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和部编版《望海潮》教材对比

2022-06-30肖蕾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柳永部编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肖蕾

内容摘要:人教版和部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选编了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笔者从插图、文下注释、栏目设置、单元设置四个角度将两版教材进行了对比,就四个角度的变化分析其原因,以达到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人教版 部编版 《望海潮》 柳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文统称《望海潮》)作为宋词中的经典篇目之一,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史料认为,这首词还是金兵南下、宋朝国祸的导火索。但抛开此些不谈,单论词本身,就是一篇值得学习的佳作,因此人教版和部编版都将其选编入高中课本。而这两版教材中的《望海潮》有哪些区别呢?

一.插图

人教版教材中,选编的配图是清乾隆年间徐扬的《姑苏繁华图》,该画又名《盛世滋生图》,是历史上堪与国宝画作《清明上河图》齐名的传世佳作。

而部编版则将《姑苏繁华图》改为南宋年间夏圭的《钱塘秋潮图》局部,主要表现钱塘江秋潮初至的景象。

《姑苏繁华图》的画师徐扬,用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耗时24年,绘出一幅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的宏伟长卷。保留至今,已是一级文物。但纵观全卷,是在反应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意在表现“商贾辐辏,百货骈阗”。

但回到文本本身,《望海潮》开篇即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结合生活经验、文下注释和史料可知,虽然“三吴”中包括浙江湖州、江苏苏州和浙江绍兴三个地方,横跨两省,甚至范围较今时更广,但后文的“繁华”,都落在后句“钱塘”一词上,也就是说,这篇《望海潮》所描写的地点是如今的浙江杭州。《姑苏繁华图》虽为名画,但与文中内容还是有略微的出入,相比之下,《钱塘秋潮图》就更为准确。原因有二:一、描绘的地区准确,《钱塘秋潮图》描绘了钱塘江秋潮初至时翻滚奔腾的景色,而《姑苏繁华图》则描绘的是姑苏城内的繁华景象。二、作品的风格准确。虽然柳永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闻名,但《望海潮》全篇却气势豪迈恢弘,从钱塘全貌表现繁华,如“参差十万人家”等句,不难读出早期宋人的自豪之感。《钱塘秋潮图》取秋潮一角,画面上上有隐约远山,奔腾白浪,小舟于其中自有“弄潮儿”的轻松感。而《姑苏繁华图》与《清明上河图》风格相似,以城市一角的人来人往,衬托城市经济之发达。《姑苏繁华图》的优秀自不必说,但相较而言,从小处着眼,自然少了一份宏伟,虽然从图上也可看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但确实没有《钱塘秋潮图》更能带给读者“豪奢”之感。三、作品的质感准确。由于纸的成熟和普及相较绢要晚很多,所以中国古代留存的国画作品中大多是绢本,《钱塘秋潮图》就是绢本,而《姑苏繁华图》是纸本。绢本和纸本的作品在观赏时差异其实极大,再加之两份作品的年代也相差甚远。清朝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色彩虽然不浓,但保留完好,更多是后人对当时场景的一种想象。而《钱塘秋潮图》作于南宋年间,距离柳永作《望海潮》一词时间并不久,再加之南宋都城临安府就在当今的浙江杭州,所以就是画家夏圭本人亲眼所见之景,更加亲切真实,如身临其境。同时,南宋北宋的战乱与《望海潮》一词之间的渊源,或许也可在画作中窥见一二。

二.文下注释

部编版和人教版,文本内容必然是一样的。《望海潮》一词,在长久的雕琢修改后,已经趋于确定。但文下注释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的变动。

(一)部编版删减

人教版和部编版的文下注释数量上是一样的,共21个,整体对比后可见共进行了五处删减。分别是(3)[东南形胜]删减为了[形胜],(8)[参差]直接删除,(11)[天堑无涯]删减为[天堑],(13)[重湖叠巘清嘉]删减为[重湖],(17)[嬉嬉钓叟莲娃]被拆分为二:[嬉嬉]与[莲娃];(18)[千骑拥高牙]删减为[高牙]。

罗列之后可以看出,删减主要分为两类,直接“删”的只有一个,而“减”占比较大。“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缩小了注释的解释范围,这同时也是一种“删”因为一些固定的文言词解释同时没有被呈现。

