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中“AAO+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研究

2022-06-30叶梓聪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污水

叶梓聪

(东莞市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厚街分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近年来,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AAO处理工艺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这主要是因为,AAO处理工艺在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含氮、含磷等类型的有机化合物时表现较为优异,且成本相对较低。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AAO工艺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AAO+深度处理工艺”联合应用的方式,以此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

1 工程项目概况

某市拟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位于当地现有污水处理厂厂区东侧,建设用地约为9.54 hm2,该工程拟为附近多个片区进行污水处理服务,服务片区总面积约为44.25 km2,处理规模设定为1.2×105m³/d。由于该工程服务片区内的工厂企业较少,因此,该工程项目的进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同时,该市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明确要求该工程在建成后,其污水处理效果必须要达到准地表水IV类水平,所有指标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出水指标及标准限值实施,具体指标情况详见表1。

表1 该工程设计的进水和出水的指标

2 改进型“AAO+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要点

2.1 一级处理单元

考虑到实际需要,对工程中一级处理单元中的切换井、粗格栅渠、污水提升泵池和细格栅渠4个部分进行合建,合并为一个构筑物。该建筑的长度为34.1 m,宽为17.2 m,高为11.3 m。同时,在该构筑物中,使用两台功率为2 kW的回转式粗格栅除污机,并配备功率为15 kW的潜污泵四台(实际使用时投入三台,第四台设备作为备用)。

在细格栅渠部位,主要配备两台功率为2 kW的转鼓式细格栅,同时配备一个曝气沉砂池,两台转鼓式细格栅采用并联的方式运行。其中,沉砂池中使用的设备包括:桥式细砂机,功率为1.5 kW,配备一台;螺旋式砂水分离器,功率为0.5 kW,配备一台。同时,在曝气沉砂池的设计中,考虑到当地生活污水成分的复杂性,选用曝气沉砂池既可以去除污水原水中粒径较大的无机砂粒,还可以有效去除砂粒中夹杂的部分有机物(特别是油脂类有机物),而沉砂通过吸砂泵提升至砂水分离器,以实现砂水分离。该曝气沉砂池的尺寸设计为:22.3 m×12.4 m×6.2 m,水平流速设置为0.15 m/s,停留时间设定为3.2 min。

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污水处理的实际需要,在一级处理单元中增设一台离子除臭设备进行除臭处理,其废气处理能力为3 500 m³/h。

2.2 改良型AAO生物池

改良型AAO生物池是本次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核心技术模块,考虑到传统的AAO技术对于碳源的要求较为苛刻,因此,在本次设计的改良型AAO生物池工艺中,采用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预缺氧池放置于厌氧池之前,而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10%~30%左右的原水先进入预缺氧段,然后微生物利用10%~30%进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所有的回流硝态氮,以解决硝态氮对厌氧池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保证厌氧池的稳定性。不仅如此,该工艺还有效避免了传统AAO工艺造成的除磷效果下降的问题。

在设计改良型AAO生物池的参数时,仍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具体来看,首先,使用隔墙将生物池分为两组,分隔后的每组尺寸均保持一致,长宽高分别为48.1 m、41.7 m、8.5 m,水温设计为10 ℃,污泥浓度设定为3.3×105 mg/L,总淤泥使用期限为13 d。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在不同环节的停留时间详见表2。

表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停留时间

(3)同时,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还应用了以下设备,具体情况详见表3。

表3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的其他设备

2.3 二沉池

在二沉池的设计中,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模式进行设计,出水堰形状设置为三角齿形,经环形集水渠收集后,直接排入集配水井。本次工程项目中,共计设置4座内径为40 m的二沉池,表面负荷最大值为1.50 m³/(m2·h),沉淀时间设计为3.27 h。

2.4 高效沉淀池

考虑到本次污水处理工程可利用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污水在经过二沉池处理后,首先进入到高效沉淀池中,通过高效沉淀池中的絮凝剂和磁介质的共同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存在的SS和TP两类物质。由于在此环节中应用了磁粉,因此絮凝的速度加快,且絮凝后产生的絮凝体也有了更大的密度[1-2]。具体来看,高效沉淀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段。

2.4.1 快混区

此区间的主要作用是,向污水原水中投入PAC并快速进行混合,然后,PAC将在污水中发生水解,水解后可充分发挥其高电荷对水中胶体的电中和脱稳作用,从而使得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发生团聚,最终去除水中的含磷污染物质。在快混区的设计中,设计尺寸为3.5 m×3.5 m,设计停留时间为2 min。

2.4.2 磁介质混合区

此区间的主要作用是,向快混区处理完成后的污水中投入磁介质,絮凝剂受到磁介质的作用,更容易形成矾花,且矾花的密度将得以显著提升。在磁介质区的设计中,设计尺寸为3.5 m×3.5 m,设计停留时间为2 min。

2.4.3 絮凝区

此区间的主要作用是,将PAM和污水进行快速搅拌混合,且在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下,絮凝剂将与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充分混合,逐渐凝聚为尺寸较大的絮状物,并以悬浮物质或胶体的形态与污水中的其他成分有效分割开来,此后通过常规的固液分离方式即可去除这些污染物。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絮凝体的生成效率,从沉淀区底部回流的污泥也将被泵送到漩涡中,而作为循环污泥继续应用[3]。在此区间的设计中,设计尺寸为4.5 m×4.5 m,设计停留时间为3 min。

