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2021年气候条件对香菇生产效益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2-06-30于水清王秀清郭旭彦李俊峰王冰炜裴广银

园艺与种苗 2022年5期
关键词:菇农出菇菌丝

于水清,白 茹,王秀清,郭旭彦,李俊峰,吴 昊,王冰炜,裴广银

(1.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平泉 067500;2.隆化县气象局,河北隆化 068150)

香菇(Lentinula edodes)因具有独特香味而得名,又名香蕈、花菇、香菌等,其自然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区域。由于自然资源有限,人工种植是目前市场上香菇的主要来源。人工种植香菇自西晋时期就有记载,目前香菇的人工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1],我国香菇的主产区有浙江庆元、河南西峡、湖北随州、河北承德[2]。

承德地区是夏菇的主产区,菇农在每年的11月开始制作蘑菇棒,在冬季进行养菌,直到第2年的3—4月开始逐渐上架出菇,到10月出菇结束。近几年,气象环境的变化,导致香菇生产效益受损的现象频出。2010年河南省三门峡地区因极端气候导致菇农损失惨重,据灵宝市统计,其直接经济损失1 743万元,间接损失3 990余万元[3]。2020年5月,在河北平泉出现了3 d的短暂高温,造成46%的菇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4]。由此可见,异常天气对香菇生产效益影响明显。

笔者拟通过对近10年承德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分析,找出2021年承德气象环境异常因素,分析其对香菇生产效益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为今后香菇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香菇生长所需的气象环境

1.1 温度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但香菇的不同生长期对温度的反应有差异,担孢子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子实体原基在10℃~12℃分化最好,子实体在8℃~16℃生长最适宜[2]。张桂香等[5]研究发现,香菇子实体在生长期对温度敏感,不同温度下香菇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存在一定差异。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形成子实体,细胞含水量增加时,抗寒能力就显著下降,在0℃以下就可能有冻害发生[6]。

1.2 水分对香菇生长的影响

香菇生长需要的水分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培养料内的水,培养料中的含水量在50%左右时比较理想,培养料内的水分过多会造成缺氧,影响菌丝正常生长,且易生杂菌,培养料的水分过少,则菌丝表现稀疏并易萎缩、老化;二是空气中的水,香菇对于空气中的水分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要求有所不同,发菌阶段菇棚的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60%~70%,出菇阶段要求保持在80%~90%[7]。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香菇生长,所以适时准确地调节空气中的水分至关重要[8]。

2 承德地区香菇收益情况及气象环境

2.1 2021年香菇收益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及下乡走访的方式对承德地区100个夏菇种植户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香菇单棒毛收益在4元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14%,4~5元每棒的占24%,每棒香菇的收益在5元以上的菇农占比为62%(图1)。

图1 承德地区香菇单棒收益

2.2 近10年承德地区气温变化情况

由图2可知,在每年的1月或12月气温最低,最低温度在0℃以下有7个月份,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或者8月。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连续2个月出现了最低温度在-20℃以下,其中2021年1月出现近10年的最低温-27.2℃。在2021年5月,月平均温度为16.9℃,低于往年同期1℃~4℃,最低温度为-0.2℃,承德地区近10年5月从未出现过0℃以下的温度。

图2 2012—2021年承德地区温度变化

2.3 近10年承德地区降水量变化情况

由图3可知,每年6、7和8月降水量较大,1月和12月为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021年6、7、8和9月降水量均在100 mm以上,其中7月为近10年月降水量最高的月份,降水量为389.8 mm,高于往年同期1~2倍。

图3 2012—2021年承德地区降水量变化

3 2021年气象条件对香菇生产效益的影响

3.1 温度对香菇生产效益的影响

2021年5月承德地区部分菇农反馈,二茬菇注水后未见菇蕾、菇蕾质量差、畸形菇数量多等问题。调查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香菇菌棒内菌丝未完全恢复,尚未达到出菇水平,菇农按养菌天数计算后进行注水,导致注水后未见菇蕾等现象的出现。结合承德地区的气象数据(图2)发现,由于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连续2个月的低温,影响香菇菌丝发育,导致香菇的有效积温不够,以及2021年5月承德地区气温偏低,菇棚温度达不到往年同期的温度,在相同的养菌时间内,菌丝尚未恢复完全,从而导致注水后菇蕾成活率低、畸形菇数量大甚至不出菇异常现象。

