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2-06-30行卫东
行卫东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以及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学校以及社会对于用人有了新的要求,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就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地方师范院校,提出了培养21世纪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导师制 实践能力 美术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102-05
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美术教育以及美术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就业的广度和深度。现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专业中的美术核心素养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导师工作室教学,以期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适应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就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更好地为自己争取一个展现自身实力的平台。
一、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一)导师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初衷
第一,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会各类美术机构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和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学校以及社会对于用人有了新的要求,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就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进入学校从事教育行业还是进入与美术相关的行业,都越来越看重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学生刚步入大学生活,对新的环境和未来还处于茫然状态,另外对于教学中课程之间的衔接和 “一专多能”并不能够宏观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针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提出了培养21世纪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展示以及教师素质展示,在教学中,学生也只有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可以和老师交流,很少有机会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通过导师工作制,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导师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另外,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通过导师工作制,能够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交流沟通,其中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指导和沟通,对于学生的未来规划以及教师素质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实力。
第三,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普遍实行的是3.5+0.5的教学模式,学制是四年,大一到大二前半学期是专业基础课,大二后半学期美术专业的学生分为国画、油画和设计三个方向,进行二年半的专业选修课学习,其中有半年的教育实习和近半年的毕业创作。从历届毕业学生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创作能力差的问题,不能够达到社会所认知和需要的专业水平。
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有限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这也是师生反映比较强烈和突出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师资情况,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第二课堂——即导师工作室制教学,从而让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能够更进一步提高。
(二)导师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
导师工作室既是对教学计划中第一课堂的延伸,即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堂的延伸,也是教学改革、创新和特色专业建设的有益尝试。导师工作室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为目的,因材施教,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以点带面,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学生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课外、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创作和实践能力学习。让学生毕业之后,其所学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达到社会所认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三)导师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第一,导师工作室的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机制主要是将第一课堂与导师工作室结合的模式。导师作为学生未来的“引导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做好学生未来的专业规划性指导。在工作室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各工作室有其明确的专业方向和风格,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导师工作室的设置;美术学专业在基础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结合学校教学师资情况,在大二后半学期分各个导师工作室,各工作室根据老师专业方向和特点,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和讨论交流。
第三,导师工作室培養目标;作为师范类的美术学生,首先是培养优秀的职业教师,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其应具有的教师职业精神,即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专注精神、投入精神和各种优秀品质。其次培养具有实践专业技能的专业美术人才,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综合类人才。
第四,导师工作室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导师工作室改革为契机,在培养学生实践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教师素质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学习能力、数字信息技术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等,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第五,导师工作室师资;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导师工作室,工作室导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还是学生未来从事教学的标杆,导师要认真负责,用这种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导师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在工作室进行学习。
(四)导师工作室实践教学指导性意见
第一,导师工作制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导师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后进行指导和交流。导师应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临摹、写生、创作等一系列的指导,每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推荐不同专业以及相关书籍;指导学生经典阅读和文献阅读,将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使得学生获取较强的专业技能,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能力。
第二,每学期导师需提前向相关部门汇报本学期教学计划,从而系统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具体的学生应有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计划;每次上课前,应填写统一的教学日志,有教学异动应提前与教学部和美术系沟通;每个学期需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量和要求,并且老师要进行专业指导和点评。
第三,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各类展览;以及鼓励以工作室名义进行展览交流。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教师素质大赛,提高其作为未来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四,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正常课程后,导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与导师一起参与研究课题,利用寒暑假期间,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制定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学生内在艺术涵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提升学生整体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的专业和学术发展之路。
第五,每位导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对学生认真负责,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引领。
二、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现状
培养优秀的美术专业教师,仅靠课堂知识教学与文本知识学习还远远不够,实践教学才是有效提高学生美术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正因如此,各地方高师院校还应进一步明确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导师制教学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联系学校、实习基地等多方院校,加大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力度,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高的美术专职教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学校越来越意识到美术课程在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教育界对高素质美术专职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教育界的需求,也为了促进自身发展,各地方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就现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寻找其缺点与漏洞,并在其基础上完成创新,融入导师制教学,创建出较为完善的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但就我国现阶段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分析,各院校对美术专职教师的培养尚存在较大漏洞,培养出的教师与社会上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地方高师美术教育院校还应充分发挥导师制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就业率。
(二)我国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结构存在问题
