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如何在幼儿园开展
2022-07-01韩玉静张静
韩玉静 张静
摘要:幼儿期是人在社会性行为、情感、性格、认知等方面发展最快、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职责放在将来,把幼儿社会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从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社会教育;幼儿园
前言:
社会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社会的认知、情绪、行为等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特性。幼儿社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社会性为目的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的教育。社會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展,国际交往和合作的日益频繁,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都在不断地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的青年要具备一种对新事物的洞察力、注重质量、注重效率、珍惜时间、敢于进取、开拓创新。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职责放眼于未来,把对幼儿的社会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坚持正面教育方针
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知识和阅历较浅,对错的认识较弱,往往对各种教育都很容易接受。然而,幼儿虽年幼,却具有自主意识,有其自身的需求与欲望,所以,应坚持积极的教育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为先决条件,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鼓励、赞扬为主要内容,以积极的因素激发幼儿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使幼儿认识到正确和错误之分,引导幼儿积极向上,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品质。
二、注重日常生活的渗透
(一)开展社会教育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特定的主题为核心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程度,制订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并以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为中心,使其在活动中得到社会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二)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教育
幼儿的良好社会素质必须通过每天的锻炼和加强,才能把良好的社会素质融入到自身的行为和标准之中。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的培养。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要求与规定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平等的?幼儿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吗?是否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日常活动中去,是否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三)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教育
《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园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父母与幼儿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和经济关系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其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此,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幼儿园共同努力,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教育活动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受到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在幼年时期,幼儿对人生的体验是非常有限的,而幼儿则处在认知活动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尚未发展。因此,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应该以幼儿现有的体验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可感知的形式来拓展幼儿的体验。幼儿社会体验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的协调配合。脱离幼儿生活进行的社会教育,常常会产生不良后果,产生虚假道德、不道德的后果,从而给幼儿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伤害。
幼儿的体验与发展,应该有特定的结构,因此在进行幼儿活动的选择时,要顾及幼儿早期教育与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特别是对社会的态度、社会情绪的学习,常常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相关的经验,教师要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教学内容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合理选择
(一)选取适当的内容
第一,要删除与目的无关或不相干的内容;第二,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幼儿的近期发展区域,它是基于幼儿的心理水平和发展性的;第三,所选择的内容应具有启发意义,能够锻炼幼儿的思想,启发幼儿的思想。在过程中,要将逻辑顺序与思维顺序有机地联系起来。逻辑顺序是指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内部逻辑,而思维顺序则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固有的认识规则。所以,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课程内容。
(二)按照适合幼儿发展的方法进行教学
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应当尤其珍惜人们从经历中得到的人生体验。社会教育是一种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它通过对生活的真实事件、生活环境的观察,使其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和技巧,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会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让幼儿练习、实践,只有这样,与生活生活相结合的社会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社会教育强调幼儿在实践中,以实际经验为基础。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效选择
(一)运用直观式教学
直观教学法是根据幼儿思维和认识特点的具体形象化而提出的,它在幼儿思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可以方便、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注重形式上的多元化,而忽略了教育的潜移默化;僵硬的话语无法渗透到幼儿的内心,也很难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幼儿更像是教师的“傀儡”,在教学中更多地表现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非幼儿的积极探索和主动的学习。所以,很多教育活动往往呈现出“教师的思想,教师的做法”,而这种“说”的效果,却不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这势必会耽误幼儿很多美好的童年。
(二)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
在社会教育中,应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让每位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并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从而提升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年龄特征是指幼儿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特点,但不同的幼儿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幼儿在同一班级中的发展程度也不会相同。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既要考虑到幼儿的总体特点,又要认识到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差异,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才能真正地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促进其发展。
(三)运用移情、陶冶熏染的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并与他人分享,如与失聪人士接触后,以哑剧的形式表演,体会到失聪人士的不方便,真正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对弱者的关怀与同情。另外,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条件、生活气氛对幼儿进行积极的熏陶。比如,在教幼儿不要去采草的时候,可以将幼儿带到一片开阔的草原上,让幼儿置身于蓝天绿草的环境中,体会自然之美,使幼儿从心底里感到热爱环境,学会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身体和学习的规律,重视幼儿的体验,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的社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特征,长期、持续地坚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