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从“心”开始
2022-07-01顾琴芳
顾琴芳
摘要:生命教育是目前学校心理、生理教育的新重点,全方面构建生命教育体系是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教会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举措。从生命教育基地建设、心理健康基地建设、红十字救护基地建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师资建设出发,以三生教育为指导,以生为本为核心,全面建设学校生命教育体系。
关键词: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救护;心理健康
一、构建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其中“健康篇”明确将实施“生命关爱工程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由此可见,生命健康教育项目是构建社会化应急救援网络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实事工程,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的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技能学习、学科渗透等方面的内容,合理构建生命教育体系。
二、构建理念
提出“三生教育”,即生存,生活,生命。其中学会生存的能力是“生存教育”的核心,学会生存就必须要有与生存相匹配的体能、技能与智能,学得生活的本领是“生活教育”的核心。最后,学懂生命的意义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也是一切教育“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归宿。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能获得身心的成长,在成长中逐渐体悟“生为何生”“生何以为生”的人生道理,学着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因此,从“心”开始,以“生”为本开展生命教育,一“心”是学习的初心是要培育核心素养,二“心”是成长的健康心理,三“心”是关爱生命红十字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生活、加强技能学习提高生存本领、关爱生命安全提升生命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生长,培育全方位的生命意识观,共建生命共同体。
三、构建举措
(一)建设生命教育基地,构建智慧化生命教育体系
建设生命教育基地,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构建可持续、全情景、体验式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新模式。基地应融合红十字精神教育、应急救护培训、健康生活教育、用电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并购置红十字教育、生命全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急救护培训现代化教育体验设备。此外,教育内容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技能学习为主转变。基地设计以技能学习为核心,旨在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学会认识生命和保护生命的技能,如“心肺复苏模拟人”,心脏骤停等需要救助的按照“心肺复苏模拟人”四步法培训体验,让学生切实掌握了当生命受到危险时的应急处理方法。教育方式由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
(二)建设心理健康基地,构建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三级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学校应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理念在危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对心理预警与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包括预警指标、心理危机预警系统、高危对象的发现与主动干预三方面的一个完整有机的系统工程。
2.双感测评,融入心理测评体系。学校应科学衡量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幸福的感知,编制专业心理问卷。初始数据可作为心理干预的基准线,同时也为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提纲重要的啟示。
(三)建设红十字救护基地,构建科学化生命救护体系
1.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建立全校、学区、班级红十字三级工作网络,成立由校长书记领衔的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组织,以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确保师生入会率常年达100%。此外,完善红十字会理事会制度,健全入会登记、评优、会费管理等制度,努力使红十字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2.六项载体,全面普及。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立足“宣传氛围”“专题讲座”“读书活动”“主题班会”“知识竞赛”“人道法项目课程”的红十字教育“六项”载体,普及红十字知识,以世界5·8红十字日纪念为契机,参加全国防灾避险知识竞赛。
四、发展设想与展望
(一)生命之家,四级联动
构建四级联动的“生命之家”组织,健全组织保证。一级生命之家(班级、宿舍):设立班级生命健康委员。二级生命之家(年段、班级):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给予能力范围内的心理援助。三级生命之家(村委、社区):各社区村委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各项活动予以支持和积极响应。四级生命之家(学校):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聘请专业人员给予专业指导,培养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意识。
(二)师资培训,提升素养
一方面,学校将着手完善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丰富相关的教材、教案、培训材料,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主力支撑。另一方面,学校将完善组织机构,规划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具体负责学生工作的处室、班主任,以及平日给学生上课的各科老师,提高他们的生命教育意识及日常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寒雁.“三生教育”价值本质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Z1):3.
[2]刘寒雁.构建“三生教育”理论之价值和意义[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0(Z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