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
2022-06-30韦彩珊
韦彩珊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探索创设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合理投放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参与尝试自己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平时积累的经验出发,根据幼儿发展的水平,从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合理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等方面展开叙述。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幼儿的主体性
区域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其本身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止与娱乐玩耍,背后更蕴含着幼儿通过游戏模拟以此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一些技能,激发幼儿探索未知、发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活力。比如说很简单的搭积木的游戏就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智力和动手能力,而一旦搭建成功,又会激励幼儿的成就感和挑战更高难度的勇气。同时在这种区域活动中应该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这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才有利于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即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活动区设置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图书区、美工区、益智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建构区、科学区、角色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利用特定的空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又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桃树、柳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袋里装上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等,总之, 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
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
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
(一)主题性区域投放材料
结合主题的开展投放相关材料,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重溫了集体活动的知识,使原有的经验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提升。在阅读区可投放本周语言活动的故事图片、幼儿用书、头饰,手偶等;在美工区投放糖纸。如在《甜甜蜜蜜》的主题中,各种各样的糖吸引了幼儿的视线。在美工区,糖纸成了主要的材料,大家拿着比大小、拿它来“包糖”、拿它来贴画。孩子们在活动中继续探索着,发现着,从中感受着糖纸带来的乐趣。
(二)公共区域投放材料
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在投放材料要仔细观察、分析孩子的情况,力求寻找一些适合他们的游戏材料,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有趣,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程度。随着主题地开展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添加或更换。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在生活区投可以放豆子。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了一些豆子、勺子和碗,请他们将豆子舀进小碗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提供了豆子、勺子和玻璃瓶,要求将豆子舀进玻璃瓶中,难度又有所提高。对于能力更强的孩子提供了豆子、筷子和碗,要求将豆子夹入碗中或再增加难度可以用筷子将豆子夹入瓶中。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就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
(四)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区域
教师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活动,不能干涉,到阅读区还是到操作区,一定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各方面经验也不同,从而他们的行为倾向也不同。有些孩子喜欢交流,他会到语言区;有些孩子喜欢搭建,他会到建构区;有些孩子喜欢色彩,他会到美工区;有些孩子喜欢模仿,他会到表演区;还有些幼儿目的性不强,在活动前不知道该去玩什么,这时教师要随时引导,帮助幼儿选定自己的活动。
(五)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有些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教师才能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为下-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总之,区域活动教育作为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自由探索,更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操作,在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中,要充分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地制宜地根据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和水平、自然科学和季节特点,诱发其观察探索问题习惯的养成,萌发其探索的欲望,让幼儿以主体的身份在各种活动中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