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2022-06-30郭文驹王培松
郭文驹 王培松
摘要:实践证明,破坏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制裁”。从认识到實践这一过程中,人类以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之道,出现了以多媒介形式表达环境保护的隐喻现象。文章以中国新漫网中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作为研究对象,从概念整合的认知视角出发,探究该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主要围绕两个隐喻主题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利用受损环境倡议环境保护”,并通过视觉模态,辅以文字模态构建多模态隐喻意义。以福科尼耶与特纳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能够使受众更清晰地理解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模式,揭示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传递的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关键词:概念整合;多模态隐喻;新闻漫画;环境保护;意义构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12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MTI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GYYJ2020-14。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只是隐喻的外在形式[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学者从单一的隐喻研究开始转向多模态隐喻研究。福尔切维尔是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早期代表学者,该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了广告中的图像隐喻,为多模态隐喻研究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完善,我国学者开始分析广告[2]、新闻漫画[3]、绘本[4]、形象片[5]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但其研究问题多数侧重于多模态隐喻的表征方式与隐转喻关系等,对多模态隐喻构建过程的研究关注较少,因而文章将从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展开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环境治理已是党和国家聚焦的重点问题。文章选以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概念整合模型,帮助受众更好地感知新闻漫画中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并发现环境保护类新闻漫画的隐喻意义。
二、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福科尼耶和特纳在心智空间的基础上提出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框架是由说话人的认知背景构建,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交流与思考时,为实现局部理解与行动目的而形成的概念集[6]。在认知过程中,框架与心理空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在于激活长期存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概念整合模型(见图1)的心理空间分别由输入空间、类属空间与整合空间构成,这四个心理空间相互协同,交互映射产生出具有新生意义的层创结构。在该模型中,四个圆圈代表着经验交流时形成的心理空间,其中内含的实心点代表心理空间的显性成分要素,实线为元素之间的跨域选择。在概念整合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提取出始源域与目标域的关键元素,执行一一对应的跨域映射,并在类属空间形成了两个输入空间共同的相似组织或结构。同时,输入空间由于受语言环境和认知背景的影响,也会有选择性地将部分元素映射到整合空间。在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等认知操作,抑制旧联系,产生新联系,最终将部分元素上升到具有新生意义的层创结构[7]。高度抽象的层创结构是概念整合过程通达的核心,层创结构的浮现实现了自身经验与认知机制的在线构建过程,也对创造性思维的生成提供了阐释力。
三、概念整合视角下环境保护类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文章梳理了中国新闻漫画网的75篇环境保护新闻漫画,总结发现,新漫网中的环境保护新闻漫画大致围绕两个主题传递环境保护的隐喻意义,分别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利用受损环境倡议环境保护”。下文将依次选取这两个主题的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一)人类的社会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不良的社会生活行为会危害生态环境,使环境遭受重创。在“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大多数漫画家利用人类不良的社会行为展开环境保护话题,如大量开发耕地、过度放牧、企业污染、开发旅游区等行为。下文将从企业集群排放的秽物,即企业污染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多模态隐喻意义构建的动态过程,帮助读者从不同模态理解漫画的隐喻意义。
