跨文化敏觉力(跨文化交际中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行为能力(处理文化差异的技巧和灵活性)这三个层面所组成。

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为不同社会群体成员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尤为集中和重要的机会,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场所。同时因其包含了全世界范围内参与式的人际交往,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活动。对旅游者而言,目的地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前提之一。旅游者常常会因为渴望了解、体验不同于自己生活地的文化而出游,如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为了防止文化休克,旅游者会接受并适应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且在与异文化的直接接触以及与目的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中,旅游者会改变或完善自己对目的地的认知,加深对目的地文化的客观了解,丰富旅游收获,同时也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旅游接待方来说,旅游人际交往尤其是旅游者和旅游接待人员的交往(客我交往)是一种短暂性的交往,旅游者的经济支配地位使得接待方必须考虑或适应旅游者的文化习俗规范和期望,并据此来安排相关旅游活动。因此,为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需求,让旅游者感觉到受欢迎,目的地旅游从业人员需接受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学习、了解旅游者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语言等相关文化,并以一种更容易被旅游者接受的方式呈现、展示自己的文化,提升语言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以此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并实现成功的旅游交往。

同时,旅游背景中的跨文化交际还是一项组织原则。旅游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旅游营销沟通以及旅游广告策划和实施都需以跨文化交际为指导,进行跨文化差异的分析或研究,既要突出目的地文化的特色和吸引力,又要尽量符合旅游者的文化习惯。同样,对于跨国经营的旅游企业来说,跨文化人际关系也是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问题。鉴于旅游企业员工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仍得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解决文化冲突问题。

可以说,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与跨文化交际的密不可分。作为能适应新时代社会之需的旅游人才,需具备根据文化差异提供高质量旅游接待服务、设计、开发及营销具有文化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及实施跨文化管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旅游英语教材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英语教材的编写广受重视,已出版的教材更是上千种。笔者通过在读秀数据库搜索书名“旅游英语”“饭店英语”“酒店英语”“导游英语”,得到的数据显示共有2300 多种教材(因1983年以前的数据缺失,实际统计到的数据仅为1983—2021年之间出版的教材)。

从数据统计发现,我国旅游英语教材建设呈现阶段性特点。从1983年到2000年的17年间,出版的旅游英语类教材仅百余种,这一阶段可视为我国旅游英语教材出版的发展阶段。而在2000年后教材出版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在中国出入境旅游发展最为迅速的2008—2019年期间,旅游英语教材出版进入空前的繁荣成熟阶段,出版教材数量多达上千种,尤以2014年和2016年为最盛,出版教材均高达百余种。与此同时,旅游英语教材的类别也逐渐多样化。从早期突出旅游英语通用性、强调旅游活动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到结合市场需要、注重语言技能和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旅游英语教材的内容日趋丰富。已出版的教材包含了旅游综合、旅游口语、旅游听说、旅游阅读、旅游翻译、旅游商务写作、中国文化旅游景点介绍和旅游词典等类别。若从教材内容来看,大体上可分为:①以对话或句型练习为主的快译通型教材;②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以旅游活动各环节为主题并包括课文、对话及阅读的教材,这类教材占比较高,尤其强调实践性;③偏重旅游专业理论知识介绍和专业术语解释,辅以较少英语口语、翻译或写作训练的教材;④专门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或景点的教材(这类教材数量很少)。

然而,旅游英语教材建设仍存有不足之处。首先,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强,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全球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旅游类教材的建设和编写也提出了新要求。旅游类教材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集中于培养懂英语的旅游人才。在此目标指导下的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着重于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的获取、职业服务技能以及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现有教材或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或注重内容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仅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或一些研究型重点高校学生使用,使用范围受限。因其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匹配,并不适用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其次,就内容而言,教材选材视角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虽然总体上旅游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内容涉及面宽泛。但主流教材内容大都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活动为主线,围绕旅游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选材料,选文几乎全是关于旅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或旅游服务实践流程方面,鲜见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或英语国家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及旅游景点景区的介绍并不多,有关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方面的知识则更为缺乏。

再次,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现有教材均为纸质版文字教材,结构安排上多以文本阅读、对话、问答、写作、翻译等活动或形式展现内容,仅有极少数教材配有文中对话部分的音频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一部分配套资源也仅为纸质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形式。与教材配套的辅助教学和学习资源尤为缺乏,极不利于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旅游人才的培养。

3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旅游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路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把语言学习与旅游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结合起来的英语课程,课程学习目的在于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要。在当前多元化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形下,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工作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和旅游专业知识,还应在把握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运用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沟通技巧开展旅游工作。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成为外语教学目标的当下,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思考旅游英语教材建设问题,对于提高教材质量、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建设意义。

3.1 旅游英语教材建设应基于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于课程标准,重视跨文化教育

课程和教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表现为“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关系。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标准对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做了明确规定。而教材作为一种途径或手段,将课程标准物化、课程内容表现出来。因此,课程标准(内容)决定了课程教材,反过来,教材也必须反映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行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需要。

新世纪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旅游英语课程标准应为拓展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即实现知识技能与语言及文化素质的融合,而不仅仅只是旅游+英语的结合。基于这一课程目标定位,旅游英语教材建设应坚持适用性和实用性理念,基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国际化旅游人才目标和课程标准,重视跨文化教育,突出强调教材专业基础(旅游专业知识)、技能目标(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要求(跨文化内容)的融合,并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作为教材内容材料选取以及教材结构安排的依据和标准。

3.2 教材内容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需求

跨文化交际既需要了解目标语文化,还要能够传播母语文化。为拓展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培养和提升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英语教材内容安排应结合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构建旅游+英语+文化三大模块。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选文的时代感、知识性和可读性,题材的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性。尤其在文化模块内容选取方面,强调对英语国家及客源国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进行介绍,便于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并拓宽其国际视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重视并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介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材内容的结构安排上,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融合,按适当比例分配各部分内容,并以多元化方式展现教材内容,实现教材内容的多层次化。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避免现有教材或重语言技能或重理论、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片面性和单一性。

此外,教材的编写应凸显地方旅游特色。可采用主题式的体例结构,通过介绍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历史文化、人文习俗、旅游景点等主题内容,展示目的地的形象和风采,同时让学生学习用英语传播目的地文化,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实践提供知识积淀。

3.3 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应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交际者跨文化敏觉力、跨文化意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技巧和灵活性的培养和提升。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则是跨文化交际实践。

传统纸质教材内容呈现的形式基本以文字叙述为主,或辅以较少的图片。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当今时代,这种静态、固化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开展。相比而言,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维联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因此需以传统教材为基础,加强数字化教材的建设。通过构建配套资源平台,开发集视、听、说、读、写、演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建设系列文化读本、视听资源库、教学素材库、跨文化交际案例库等,一方面多维度呈现教材内容,同时还可弥补纸质教材受篇幅限制无法涵盖大量拓展资料的缺陷,实现教材资料的动态发展、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如在教学资源中加入更多的拓展资料),丰富完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信息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的互动性优势,增强与老师、同学的学习沟通,提升学习效果。如教师可借助仿真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学生对跨文化内容的认知、理解能力,强化其人文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教材内容跨文化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Coursebook Evaluation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