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策略
2022-07-01宋时胜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策略。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文章通过从课本教材、传统节日、古诗文等不同角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促使高中生们能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策略;语文教师;高中生
前言
中华民族具备上下5000年的历史,在经过岁月更迭后,慢慢形成丰富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语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文化载体,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高中生可以积极、主动地继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1.从课本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只有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才能形成独特见解,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优秀文化之“根”,为高中语文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语文教学不是一种语言学习,更主要的是一种情感学习,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生情感培养[1]。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具备“慧眼识珠”的本领,将课本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深度挖掘出来,之后将其作为向高中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兰亭集序》教学过程中,其中“修禊事也”的“禊”指的是祭礼。比如:《左传》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语文教师可以为高中生渗透关于古代祭祀活动的礼仪规范等知识。再比如:以《鸿门宴》举例,其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足以表示座位朝向和古代尊卑礼仪之间的关系。另外,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对古代文化进行拓展教学,并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评价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变。语文教师根据文章中心思想,从中提取古代特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高中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素养。
2.从节日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具备延续历史和提高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凝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文化血脉,是维系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细枢纽,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2]。传统节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而且,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过程中,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足以让高中生了解关于“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其教学重点是引领高中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领略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或者翻阅相关书籍,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诗词和文章与春联等。通过多媒体技术,从节日的时间、类型和活动、饮食、意义、风俗习惯、节日禁忌等方面进行综合讲解,吸引学生们课堂注意力,带动学生思维自然过渡。
3.从古诗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我们国家的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中有很多经典诗歌、文言文,而这些文章蕴含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堪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过程中,要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基础载体,帮助高中生轻松、理性的理解古诗文语言,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3]。一般来说,在古诗文的背后会凝聚大量的道德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本教材内容以及新课标要求,对古诗文内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一些补充资料,并将二者有效联系在一起,引导高中生通过古诗文对其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简单分析,促使学生们多多了解古詩文中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论语》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语句和传统诚信文化紧密联系,引导高中生学会诚信,促使高中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再比如:在《离骚》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屈原的情感等,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高中生浓郁的爱国主义之情。又比如,在《师说》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引导高中生对中华民族的“尊师重道”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让高中生学会“尊敬师长”、“爱护同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我们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是让每一个华夏儿女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并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内容。在具体落实期间,语文教师要全面剖析课本教材,深度挖掘课本教材中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丰富高中生文化知识储备量。
参考文献
[1] 陶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研习教学实施策略--以厚植”家国情怀”研习教学为例[J]. 语文建设, 2022,000(17):143-144.
[2] 邢李, 宋安冉, 李月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掘与传承——评《文·道──语文学科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语文建设, 2020,05(10):179-180.
[3] 范冬梅, 耿伟伟. 中职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8(32):365-366.
作者简介:宋时胜,男,汉族,1976年2月生,山东莒县人,大学本科,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