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2-06-30张洪文

大医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生儿血清年龄

张洪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徐州 221006)

妊娠期糖尿病指发生在妊娠期间的糖尿病,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未及时干预,可导致病情进行性发展,极易引起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威胁母婴安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糖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1-2],但以上因素是否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造成影响尚无定论。客观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31例)和非不良妊娠结局组(169例)。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3]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单胎妊娠者;③无其他妊娠期合并症者;④年龄≥18岁者;⑤病历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严重贫血者;②瘢痕子宫者;③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者;④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者;⑤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者等。

1.2 研究方法 根据电子病历系统及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确诊孕周、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程度、孕产史、不良孕产史、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肥胖抑制素(OB)、摄食抑制因子-1(NS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确诊后抽取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血5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3.5 cm,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PG水平,试剂盒购自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春瑞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CS-1200)检测血清TG、TC、HDL-C、LDL-C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LP-1、OB、NSF-1、hs-CRP水平,试剂盒购自踏石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包括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围产儿死亡等的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③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31例,发生率为15.50%,其中羊水过多4例、胎膜早破3例、早产4例、产后出血3例、巨大儿3例、低出生体质量儿4例、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低血糖5例。

2.2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年龄>35岁、有不良孕产史比例,BMI、血清NSF-1、hs-CRP、TG、TC、FPG、HbA1、LDL-C水平高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GLP-1、OB水平低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BMI升高、血清NSF-1、hs-CRP、TG、LDL-C水平升高、血清GLP-1、OB水平降低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1.835、2.333、2.153、2.396、2.002、2.026、2.077、1.919,P<0.05),见表2。

表2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5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BMI升高、血清NSF-1、hs-CRP、TG、LDL-C水平升高、血清GLP-1、OB水平降低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年龄>35岁的孕妇为高龄产妇,随着产妇年龄的升高,其代谢功能降低、生殖系统功能发生进行性衰退,加之孕妇饮食调理多以含糖量高、营养丰富为主,可导致年龄>35岁的孕妇难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使羊水内葡萄糖含量过高,进而产生妊娠不良结局[4-5]。BMI升高提示机体内脏脂肪丰富,血脂水平常高于正常人,致使孕产妇前列环素分泌降低,体内过氧化酶升高,容易影响胎儿发育[6]。NSF-1为分泌性多肽,可诱导血糖水平升高,OB则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GLP-1可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降低人体食欲,NSF-1、OB、GLP-1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摄食和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异常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受损加重[7-8]。hs-CRP为机体常见的炎症因子,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使得阴道微生态失衡而诱发多种阴道炎症,提高机体hs-CRP水平,进而产生胎膜早破、早产等妊娠不良结局;另一方面hs-CRP水平升高,提示高血糖所致胎盘血液微循环障碍严重,可增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9]。TG、LDL-C水平上升提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严重,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严重,继而影响新生儿肺发育的成熟度,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10]。因此,临床可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NSF-1、hs-CRP、TG、LDL-C、GLP-1、OB血清水平,在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医生指导下针对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及干预,加强孕前健康教育,指导BMI升高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来控制体质量,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综上,年龄>35岁、BMI升高、血清NSF-1、hs-CRP、TG、LDL-C水平升高、血清GLP-1、OB水平降低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进而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未进行随访研究等缺陷,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猜你喜欢

新生儿血清年龄
变小的年龄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年龄歧视
算年龄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