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课后表达类练习题的使用策略
——以第二学段为例
2022-06-30□杨柳
□杨 柳
表达类练习题是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细化和具化,也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重视表达类练习题的教学价值,也要厘清其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关注题中显性、隐性的要求,发挥其助教助学的作用。下面以第二学段的表达类练习题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读练结合展过程
表达类练习题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抓手。融练习题于学习过程,是提高学生表达质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如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的句子,关注加点的部分,并照样子写一段话。教材编排这道练习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段落结构特点,明晰“从不同的方面对比着写”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习得方法,学会表达。教学时可这样展开学习过程。
首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带着问题“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到底有哪些形态”进行阅读,并在书上圈画出关键语句,如“两足奔跑”“四足行走”“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等。
其次,学生交流圈画出的关键语句,并把它们填入表格。教师随机分发板贴,让学生根据表格同步填写,完成后贴到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聚焦板贴,发现语段的“总分”结构,明确这段话是围绕“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来写的。之后,教师打乱板贴,让学生展开思辨:“给它们交换位置,反正怎么放都是围绕‘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来写的,这样行不行?请说说理由。”学生思辨后阐述不可调换顺序的理由。如“两足奔跑”“四足行走”写的是恐龙的行走方式,“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写的是恐龙的身材体重,“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写的是恐龙的性格和饮食喜好,作者是分类写的,不能换。此外,“两足奔跑”对应“四足行走”,“身长几十米”对应“身材小巧”,前面跟后面都在进行对比。教师小结:“这种把一个事物分成不同类别进行介绍的方法,就叫分类介绍。在这个语段中,作者在分类介绍时,还用上了对比、举例的方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恐龙的资料,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恐龙的图片,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种恐龙,尝试用对比分类的方法写一段话,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也可以结合屏幕上的图片和课后的“资料袋”。学生练笔时,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根据“是否运用对比分类的方法进行介绍”这一评价标准进行交流点评,据此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习作。
这一练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辨,发现语段的表达形式,借助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创写练笔,既为学生建构了可模仿、可迁移的学习路径,又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展了思维,充分展开了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了“读、说、思、写”的融合,从而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前后连接导方法
统编教材中,有些表达类练习题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文要素,在反复实践中巩固已经习得的知识。
如三年级下册《荷花》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2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这道表达类练习题既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载体,又针对三年级上册学过的观察方法(包括观察时要细致,要调动所有感官,注意事物的变化,等等)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行延续和深化,更为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做好方法上的铺垫。对此,可以这样实施教学。
第一步:聚焦重点,品味荷花,体会生动表达。
1.同桌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出示语文学习活动一,如图1)
图1
2.反馈交流:找关键句。
(1)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预设: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联系旧知,回顾方法:通过三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在段首,可能在段尾,也可能在段落的中间,还可能是这段话的第二句。找关键句的方法,大家已经学会了。
(3)感受“冒”字的优美生动。
①展开思辨:“冒”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说说理由(出示图2)。
图2
②比较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冒”字的优美生动。
③小结:白荷花从一池荷叶中“冒”出来,婀娜多姿,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用一个“冒”字,让我们展开了无限的想象,感受到了荷花蓬勃的生机,写得真妙!
④有感情朗读。
3.反馈交流:这段话写了荷花的哪几种样子?(1)投影出示一对同桌的学习成果。
(2)师生点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花姿,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美在哪里。
(4)配乐朗读。
第二步:借助图式,明晰写法,积累优美语言。
1.反馈交流:叶圣陶爷爷是怎样把荷花的样子写清楚的?
(1)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关键句,学生读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
(2)交流:叶圣陶爷爷是这样描写荷花的,先总的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荷花,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
(3)小结:是的,作者就是这样把荷花的样子写清楚的。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2.熟读成诵,借助图式,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抄写在印着荷花水墨画的书签上。
第三步:回顾写法,链接生活,迁移仿写片段。
1.回顾叶圣陶爷爷的写法。
2.联系生活,选择仿写内容。
(1)交流:课前布置了作业,交流你观察到的一种植物,说说它的样子。
(2)小结:大家运用了之前学到的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观察了植物的样子以及它的变化,观察得非常细致!
(3)提示:大家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写下来。
3.仿写练习。(出示语文学习活动二,如图3)
图3
4.学生练笔。
5.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根据练笔要求进行点评,学生修改练笔内容。
6.总结学习收获。
上述环节充分体现了表达类练习题的教学价值,厘清了其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连接,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凸显了语用训练的发展性和能力培养的整体性。
三、拓展资源巧衔接
教学中,适时引入相关的作业资源,对表达类练习题进行细化,可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联系生活,选择月下的某个情景,仿照课文第6 自然段写一写。这个小练笔是对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细化和具化,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体现了“从读到写”“从观察到表达”的进阶。围绕课后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作业(如图4),先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忆月下的某个情景。再回顾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作者在村道和稻田边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接着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最后提示学生借助题目下方的泡泡语,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段话。
图4
这道表达类练习题充分发挥其助教导学的功能,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交流表达,体现教、学、练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等课文中的表达类练习题,教学时都可以引入相关作业资源,展开学习过程。
表达类练习题既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诊断学情、评价学习的关键依据。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如何理解其编写意图,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值得研究。教师要在使用练习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根据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为后续更精准地实施教学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