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类媒体转型的层级与思路探究

2022-06-30杨蕾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新媒体时代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发展面临的压力增大,老年类媒体(报纸、期刊)如何实现转型创新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采用类比、引入实例的方法,分析老年类媒体所面临的网络冲击、信息分流、人才不足等转型困境,得出老年类媒体要实现传统与新媒体传播并举、转型须分层级分步骤走的结论,提出全员树立转型意识、加快人才梯队构建、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等建议,旨在探索和指导老年类媒体从业人员摆脱固有理念和思路的限制,激发转型活力、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老年类媒体;转型困境;转型层次与思路;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114-03

一、无处不在的新媒体

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新媒体借助智能手机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众多手机APP的出现,使得其灵活性和移动性特点更加显著。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传播渠道更加丰富,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媒体介质也发生了变化,从最早的手机报转变为现在的多出口客户端。

同时,传统纸媒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单向传递信息的特点,与受众的互动较少,反馈周期较长,而新媒体则实现了即时的双向互动与反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从而使信息服务更具个性和特色。每个人借助新媒体平台都能够发布和获取消息,因此受众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息接收者的身份,转而成为信息生产者和发布者。

二、老年类媒体的转型困境

老年文化产品,包括报纸、期刊、书籍等都是老龄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老年受众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变化来看,他们的远期记忆更为持久,过去喜爱的事物现在依然喜爱,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与时代脱节,有在思想上永葆青春的追求,所以也有探究新生事物的热情[1]。同时老年受众对保健养生、延年益寿方面的资讯与动态非常关注。老年文化产品,不仅要体现服务功能,也是文化认同与传承的载体。

老年类媒体是老龄化时代的产物,是基于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字号大、信息简短、关注时政、生活指导性强等)而产生的文化商品。对于老年人获取信息来说,报纸、期刊有以下优势。

首先,避免海量资讯的干扰,由媒体精选和筛选出体现其风格的信息,为老年受众节约信息筛选时间,实现精准阅读。

其次,方便保存和梳理信息。老年类媒体多数以提供养生保健、文体娱乐、居家生活方面的资讯为主,因此受众普遍有收集、保存剪报的习惯。

最后,纸质阅读更利于保护视力与颈椎,减少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对健康造成的伤害。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报刊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但却没有一张针对老年人的报纸。1984年5月,中国第一张老年報——《老人报》在广州创办,紧接着《陕西老年报》《晚霞报》《晚晴报》《云南老年报》等逐渐创刊。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办起以中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报刊,全国现已有30多家老年类报刊。

(一)获取信息途径发生变化

当前,传统纸媒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这会对行业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老年类媒体的竞争力下降。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其信息获取具有便捷性和碎片化的特点,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2]。

相较于纸媒对信息的单向传播,借助新媒体能够实现双向互动,新媒体凭借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使传统纸媒的大众传播影响力大大削弱。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新媒体的信息处理速度更快,可以充分保证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另外,新媒体还可以覆盖更多的领域,而且在信息资源上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性的特点,这也会对传统纸媒造成冲击。而纸张价格一路飙升,报纸的印刷成本增加,报纸不得不提高售价。而从新媒体获取信息大多是免费的或收费低廉,很多人就放弃了报纸阅读转而拿起了手机、打开了电脑,选择电子阅读模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而据全国老龄办的一项统计,每6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手机网民。

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得益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老年群体联网、上网、用网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发展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显示,有62.34 %的被访老年人会利用网站、手机APP等工具核实信息真假。互联网时代、后疫情时代,催生了更多每天依赖手机获取信息的老年人的出现。

(二)信息生产分流

多元化传播(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是造成信息生产分流的主要原因,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阻力。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迅速挤占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报纸似乎被束之高阁,受众阅读的耐心也变得不足。

自媒体的出现削弱了信息发布者的权威性,借助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等,就能实现信息的快速发布和传播,这也是造成信息生产分流的根本原因。如果纸媒难以认识到新媒体在信息分流中的特点,未能改变固有的传播方式,则在未来发展中会遇到较大的挫折。事实上,全国的老年类媒体都面临发行量断崖式下滑的局面,即便已经在新媒体建设上先行先试的老年报,依然无法实现新媒体运营的收支平衡,虽在不停地投入,却收效甚微。同城媒体,不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都在与老年类媒体争夺受众资源。老读者在老化,新读者还没有培养起来,一时之间媒体与受众再无密切联系,甚至连受众在哪里都是个问题。

(三)打破传播定势,转型较慢

新媒体时代,专业人才缺失也是老年类媒体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纸媒行业人才局限于文字采写,对于新媒体的了解不足,难以协调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无法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当前传统纸媒的发展环境难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多家老年报的人才结构来看,占据主体地位的还是为纸媒供稿的采编人员,新媒体部门的人员都是从原来的采编岗位抽调而来,业务转型需要时间。

同时因为新媒体运营投入大、产出小,处于亏损状态,报社暂时摆脱不了对纸媒的依赖,发行报刊带来的稳定收入还是老年类报刊存活的根本。新媒体好比从老树上抽出的新枝,其营养还是源于老树,老树的枯荣决定着新枝的发展。

