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教研训一体的区域化课题管理融合方式与机制

2022-07-01刘超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2期

刘超

摘要:教科研训几方面的相互融合,是目前提升教師教育教研能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区域化推动中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运用立体、多维度的方式来融合,优化融合机制的同时,设法扩宽融合的渠道,以此促进教科研训在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更进一步地提升区域内教师教科研能力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研训一体;区域化课题管理;融合方式;融合机制

近年来,区域化课题管理立足校本研究,以区域小课题的管理为抓手,从申报、立项、中期、结题逐一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及一对一指导,笔者作为中职教研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研讨活动,同时开展教科研训的融合研究。随着三教改革的逐步深化,如何指导教师确定课题题目、如何将课题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如何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研讨及交流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成果、如何撰写有质量的结题报告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成为课题管理的主要关注点,为此将教科研训的深度融合成为主要目标,将深度研讨教科研训的融合方式和机制为主要方向。几年来,我们尝试以立体、多维度的方式、创新高效的机制,并设法拓宽融合的渠道,进而促进教科研训的深度化融合。

一、立体、多维度的融合方式

教科研训是将培训、研究、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非简单的组合,而是从资源、功能、机制、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融合,同时借助于中职区域化课题的推进,从而将各级管理部门联合在一起,将各方面的资源相互融合,以到达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最佳效果。

(一)设立项目之时,进行工作目标融合

资源的融合必须确保项目目标与工作的目标一致,为此在区域化课题中要重视三种意识。其一,就是项目申报的问题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设计、实施和总结,这些方面必须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其二,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课题的研究是否和实际相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存于表面,要深入探究,切实落实行动。第三,要注意成果的转化,转化的过程即是理论提炼的过程又是教师教研水平提升的过程。在上述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将教科研训的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协同发展。

(二)设计专题研讨,与活动主题融合

组织专题研讨,按相同类别或相同专业开展主题明确的融合活动。其一,就是由教研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制定活动主题,统一部署实施。针对每一个学期,或者每个学年,将活动定位设计好,再经过教科研专家的筛选,选择出符合要求的研究课题组建研究群,在不同阶选择共同的研究主题,协同开展同类型研究,以便提升课题研究的参与面及关注率,以期拓宽教科研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学校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阵地,要发挥学校教研室和校内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基层管理作用,将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融合在一处。借助于校内教研活动,聘请教研专家或行业企业专家,围绕研究内容组织听评课研讨及课题研究各阶段论证,有计划地进行全过程跟进和指导,并督促及时整改和落实,防止出现课题研究虚化或与教学实际脱节现象。第三,从参与课题的老师角度,要立足校本研修,将研究过程视为提升自我专业化成长的机遇,把握好每一次课题研究的交流研讨机会,充分发现问题,及时寻求解决方案,并将研究内容切实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深入实践检验研究的实效性,及时整改推进研究进程,确保研究成果产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活动实施中将功能融合

问题的解决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场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教研训互补和深度融合。在活动开展之前,学校要上和上级研究机构联系,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交流形式等内容,落实好指导及交流的人员,力求达到的分享研究方法、共享研究成果、深化研究内容的目的。活动的流程,可以分为主持人介绍、老师阐述设计思路、研训员做现场评议、专家进行点评或者讲座。活动中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将教科研训的各部门协同在一起,各司其职,完成整个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研训紧紧融合在一起,教学环节为其他几项提供了实践基础,科研环节为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教育思路和评价体系,同时从方法层面去求证,促进并提高教育教学学水平。同步培训则在提炼活动成果的同时,以教研过程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教研素养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融合机制

区域化课题管理和推进依靠教科研训相互融合,也必须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常规管理的机制往往只注重课题立项及结题评审两个环节,忽视研究过程的培训指导及监控,常常会出现课题因监控不力而突击结题、或研究中以次充好等不良状况,为了更好发挥立项课题示范引领作用,挖掘研究成果、促优质成果多产优产,以下三种融合机制可供参考。