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二:一是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学习过这个文言知识点。这种情况在过去的教科书中也有出现,但明显此次部编版编写时界定的“之前”相较人教版要更广,如(8)[参差]除了这篇文章以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诗经>二首》一课,《关雎》中同样也出现了这个文言词:“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二是部分文言词虽然并没有学过,或在之前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予注释,但编者认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此时已经或可以自行掌握。這一点来看许多注释的删减都是出自此原因,包括前文举例的[参差]。

(二)部编版增加

部编版对人教版文下注释的增加同删减一样共八处,分别是(6)[画桥]增加为[烟柳画桥],(10)[卷霜雪]增加为[怒涛卷霜雪],(19)[烟霞]增加为[吟赏烟霞],(21)[凤池]增加为[归去凤池夸],另外,部编版还直接增加了第(11)个注释[罗绮]。

不难看出,除了第十一个以外,余下增加全部是增加注释范围,就全词来看,解释的范围扩大到了整句话句话(以逗号划分),如此,解释更加完整,学生更好把握全文内涵。但相对的,一些重点文言字词不再如以前一样同时列出,需要学生自己积累。部编版的编写,无形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义务教育阶段的部编版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单独的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还是依旧保留,但也有如高中阶段一样,扩大范围为解释整句的注释存在,并且从全学段来看,后一种的趋势随着学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依然是从教育心理学入手,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习能力,在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的时候,能够通过自习大致掌握。同时,高中的学生,学业水平也足够让学生在不借助注释的情况下完成粗浅的全文翻译,而注释在此时则更多起到规范和修正的作用。

(三)部编版修改

(1)(2)同为文学常识,部编版将其合并为一项,包含对词牌名的解释和对作者柳永的介绍;(4)[三吴]在人教版中的解释是十分模糊的,而部编版则给出了清晰的界定,笔者也是从此处清晰对插图的改编缘由;(9)[云树]在人教版和部编版的注释中给出了概念不同的解释,一个是“茂密如云的林木”,一个是“高耸入云的林木”;(12)[珠玑]除了解释更为简练以外,部编版还对[玑]单字进行了解释;(14)[三秋]也有不一样的解释,人教版泛指整个秋季,而部编版则缩小范围为农历九月,此时与钱塘秋潮时间吻合,因此插图的更换显得更为缜密;(15)与(16)合并为一,同前文所述一样,两句同在一整句中,且句式相同合并后更合理,更便于理解;(20)[图将]与(12)相同,整体的解释更为精炼。

部编版对人教版的注释的修改,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过往模糊的、错误的注释更加清晰正确;二是对人教版的注释在概念上进行修改;三是将多个注释合并为一个,或一个注释拆分为多个。

第一种情况,如[三吴]在人教版中直接注明“说法不一”、“泛指”,而部编版则写明了准确地点,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下一项注释[钱塘]在前文明确了地点之后出现,会让读者自然地确定本文描写的即为“杭州”,而[三秋]注释的修改,在学术界实则没有准确的说法,结合插图的更换,或许这种注释的修改也考虑到了整篇课文中其他部分,以达到相互呼应和严密考究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在此文的注释中只出现了一次,即[云树],笔者认为这里有学术的变更。

第三种情况的合并出现了两次,第一项是将作品相关介绍放入同一个注释中,这也有文章编排的原因,人教版作者姓名在前,此课文即为“柳永词二首”,而部编版将《望海潮》与姜夔的扬州慢编入一起,因此放入同一个注释更好。第二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在句式上看,二者相同,翻译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互文。

注释的修改,对教师的要求也提升了。一方面,如果要学生能够在预习阶段就基本掌握全文大意、有意识自主学习疑难文言字词,就需要教师在前期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从全学段的教科书来看,国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早,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也需要提前,过去或许是从高中入学开始进行,那么现如今,初中乃至义务教育阶段就需要教师有此意识,能够往此方向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只能完成基本大体上的学习,而对重难点的把握,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可以做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在理想的情况下,此时的教师授课,是在学生已经经过充分的自习后进行,所以教师的授课需要更精炼更准确更切入重点,同时,因为更多在此前被用来做基础学习的时间能够被节约,教师需要对文章进行更深层的剖析,或者引导学生做更多的课外扩充阅读,这些都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

三.栏目设置

人教版和部编版的课文,考虑到是面向16-18岁的高中生,心智都发育到一定程度,有自学能力,因此并没有设置课前的预习栏目,这是较初中部分最明显的不同。但课后的栏目设置一直有保留。