三、传统老年类纸媒转型的层次与思路

(一)拓展新传播途径,发掘新受众群体

首先,应该以个性化发展为主要方向。改变单一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有助于扩大传统纸媒的影响范围,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这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为此,应该以个性化发展为目标,真正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逆流而上。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纸媒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和可信度优势等等,而且技术团队相对成熟。传统纸媒应该注重不断整合自身优势,同时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加快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进程。传统纸媒要善于用新媒体的方式呈现相应的内容。例如,用短视频的方式反映公园晨练大军中老年人的矫健身姿会更加生动。因此,在报道策划上要统筹文字和视频采编队伍,各自发挥优势特长。两支采编队伍都应该认识到当前受众结构的差异性,按照不同的年龄、学历、生活背景对受众进行分类,在找准突破口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内容。

其次,老年类媒体应该以多元化发展为基本方向。尤其是要借助平台优势逐步实现改革创新,认识到市场和技术等要素在传统纸媒转型中的作用,明确当前工作内容的主次,在做好纸媒生产的同时,让报纸新闻变得可听、可视、可参与,借助新媒体强化宣传效果,融入老龄健康产业、文化产业,通过产业合作的形式增强发展动力。

(二)倡导“慢”生活、优化“深”阅读体验

人们在碎片化时间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虽然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但是其精度和深度不足,快餐式的信息难以发挥舆论引导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而传统纸媒在权威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应该以精深报道为重点,深入解读信息背后的内容,避免只是对相关内容的简单陈述。比如报道新闻事件应该注重对事件的长期跟踪,总结事件背后呈现的社会问题,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事件分析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应该全面呈现事件的原貌及深层价值,进一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3]。信息可视化也是做好精深报道的基本前提,传统纸媒除了以文字形式呈现报道内容外,还应该做好文字视觉化处理,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帮助读者更加快速地获取新闻事件的重点,从而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纸媒的影响力。尤其是信息图表的运用,可以为读者带来立体化的阅读体验,感官刺激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三)树立融合意识,提高融合质量

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二次融合,是当前传媒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类媒体更应该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或是发展自身的新媒体平台,或是与主管主办单位的平台合作,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率,创造共赢的局面。

首先,应该注重产品的融合。除了不断优化内容外,还要注重服务的升级,全面革新当前的产品形态,用全新的语言,如网络语言、视频语言传播信息,让老年受众充分适应并享受智能化生活。在维持纸媒发行量的同时,积极开发数字化产品,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数字化平台。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形成互联网思维,注重改善老年受众的阅读体验,真正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传统纸媒传播实力的增强[4]。应该以沟通渠道和支撑平台为基础,促进纸媒产品的市场融合,实现各领域媒体资源的高效整合,提高自身的品牌化程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始终保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其次,应该注重深度融合。全国30多家老年类报刊,多数都是当地报业集团和传媒集团下的子报子刊,如《老年日报》隶属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快乐老人报》是潇湘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子报、《云南老年报》也从老干局系统转到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麾下。新闻体制改革催生的这一变化,对于老年类媒体在新闻理念和传播技术上来说是重要的变革,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融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与当地的大老龄、大健康产业融合,因为老年类媒体的受众就是健康需求最旺盛的群体。二是与报业集团的发展相融合,借助报业集团的高起点平台、强大的宣传阵地优势、先进的传播技术,发挥老年类媒体的资源优势,做好垂直内容,借船出海,从而增强自身的转型成效。

(四)加快专业人才梯队的构建步伐

在新媒体时代,还应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全媒体人才,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在转型发展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当前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特点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除了要强化传媒行业专业技能外,还要让从业人员树立互联网思维,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与新媒体的融合度,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5]。打造新闻“特种兵”,既能玩转视频拍摄、剪辑,又能写出高质量的见报稿件。增进传统纸媒行业人才和新媒体行业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分析当前的传媒大环境,在经验交流当中实现共同提高与进步。

(五)提高讲出好故事的专业本领

传统纸媒应该转变“渠道为王”的观念,以“内容为王”作为自身转型发展的指导理念,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的活力。尤其是当前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新媒体平台存在较多的虚假信息,如何鉴定信息的真伪并保证报道内容的质量,成了纸媒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严把内容审核关,树立政治家办报的意识,严格执行纸媒与新媒体的审校制度,明确内容的来源,做好充分的调查,防止虚假信息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6]。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共同优化,实现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老年受众的阅读体验和服务水平。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老年类媒体探索转型发展道路的紧迫感要加强、步伐要加快,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挥老字号媒体的优势,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诸多挑战。由于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较强,同时还存在信息生产分流和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間被进一步压缩,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应该通过拓展新传播途径、发掘新受众群体;倡导“慢”生活、提高“深”阅读体验;树立融合意识、提高融合质量;加快专业人才梯队的构建步伐,培养“特种兵”型记者;提高讲出好故事的专业本领等方式,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找到合适的转型发展路径,为传统纸媒注入新的活力,融入大健康产业的蓝海。

参考文献:

[1] 张岩松.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48-155.

[2] 李雪.传统纸媒如何走好深度融合转型之路[J].新闻文化建设,2021(6):44-45.

[3] 刘慧敏.传统纸媒向新媒体转型的策略探析[J].中国市场,2020(29):68,80.

[4] 杨幸慈.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战略转型问题及对策探究[J].记者观察,2020(15):151.

[5] 贾楠.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纸媒转型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5):62,64.

[6] 廖天翊.传统报纸媒体融合战略转型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20(3):79-80.

作者简介?杨蕾,本科,主任记者,采编部主任,研究方向:老年媒体。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