(一)共同体抱团互助

用多种形式将区域化课题研究组建成一个共同体。第一,将同一阶段的课题组按专业或学科组成一个共同体,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可以针对学以致用这个理念,将阅读教学研究、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外阅读教学研究等课题,同归为一个共同体。虽说他们的依据、背景不太相同,但他们研究主题、内容都很接近,所以,可以纳入一个共同体一起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其二,对于不同的学科,可以将内容相近的课题组成共同体,比如课程思政类课题,不同学科中有研究课程思政元素的,有研究课程思政路径的,有研究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其研究视域一致,核心内容相近,或可以组成一个共同体,借此开拓研究视角,提升研究效率。第三,以特色化为主题,将某一特色鲜明的课题,以学校或教研组或专业群组成一个共同体,开展特色化多样化的分类研究,让他们彼此借鉴、互相进步,促进成果的区域化产出。

(二)全区域内分类推进

区域内所有中职院校,按不同类型的专业、不同研究领域进行划分,以相关课题的实务培训为主体,分期分类分层次开展全区域内活动。以通识类培训先行,对如何撰写课题方案、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此类培训,让老师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前,就能了解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具体规范,再依次开展开题、中期、结题等阶段性培训及展示,以全过程指导培训来保证研究各阶段成果有效落地。从小区域来看,各立项学校可以开展类似的校内的主题研讨会,在专业组内或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研讨,在谋求研究的校本特色的同时营造务实求真求新的研究氛围。

(三)多平台培育机制

提升课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可利用多平台来进行辅助管理。其一,搭建教学研究骨干培育平台。集中各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开展专题报告理论和实践学习,先行树立相关的研究意识、成果意识,通过教学骨干力量的引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其二,打造科研分享平台。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或专业名师开展研究成果推广或研究分析活动,分批分层进行培训指导和交流。第三,营造精品课题孵化平台。对有潜力、有内涵、有特色的课题,组织专家、老师,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指导和论证,推动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升课题的研究水平,同时为其他课题提供示范。

三、扩宽互联互通的融合渠道

互联互通是促进各领域、各部门、各团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融合渠道,借此使课题研究得到共享和放大,在课题研究的区域化推进工作中,我们整理出三条思路。

(一)优质管理资源的开发

区域化课题研究的特点是起点低、切入点小、周期短、见效快,每轮的课题评选和鉴定中,课题管理要做到增量不减质,可开发优质的教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辅助监管和指导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平台中可设置申报、评审、开题、论文、鉴定等相应的板块,对接学校的教学科研负责人,面向全区域教师开放。从申报前期便要求教科研人员了解平台的功能和操作,立项后可随时上传研究进度和研究成果,同时开设咨询交流通道,便于进行线上答疑或方法指导,专业指导委员及课题管理者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方案,共同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学习互助共享平台。从而提高课题管理的一体化工作,让研究工作更加透明、更加高效。

(二)优秀成果的展示及借鉴

课题管理要注意对同一个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归档和跟踪,同时已经有的、同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推广,也要避免对同一课题进行重复研究,造成人员和资源浪费。对优秀成果的评审要进行全面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评比,除制定相关的评审标准之外,现场听课、答辩、材料审核相结合,注重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组织评审专家对课题研究予以充分论证,对优秀课题成果予以及时表彰和推广,答辩时即是接受评审之时也是展示之际,此过程内有选择的在区域内对老师进行开放观摩,再一次与培训同步,以便于更多的教师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大范围提升课题的影响力。研究成果鉴定推广之后,不再立项重复的研究,學习者借此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最终将研究成果结集成册便于更进一步学习交流,让课题研究更加完善,且更具系统化。

(三)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的主持人、课题研究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千头万绪的教学工作之余,面对课题研究难免力不从心,因多种因素影响,可能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规划,不能持续跟进,在意识层面或者精神层面无法保持旺盛的研究动力,因此在研究实践当中培训和跟踪指导不可或缺,定期组织区域内科研骨干力量或聘请区域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及培训交流。在各种机制和周期的限制下,科研骨干力量不易培养且在一定区域内分配不太均衡,加之部分中职院校教研室机构不健全,其教科研训工作更是不容易展开。所以,区域化课题管理一方面要注意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科研骨干力量的共享,在区城内共享资源、共享成果、打造优秀师资力量,以教研训一体化的课题管理促各类名师名班主任的成长及优秀专业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1]陆英.中职学校校级微型课题管理现状与策略探析[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08):6-9.

[2]张莉,刘立超.“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课题研究探略——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3):23-24.

[3]张海龙.中职院校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山西青年,2016(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