人教版的课后栏目命名为“研讨与练习”,主要形式为针对课文本身设置一些开放性创新性问题,再做一定的课外拓展。如《望海潮》一词,本身课文名为《柳永词两首》,“研讨与练习”部分就针对两首词各提出一个问题,《望海潮》提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题目本身并不复杂,教师授课时也可以围绕此问题展开,同时在创新性发散性上,也有一个明确大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此问题与此类问题来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深入学习。课外拓展部分,人教版先是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摘抄一些描写“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再给出一篇示例:《词话丛编》中片段,让学生進行赏析。

部编版的课后栏目命名为“学习提示”,主要形式为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对拓展,以及更为直接地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如《望海潮》一词在部编版课本中与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共同选编进同一课。而“学习提示”中也直接表达了编者的意图,将描写承平盛世和劫后孤城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相异的意趣。同时,对于课外拓展部分依旧保留,但并没有单独展示,而是和上文糅杂在一起。同时也更多和文本内容结合。如本文拓展了两首词的写作背景等。

相比较而言,人教版的课后栏目更侧重引导,对学生的把控性也更强,但部编版的课后栏目更清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依靠这些教材内容就可以完成自学,在此基础上,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可以拓展更多内容而不是拘泥于课文圈定的范围。

部编版相较人教版,在每个单元增设了一个单元研习任务,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来设置相关任务。本单元由于是古典诗词单元,任务设置以诵读和情感揣摩为主,这是有一定的设置依据的。诗词本就极具韵律感,节奏美的把握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本身也是极重要的部分,但人教版并没有如此设置,而是将节奏的把控作为前期要求放在单元导读中。

四.单元设置

人教版和部编版的教材中都不约而同地将《望海潮》选编进高中课本,但却又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单元设置。

人教版将其编排在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二首中,同课的另一首是柳永的另一篇传世佳作《雨霖铃》。在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明确指出学习的主要主题是“宋词”。选编的课文也从宋词两大词派入手,选择了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各两首。从必修四的课本全篇来看,这八首词是该本学习阶段的全部诗词含量。

部编版则被编入选择性必修下册,按照时间推算,比人教版学习时间稍晚。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典诗歌,范围较人教版进行了扩大。同时,在课文编排线索上,除了人教版的风格词派线索之外,还加入了时间线索。第一课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和《楚辞》中各选编一篇经典文段,然后根据时间线索,看这两大源头分别在文学上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在现实主义上选编了汉乐府中《孔雀东南飞》作为第二课。第三课的时间线索是唐朝唐诗,但也选了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作品。在第四课宋词板块,虽然柳永与姜夔同属婉约派词人,但如前文所述,《望海潮》的气势已经极为雄浑豪迈。

同时,从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全本来看,除了第一单元为诗词单元外,在课本最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诵读单元,以此来看,部编版的古典诗词含量是多于人教版的。

人教版在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把握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体会音乐之美。这是对学生的智育和美育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美育更多是依托智育发生的,必然,词本身就是文学性极强的作品,即使在当时是作为曲传唱,也不可否认。

而部编版的单元导读,并没有对节奏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一部分,如上文所言,调整到单元最后的研习任务板块中。部编版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要求学生从了解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并对学习主旨命名为“诗意的探寻”,“诗意”,我们可以将它规划到文学的范畴,也可以规划到美学的范畴。但总体来说,对于学生的美育也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是并没有人教版的单元导读部分那么明确清晰。

从插图、文下注释、栏目设置、单元设置四个部分分析来看,人教版和部编版两个版本的课本有先后之分,部编版在人教版的基础上确实做了非常的变动,这些变动有的好,有的现阶段来看还需要和教师学生进行更长时间的磨合。

部编版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无形间的,且不仅仅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总体来看,笔者认为这种趋势是很好的,教材的编写有意识将基础教育阶段整合起来,环环相扣,以达到更高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侯加顺.部编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春》的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1(08):98-99.DOI:10.16692/j.cnki.2021.08

[2]韋露,李若兰.人教版与部编版《归园田居·其一》注释变化下的教学探究[J].贵州教育,2021(19):15-17.

[3]朱欣欣.《姑苏繁华图》中的桥文化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2):50-52.

[4]刘雍.同文异图:人教版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插图对比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7):143-148.

[5]沈磊.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从《望海潮》看柳永词的大格局[J].语文天地,2020(34):27-28.

[6]高尊平.柳永词的“俗”与“雅”——兼析《望海潮》和《雨霖铃》[J].中学语文,2019(18):81-82.

[7]符笑一.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谈谈《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城市景象[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02):22.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柳永部编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柳永的词
一个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