如图2所示,从视觉模态来看,左侧是一名掀开绿色挂毯的男士,他手持放大镜寻找着三个头戴黑烟囱、手持黑水管的人。其整合模型如图3,黑烟囱、污水管、绿毯以及放大镜等显性要素构成了输入空间1,构建了几名男士“躲猫猫”的场景。而从文字模态来看,文字则帮助读者明确了漫画中的人物身份。身上印着“环保部”,对话框标有“未上报”字样的是检查人员;头戴着黑烟囱、手持黑水管的人代表“散乱污”企业集群;放大镜象征着“督查”。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结合漫画标题“无处可藏”激发读者联想到企业乱排滥放、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形成了输入空间2。上述两个认知场景融为一体,构建出环保部门透过虚假的环保“绿毯”督查未上报的“散乱污”企业,即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形成了映射关系:掀开挂毯的人物映射环保部门、黑烟囱映射大气污染企业、污水管映射水污染企业、绿毯映射环境保护造假现象以及放大镜映射监督检查。基于类属空间“有害问题应尽快解决”的共有结构,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内的元素被多重整合,多重关系被压缩,形成了整合空间。比如,“躲猫猫”场景中,手持放大镜的人与环保部的关系,黑烟囱、污水管与污染企业共有的危害性等,产生出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环保部门是“躲猫猫”游戏的寻找者,“散乱污”企业则是游戏的藏匿者,环保部门掀开假象绿毯,寻找“散乱污”企业,以解决环境问题。读者根据这一多重逻辑关系进行认知运作,推导出层创结构:只有解决企业污染问题才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可以得知,漫画作者通过这幅漫画展示了环保部门与政府整治“散乱污”企业的决心,显现出企业污染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性,也表达了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得以解决的美好希望。
(二)利用受损环境倡议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也有部分漫画通过已受损的环境倡议环境保护,表达隐喻意义。
如图4所示,受损环境为一片沙漠与遍布的树桩。从视觉模态来看,漫画中有沙漠、树桩、绿叶与戒托,沙漠和树桩的荒芜与绿叶的生机盎然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整合模型如图5所示,沙漠、树桩、绿叶和戒托构成了输入空间1,上述显性要素分别映射输入空间2中的目标元素:受损环境、植被与生态系统。而在文字模态层面,漫画的下方附有文字“未来比珠宝更宝贵的是……”。单从视觉模态角度无法识解该漫画的隐喻意义,因此该文字模态的作用在于辅助视觉模态加以解释说明,帮助读者明确受损环境与珠宝的联系,激发了读者构想出在未来比珍珠更宝贵的就是环境。在概念整合的认知模型中,显性要素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会保留源域概念图式的固有特性。比如,在图5的整合模型中,输入空间1中沙漠和树桩的位置曾是一片森林或植被,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了沙漠化的后果,映射着如今的受损环境;绿色的叶子映射着植被,环拥着绿叶的戒托映射与绿叶处于同一范畴的生态系统。同时,漫画作者将昂贵戒指的作为隐喻载体,也凸显了生态环境的宝贵性。因而以上显性要素协同文字模态构成了具有相似特性的输入空間2。由输入空间1到输入空间2的跨域映射中,部分元素形成了具有共同结构的类属空间——“生态系统失调”。此外,在认知运作中,输入空间的显性要素也会与读者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印证与匹配,最终有选择性地归纳到整合空间。沙漠和树桩、绿叶与戒托这两组关系的对比也暗示了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若环境受破坏,生态系统将难以修复。新生意义在层创结构由此产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该漫画呼吁了人类应重视环境保护,避免砍伐引起的生态破坏,珍爱自然环境,才不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四、结语
文章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了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模式。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四个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展示出隐喻映射的动态过程。隐喻意义的传递并不是直接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单项映射,而是基于域与域之间的相互识解,构成了多项的、动态的映射过程。此外,在分析环境保护新闻漫画时,发现此类漫画多数围绕两个主题,即“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利用受损环境倡议环境保护”建构隐喻意义,以视觉模态为主,辅以文字模态。视觉模态帮助读者直观地感知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漫画中的事物的隐喻关系。而文字模态多用以补充说明,协同视觉模态明确环境保护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意义。
参考文献:
[1] 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0:8-10.
[2] 蓝纯,蔡颖.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海飞丝广告为例[J].外语研究,2013(5):17-23.
[3] 刘熠,刘平.新闻漫画中“贫困”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419-427.
[4] 赵秀凤,李晓巍.叙事绘本中“愤怒”情绪的多模态转—隐喻表征:认知诗学视角[J].外语教学,2016,37(1):10-14.
[5] 潘艳艳,张辉.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1):10-19,112.
[6] 福科尼耶,特纳.概念整合网络[J].认知科学,1998(22):133-187.
[7] 福科尼耶,特纳.概念整合网络[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360-419.
作者简介?郭文驹,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王培松,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教学法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