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物理参数[9],在香菇栽培中,高温引起香菇菌丝生长停止、子实体发生量少等生长缺陷表型。低温影响香菇的生长发育,或子实体数量少,香菇出菇畸形。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低温促进菌盖生长和加厚,抑制子实层发育和担孢子形成,抑制菌柄伸长,加快子实体成熟。此外,适合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较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窄,同样,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也较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窄。温度变化会影响生物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因此会影响生物整个氧化平衡系统的变化。热处理或者冷处理能够通过诱导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scor b a e P ero x id a se,A P X)、超氧化物歧化酶(Su p ero x ide D ismut a se,S O D)、过氧化氢酶(C a t a l a sse,CA T)等一系列抗氧化物酶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提高对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10]。环境温度对食用菌多糖、萜类、多酚等多种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都有重要作用[11]。热胁迫能够提高香菇多酚的含量,低温会引起杏鲍菇中纤维素的显著降低。总之,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最活跃的环境因素,对于蛋白质、呼吸速率、信号调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2 湿度对香菇生产效益的影响

在香菇生长过程中,湿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直接影响香菇的质量和产量,尤其是在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湿度的影响至关重要[12]。当水分不足或过多时,会阻碍香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13]。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短期缺水,香菇菌丝会处于休眠状态,如果长期缺水,会导致菌丝死亡。香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水分,水分过多会使香菇质地柔软、菌盖变深褐色、易腐烂,含水量适中就可得到优质香菇。2021年6—9月连续4个月降水量高于100 mm,其中7月降水量为近10年最高,导致承德地区夏季出菇棚内湿度过大,香菇含水量过高,菌盖颜色变深,黑菇率增加。香菇含水量增加,菇面颜色为黑褐色,在出售时香菇价格被压低。由于长期湿度过大,难以培养花菇,导致平均菇价比有所降低。

4 应对措施

4.1 选育优良品种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好的种子是种植的基础,我国已提出“良种良法”的农业种植理念。目前在国内种植的香菇品种众多,广温型的香菇品种却寥寥无几。承德地区的香菇是在冬季制棒发菌,夏季进行出菇。冬季气温偏低,在发菌过程中,易造成低温冻害。而夏季气温偏高,高温会导致香菇质量和产量下降。若在低温下发菌不影响菌丝发育,高温下进行出菇不影响产量,不仅可以增加香菇产量,还可增加菇农收入。选育出广温型且适应性强的香菇品种,可有效避免异常天气导致生产效益受到影响。

4.2 加强天气预测预报

在棚室种植香菇的过程中,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会影响棚室内小气候的变化。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可有效避免因天气变化而造成的损失,如在低温前给发菌棚供暖,保证发菌棚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在注水前提前查看天气情况,尽量避免在注水后出现下雨或高温的天气;在出现连续阴雨天时,可通过排湿系统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加强天气的预测预报,对香菇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香菇栽培主要是棚室栽培,棚内的小环境对香菇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棚内的环境条件受外界的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棚室,对温湿度的调控能力有限。有加湿设备但没有排湿设备,当外界湿度较大时,无法通过设备排湿,从而导致棚室内湿度过大,影响香菇质量;增温和降温设备全靠外界条件,通过遮阳网和塑料布遮挡紫外线,保持棚室温度。改进现有的出菇棚内基础设施,增加一些对温湿度有调节作用的设施,可以在异常天气到来时对棚内温湿度进行调节,从而减少异常气象条件对香菇生产效益的影响。合理地利用气候环境和预防极端天气是香菇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

4.4 加强管理,科学种植

香菇的种植过程包括制作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和出菇管理6个阶段,每个阶段对整个种植过程都至关重要,但各阶段的管理方法差异明显。装袋的配料、松紧度等会影响后期发菌和出菇,灭菌不彻底会导致接菌后菌袋污染,冷却不彻底会影响接菌成活率,发菌期间积温不够会影响出菇,发菌期间伤热会增加杂菌污染率,香菇种植过程的每个阶段相辅相成,科学合理地对香菇进行管理,是菇农增产增收的关键。

猜你喜欢

菇农出菇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