2.4.4 沉淀区

此区间仅用于常规的沉淀环节,该区域设计尺寸为14 m×14 m,设计表面负荷为18.23 m/h。

2.5 滤布滤池

在本次污水处理工程中,滤布滤池是进一步降低出水中SS的关键模块。此模块设计在高效沉淀池后部,尺寸为8.0 m×4.0 m×3.6 m,是通过使用PLC设备对反冲洗频率自动调节,以实现对不同水质和水量的污水进行高效处理。

2.6 紫外线消毒系统

当前,考虑到生活污水处理环节对粪菌这项指标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在滤布滤池环节后增设紫外消毒系统,该系统使用多个UV灯具对污水进行照射,以杀灭污水中存在的粪菌菌群。该消毒系统与传统的化学处理法相比,在环保方面更具优势,不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2.7 清水池

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临时存储污水处理完成而又未能及时排出的中水。在本次污水处理工程中,清水池共设置2座,每座污水池的有效尺寸相同,均为60.0 m×30.0 m×5.0 m,调节比例设定为12.0%。

3 该污水处理工程中采取的节能降耗措施

3.1 应用变频系统

为了实现相关各类电气设备的节能降耗,在本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应用变频调速系统对现有的电气系统予以优化。具体来看,在本次优化工作中,主要采用G120系列变频器实现变频调速驱动的有关功能。因为该变频器具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可以对生产线各个机构的运行参数进行灵活设置,实现了稳定低速运行。同时,该变频器也具备“软启动”和“软制动”的特点,在相关设备启动和停止时,可有效避免因电流突变而引起的机械冲击等情况,延长了相关机构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该变频器还内置了电抗器这一部件,其能够有效抑制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可将谐波带来的干扰危害降到最低,还可以降低变频器和其他设备之间可能产生的干扰。

3.2 基于水质水量等因素实现节能降耗

为实现“AAO+深度处理工艺”的节能降耗,可从水质水量的角度入手,而采取“分级处理”的模式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为此,在本次污水处理工程中,技术人员在进水符合动态变化的情况下,把进水总负荷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来进行控制,并按照进水量的不同,分别对应高、中、低三个层次区间。

除了对进水总负荷进行分级控制外,技术人员还要针对以下几方面的参数均进行分级控制管理:(1)内回流量:该指标主要是针对COD和氨氮的控制,考虑到实际情况,分为中和低两个层级。其中,中层级的内回流比为200%,低层级的内回流比为150%。(2)好氧前段和好氧中段:这两个区间主要关联到氨氮负荷的控制,其中,前段的氨氮负荷分别为高和低两个层次,高层次的数值为1 mg/L,低层次的数值则控制为0 mg/L;好氧中段的氨氮负荷同样分为高和低两个层次,高层次对应数值为3 mg/L,低层次对应数值为2 mg/L。(3)对COD负荷进行界定时,可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中,高级别对应0.24 kgCOD/(kgMLSS×d)及以上,中级别对应0.16~0.24 kgCOD/(kgMLSS×d),而0.16 kgCOD/(kgMLSS×d)以下则为低级别。(4)对于C/N的控制,数值在8以上定义为高级别,数值在5.4~8范围内定义为中级别,数值低于5.4则定义为低级别。

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引入相关的化学传感器设备,对进水的COD负荷、氨氮负荷、C、N值等均实现了较为精准的测定,并根据测定值所对应的等级,使用PLC自动化控制模块中预设的程序,对各个污水处理环节的运行工况参数予以调试调整,以确保各个运行工况参数始终位于最合理区间。由此,在整个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各项工艺均保持了稳定性,减小了整个工艺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污水处理的能耗也得到了大幅度地降低。

4 该污水处理工程投入应用后的效果分析

4.1 污水处理效果分析

在各环节设计和布置完成后,该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开始投入运行,在运行的第一个周期,由工程技术人员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检验后得到的实际进出水水质情况的具体数值,详见表4。

从表4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该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情况良好,且对于污水中各个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情况都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

表4 污水处理工程运行后的实际进出水水质

4.2 经济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后得出,在本次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中,项目工程费用总计约为4.32亿元,包括进出厂管道、基础处理和桩基等多个环节的工程作业。而在该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入实际使用后,考虑到运行电费、药剂费、人工成本、污泥处置、设备维护修理等多个方面的费用后进行综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单位经营成本为1.15 元/m³,单位总成本为1.98 元/m³。因此,与以往的污水处理工程相比,该项目工程在经营成本和总成本上降低了10%左右,证明该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更具有经济性。

5 结语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本次研究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所应用的“AAO+深度处理工艺”的组合应用,相比于以往的技术模式,有着更为优异的功能和更加突出的经济性,且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出水标准要求,运行费用也较为合理,能够为后续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经验。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创新,以确保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污水
污水磷资源回收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方法及检测
低能耗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污水罐坍塌
喷涂处理工艺对电镀锌耐指纹材料涂装性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