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持续发展之路探索
2022-06-30于琴琴
摘要: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音视频资料的数字化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在抽样调查过程中发现,山西广电系统音视频资料不仅收集成效不好,而且存在大量流失的现象,重点是媒资管理系统建设,全省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数字化水平低,导致音视频资料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低。在调研上海、北京和浙江音像资料馆后,发现山西落后太明显,差距较大。文章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山西特有的历史文化成果,在学习他人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一方面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多途径收集资料,丰富馆藏,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引进人才,建立媒资管理系统和蓝光云存储系统的观点,探索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持续发展路径。旨在为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的发展提供参考,更好地实现音视频资料的价值。
关键词: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媒资管理系统;数字化;蓝光云储存;持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9-019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发展数字经济,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同时,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大数据的影响越来越深远,音视频资料作为历史史实的见证和重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后,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先进水平。如何在数字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下,探索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的发展之路,对山西音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提高服务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山西音视频资料发展现状
通过对山西电视台、太原市电视台、吕梁市电视台、山西音像资料馆等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资料收集整理机构抽查了解的情况看,山西广电系统音视频资料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音视频资料大量流失
山西广电系统中大部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均没有保存任何音视频素材的习惯,在编辑完成作品后,素材当场全部删除,成品也主要是保存新闻作品,而且存储方式主要为录像带。山西电视台在卡带存储时期,卡带基本分散在个人手中,单位没有集中管理。发展到半导体存储P2卡①时代,个人无法保存,单位也没有保存,只保存了一些纪录片的素材。后更换拍摄设备,使用索尼蓝光相机,但由于存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仅山西电视台新闻中心使用蓝光保存数据,数量少,没有形成规模使用,存储下来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整个山西广电系统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缺乏资料收集、整理和保存意识,造成大批素材和成品永久流失。
(二)音像资料收集成果差
山西音像资料馆作为全省唯一一家拥有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国内外音像资料职能的部门,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各省资料馆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之时,脱离本职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远远落后于全国先进馆,资料收集成效不好,馆藏水平低。截至2012年,仅有文艺故事片330部(600盘),专题片191部(328盘),总计时间长度为8000多小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且有部分山西新闻联播内容。这些音视频资料反映的内容,时间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没有新的内容补充,馆藏内容单薄、数量少,优秀作品为数不多。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音像资料馆没有开展资料收集整理的相关工作,资料收集工作仅停留在采集省广电局内部会议图像和视频层面,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
(三)资料存储方式落后
目前,山西广电系统大部分音视频资料的存储方式还停留在磁带保存层面。传统的录像带,一方面对存储环境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对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保存不当,胶带会粘连在一起,出现断裂、磁粉脱落等现象,修复技术难度大,甚至可能永久无法修复;其次,必须避开有吸磁性能的物体,如电视机、计算机、吸铁石等;最后,存储环境也要保持干净,不能有粉塵污染。另一方面,使用不便且重复利用率极低。用录像带保存,存储量有限,存储成本高且检索困难,录像带每看一次,讯号就会衰减一次,时间一长,画面的清晰度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后期的观看效果,且长时间不播放的话,容易造成枯带现象[1]。目前,山西音像资料馆的所有音视频资料均保存在录像带中,由于录像带的保质期为15年至30年,且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录像带被随意堆放在墙角,导致这些音视频资料存在永久无法修复的风险。
(四)媒资管理系统几乎空白
全省104座电视播出机构,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除山西电视台的新闻制播中心、太原市电视台、吕梁市电视台等少数播出机构建成媒资管理系统外,全省广电系统其他播出机构媒资管理系统建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不论是制作素材还是播出成品,均没有实现数字化,达不到资源共享的效应。
(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率低
山西电视台从建台至今,除满足台内制播需求外,社会和经济效益利用率极低。社会效益方面:2010年,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号召,向西藏和新疆电视台分别捐赠8集电视剧《百团大战》;2012年,向彭真同志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捐赠《彭真和他的农民朋友们》DVD光盘。经济效益方面:2013年向某个电影剧组出售有关申纪兰的影像资料。
二、发达地区音视频资料发展情况
近30年来,在数字化背景的催发下,发达地区的音像资料馆拥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凭借丰富的史料资源,通过建立媒资管理系统,对音视频资料的收集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以上海、北京和浙江馆为例进行分析。
(一)上海音像资料馆是全国媒资管理系统建设的专业机构
成立于1984年的上海音像资料馆,从建馆初始就通过多种渠道,采集海内外各类音像资料,到目前为止拥有近百万盘馆藏,并且对旗下的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的所有音视频资料实施管理,持续不断地积累初始资料。
