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工笔画的装饰美特征
2022-06-30纪瑞青
文_纪瑞青
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
内容提要:中国工笔画具有装饰美特征,主要通过造型、构图、色彩、线条、肌理等形式表现出来。当今的工笔画,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绘画艺术特色,开拓了中国工笔画新的发展领域。
古往今来,在中国美术发展历史上,中国工笔画记录着历代文人墨客的精神面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独特的物象造型、别致的构图设计、多变的线条运用、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特殊的肌理效果,使中国工笔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装饰性美感。
一、装饰性在中国工笔画中的作用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影响。从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中晚期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中舒展如云的装饰线条,到汉代马王堆帛画中形态丰富的线条,中国工笔画创作从注重写实、关注细节的“尽其精微”阶段逐渐走向追求用笔流畅、“神形兼备”“以物言志”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以线造型、富有装饰性的画面风格。在《洛神赋图》中,东晋顾恺之用线条的刚柔虚实和色彩的浓重艳丽,表现出飞禽走兽的生动形象,构成的画面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装饰美。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面主题明确,色彩绚丽,其中人物形态优美,韵味十足,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唐代妇女的服饰特征和当时的社会状态。这个时期的工笔画线条刚劲流畅、简练严谨。在盛唐时期,这样的仕女形象和表现方法又被运用到佛教美术的表现中。如在敦煌壁画艺术中,流畅飘逸的装饰线表现出人物的丰满婀娜以及动植物的圆润华丽。到了宋代,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会和融合,工笔画在传统绘画形式基础上,强化造型、构图、线条、色彩、肌理等艺术元素,结合现代工笔画的独立语言体系,运用中国画丰富的墨色关系,融合东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理念,使工笔画的装饰性美感在当今社会得到显著的发展。
在我国绘画的发展中,装饰性的艺术特点源于原始社会的石器、彩陶器、玉器艺术,此后,在奴隶社会的青铜器、建筑艺术,以及封建社会的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人物画和山水画等中也有具体体现。五代西蜀黄筌一派,其绘画手法细致工整,色彩富丽典雅,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气”。自这一特殊程式出现后,画院画家们的工笔画创作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以自然之美、装饰之美和诗意之美为追求。
装饰性是中国工笔画创作美感的拓展与丰富。自然界中的美包括自然美和装饰美,二者相互依存。画家们在感知简单的自然物象特点后,通过构图、线描、设色的绘画基础手段和各类装饰艺术技法,使得自然物象变得丰富起来。通过造型提炼、构图变化、色彩的夸张和对比、线条的疏密变化,以及对画面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创造性处理,画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装饰效果,使欣赏者产生美的感受,从而增强表现力和艺术性。
二、装饰性特征在中国画中的表现方法
(一)造型的装饰性作用
纪瑞青 秋韵68cm×68cm2000
纪瑞青 秋塘染露68cm×68cm2000
中国画在造型中体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尤其是对形式美的强调。通常,画家在表现物象时会根据创作内容的需要以简单的方式大胆取舍,用突出重点、高度概括、归纳省略、夸张与变形、规律化、程序化等手段进行相应的组合和处理,使所描绘的物象特征明显、主次分明,画面线条有疏密、长短变化,色彩搭配合理等。例如:宋代画家赵佶在《芙蓉锦鸡图》中用装饰手法对色彩斑斓的锦鸡羽毛进行有序的排列,这种以排列方式展现了美的装饰表现手法,实现了造型、色彩、神态的完美结合。再如潘天寿的绘画,立意奇巧,构图别致,落笔大胆,点染细心,笔墨苍古,韵味无穷。还有的画家以多视角超越时空的方法观察所要描绘的物象,将具体的物象抽象化,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和装饰美,使人产生视觉冲击力。如现代画家苏百钧的作品《愁绝水一方》的构图造型,把现实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空间表现形式的转换过程,包括内在精神意志和外在形式构思,展现出现代工笔绘画创作的魅力。
(二)构图的装饰性作用
中国工笔画创作通过自由散点的透视方式把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空间。此种方式不同于西方绘画创作的焦点透视,能够使画家的构思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把单一的色彩与不同时空的对象合并、排列到一起,突出画面平面感和装饰感,获得图像和构成相结合的形式之美。画家为了强调作品的主题和追求装饰美,会在设定的空间内采取平面的构图方式,安排物象的主次与前后关系,把众多的局部,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组合成新的艺术整体,将自然的物象与自身的创作思想,以山水、花鸟、人物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有限的画面上,使所要表现的内容或物象更加丰富,起到更好的装饰性作用。中国工笔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构图方式。例如花鸟画的宾主法、疏密法、虚实法等,人物画的以线带面法、多点透视法、夸张对比法等。现代工笔画家本人的主观因素决定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将点、线、面结合,对造型、构图、色彩等艺术元素进行巧妙安排,对色彩明暗、冷暖和对比色调进行处理,在虚实相生和富有节奏的空间里,表现出灵动的装饰美和回味无穷的创作意境。
(三)线条的装饰性作用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造型和表现手段。中国绘画的这种造型方法,与西方绘画运用光影与色彩再现物象的表现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工笔画的线条简洁而又富于蓬勃的生命力,其柔中有刚、尖中有圆的特殊用笔方法既能表现物体造型,又能体现画家气质。在敦煌壁画的人物形象描绘中,线的运用丰富而又和谐,特别是飞天形象,其高度流动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圆润丰腴、飘逸豪迈,强化了画面动静和虚实的对比,达到了形神合一的艺术表现高度。在中国工笔画中,线条的写实性和写意性并存,其形式变化既可以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轮廓,又可以表达出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工笔画以线条的长短粗细、顿挫转折、轻重刚柔等变化,表现物象的形体、神态、明暗、光感、质感、空间和节奏感,使线成为工笔画的重要的造型手段和不可缺少的技法。
(四)色彩的装饰性作用
中国画在色彩方面的使用,不是为了将所要表现的物象真实地还原出来,而是画家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归纳。画家通过使用其最为直观而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为媒介,对物象进行描绘,并表达情感。中国工笔画以唐代的敦煌壁画最具特色,其用色大胆夸张,对比强烈。在西域文化的影响下,敦煌壁画运用凹凸晕染技法所形成的色彩效果富丽堂皇,形成了一种质朴、夸张和粗犷的艺术魅力。现代工笔画以其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结合传统壁画和民间工艺美术对比强烈的色彩特点,注重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质感等变化,并有机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的光影对比和多种新材料的综合应用,使中国工笔画彰显出色彩的装饰之美。
(五)肌理的装饰性作用
肌理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要素,表现出的节奏和韵律能够使欣赏者与绘画者产生共鸣。画家可以运用传统的笔、墨、色,以及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制作成特殊的肌理效果,表达画家的情感和观念,大大增强了工笔画的装饰效果。
三、装饰性特征在中国画章法上的运用
在中国画的章法中,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形成中国画别具一格的装饰性特征。绘画自身的造型和构图形式、以书入画的对比因素、诗的平仄韵律,加上中国汉字和鲜红的印章,使中国书法与绘画交融成趣。
新时代,中国工笔画融合东西方文化,并吸收民间工艺美术的营养,通过对造型、构图、线条、色彩、肌理等元素的综合处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表现领域。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工笔画以其独有的装饰性特征和艺术魅力成为区别于西方绘画而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