传统高师美术教育主要沿用美术专业高校的教育模式,无论从学生理解能力还是院校教学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适配性缺失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高师美术教学的基础课普遍在大一学期进行,枯燥而乏味的理论基础学习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教学知识的传授变得更加困难。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专业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超出理论教学,这使得学生理论基础掌握不完备,不利于后续实践教学的高效运行。我国高师美术教学中,也存在美术教学“过度高雅化”的现象,即教师在进行专业指导时更偏重于庄重、高雅的美术教学,忽略了乡土与民间美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美术知识掌握过于片面,也使后续教育学习乃至学生综合发展受到阻碍。事实上,实践教学与高师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联系都十分紧密,高师美术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导师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加大对学生教育专业化与一体化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才能确保学生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确保实践教学的高效进行。
2.师资力量尚不充足
顾名思义,导师制教学模式的主体是高师专业教师,因此提高高师美术实践教学水平,还需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加大对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确保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与指导。受教育界对美术专职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影响,高师美术专业也扩大了学员招收量,而教育规模的扩大使教师资源缺失的现象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受教学收入、补助力度等多方因素影响,许多高素质美术人才并不愿意担任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这也加重了高师美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缺失。
3.教学方法仍待完善
各高师院校需明确一点,教育方法的创新永远在高师美术实践教学改革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现阶段高师美术教学中大量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使得美术教学缺乏科学保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效果。首先是艺术融合方面,指导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课堂与实践教学中对其他艺术的融入较少,甚至有部分教师抵触其他艺术的出现,这会降低学生美术专业技能与时代文化理念的融合效率,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是教学时间安排方面,我国高师院校多采用实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通常在第七学期为学生安排一月到两月左右的教育实习,过短的时间无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掌握水平,也弱化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临近毕业,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能力保障,但表面化的实践教学无法让学生真实融入职业学习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也十分受限。最后是教学指导方面,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未来教育工作中,但由于高师院校与教师仅侧重于学生技术培养,与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机构联系不够紧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出现分化,使实践教学失去其本身意义。
三、地方高师美术教育导师制实践教学有效改革方式
(一)提高教師综合教学水平
想要充分发挥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首先要从教师教学水平方面入手。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拥有较强专业技术,其道德水平、创造能力与指导能力也是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各地方高师美术专业指导教师只有从自身入手,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中导师的综合引导作用,才能为教育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专职教师。实际上,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教师素质的熏陶,教师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与教学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占据着教学主要地位,各美术专业教师还需加大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力度,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展现自身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教师需着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提高学生实践知识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增强实践教学效果。考虑到美术专职教师的工作环境,高师美术专业学生成为职业教师后难免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因此教师还应以自身为媒介,向学生传输豁达、坦率,机智、果敢等优秀品质,为学生长远发展创造良好基础。为提高导师制实践教学质量,各指导教师还需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所思所想,对其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掌握程度进行明确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技术水平与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出积极乐观、精神饱满的状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教学的信心,体会到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实践学习中。
(二)更新实践教学方式
传统型理论说教的教学方式不仅与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脱节,还可能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在地方高师美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学习中。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主要目的是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未来工作,减少学生面临工作的迷茫与无措,为高师院校教学在社会与教育界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导师制实践学习模式中,各专业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传道、解惑”的职能,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导师制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片面、突兀的,专业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每一环节、每一因素对学生实践的教育意义,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流于表面,各专业级教师需在更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理念的更新,以更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实践教学,全面更新教学方式。以教育实践信息教学为例,教师要打破以往说教式讲授的形式,采用新型方式,拓展学生知识信息来源,如推荐美术教学相关的杂志与书籍、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教学相关活动,并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美术教学著作或理论研究成果分析讲述相关课程,刺激学生学习一线美术教师的优秀品质与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与工作的发展方向,为后续实习与工作创设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与人之间都无法避免交流,因此各专业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高师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在校内面临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就业中面临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交流;工作中面临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因此美术专业的学生更要具备较高的交际水平,才能与各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身发展创造交际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可与实践教学中与学生建立紧密联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定期巡视指导,一方面记录观察学生实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除此之外,指导教师需按照教学实践点划分实践学习小组,并指定某个学生作为该实践教学点的组长,负责联络实践教学点领导与指导教师,起到锻炼学生交流、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作用。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群聊、定时组织研讨会、召开主题班会等诸多方式,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践学习经验,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促进、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四)导师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第一,每学期导师需提前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从而系统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每次上课,应填写相应的教学日志,有教学异动应提前沟通。
第二,每学期学院领导进行一次中期检查,了解导师工作室的具体教学情况。导师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包括其学习目标、培养的方向、职业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后,要改变原有的毕业展览形式,改为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展览,根据每个工作室情况,让工作室和学生以最好的方式展示其成果,毕业作品同时以画册形式呈现,从而对于学生和导师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四、结语
由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和发展,使得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于美术毕业生的标准也不断地提高。在专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得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给予他们最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预其,黄玲.平衡与突破:对高师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04):82-85+110.
[2]王国燕,任淑敏.美术与设计类非全日制艺术硕士双导师制结合管理体制探索[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04):81-84.
[3]李蕾.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