一方面,上海音像资料馆将媒资管理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来和上海电视台播出以来,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资源均被上海音像资料馆收藏,在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基础上建立的媒资管理系统,不仅供内部使用,而且上海音像资料馆还积极探索对外服务模式和产业链拓展,通过多屏合作、提供媒资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服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将媒资管理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另一方面,上海音像资料馆所有的资料经过版权确权后,不仅供其内部各频道、频率使用,且最大化发挥了公益服务的作用,为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影视集团等提供原始素材服务。2010年,上海音像资料馆助力《东京审判Ⅱ》,提供南京大屠杀影像;与纪录片中心合作,拍摄部分纪录片:2017制作电视纪录片《寻找饶家驹》;建设中国百年抗疫历史影像库,与纪录片中心合作,完成《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2019年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纪录片中心共同策划《彩色新中国》,为献礼上海解放70周年,与纪录片中心等策划《上海解放一年间》。
(二)北京音像资料馆已经建立起标准的媒资管理系统
北京音像资料馆目前库存音像资料达3万余部集、7万余盘片,馆藏媒体资源丰富,收集面广,种类齐全,囊括《国家广播电视电影行业标准》规定的各种类型。凭借丰富的馆藏,北京音像资料馆一方面通过对1995—2005年北京地区广播电影电视精品的收集整理,制作发行了《声屏华彩》,整套作品收录了电影38部、电视连续剧66部、经典回顾7部、获奖广播节目93个、电视节目66个,共约2000小时。另一方面,在2009年建成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并逐步实现了音像资料的数字化保存、迁移,2012年对所有数字化资料进行精准编目,使归档、检索、调用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大量视音频资料存储、再利用的问题,通过长期积累,收集到的图像、声音、文字等珍贵资料能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三)浙江音像资料馆先进的数据存储方式
蓝光,也称蓝光光碟,是DVD之后下一时代的高画质影音储存光盘媒体。目前,蓝光存储是浙江音像资料馆主要存储资料的方式。蓝光存储提高了光盘的存储容量,非线性编辑,检索容易,可直接定位某个时间点,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且存储时间久,稳定性强,音视频资料不易丢失[2]。
浙江音像资料馆在拥有大量馆藏的基础上,建立了蓝光媒资管理系统,系统化、科学化的编目使检索方便、快捷、高效,可直接检索到某个视频的某一秒。与此同时,体积更小的存储设备SD卡②也是浙江馆使用的一种存储方式,因其便于携带、数据传输速度快等优良特性,在馆内广泛应用。将SD卡集中保存到修建的库房中,随着资料越来越多,库房存储空间有限,存储成本也越来越高。浙江音像资料馆将目光瞄准了云存储,目前已建立云架构的智能媒资存储系统,下一步打算利用中国蓝云,做云架构。使用云存储,在拥有无限大的存储空间的同时,可以实现存储自动化,达到管理者和用户互联互通的目的[3]。
三、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的发展之路
山西与上海、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的资料馆比较,差距非常明显。在学习借鉴全国优秀资料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从以下两方面出发,探索山西广电音视频资料的发展之路。
(一)两手齐抓,收集资料,丰富馆藏
一手立足本职,自给自足,尽可能多地采集音视频资料。一方面,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大批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山西音像资料馆应尽快重拾资料馆职能,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一支专业的策划拍摄队伍,通过自采的方式,做好对共和国将领子女、革命老兵、烈士家属等人的采访工作,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收集山西红色革命事迹,将红色经典作品流传下来。在增加馆藏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媒体和各种拍摄机构提供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另一方面,凭借自身优势收集整理全省广播电视电影行业各频道、频率有价值的节目、栏目资料和影视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科学化编目,经过版权确权后,做到资源共享,互连互通,提高资料利用效率。可以参照上海音像资料馆的做法。
另一手打开通道,借助外援,拓宽资料收集途径。山西的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从古至今一直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文化方面硕果累累。一方面,通过发布征集通知、民间捐献、有偿收购等多种手段,打开向全省收集资料的通道,将省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各行业有价值的精品音视频资料收集整理,重点是将目前已知的散落在广电退休职工手中的广播、电视录像带收归资料馆,进行统一的修复和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与国内外优秀资料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交流、采买等多种手段,引进更多的珍贵资料,丰富馆藏内容。
(二)两腿走路,加大投入,引进人才
丰富的资料要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蜕变成文化产品,否则就会变为一堆废纸。山西音像资料馆应凭借自身的政治优势,争取政策扶持,尽快申请专项经费立项。
一条腿迈向人才兴馆之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引進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依托人才孵化基地、高校等有关单位,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等各类专业人才,建立专业技术团队,为资料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岗定职,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另一条腿迈向科技兴馆之路,投入资金,购买专业技术设备。一方面,建立山西音像资料媒资管理系统,以现有的影音资料为基础,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时抢救修复[4],学习上海、北京音像资料馆的编目经验,进行科学编目,达到音视频资料长期保存和重复利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开展版权确权工作,减少因侵权造成资料使用方面的困扰。另一方面,淘汰传统资料存储模式,学习浙江音像资料馆在资料保存方面的经验,用蓝光存储代替传统的录像带,在增强资料存储能量的同时,确保资料存储的稳定性,一些重要的音视频资料或文档文件可以使用蓝光保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能够降低资料重复利用的成本,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云存储是未来资料存储的主流途径,在资金持续保障的基础上,能逐步建立云架构、智能云媒资管理系统,实现云储存模式。无限大的存储空间,不仅可以供内部资料存储使用,而且可以用多余的空间提供租赁服务,产生经济价值。
四、结语
此前,业界曾有言“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与信息相关的技术)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即数据处理技术)时代”。顺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山西广电应以“十四五”发展为契机,学习全国优秀资料馆经验,依托山西音像资料馆职能,凭借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多途径收集资料,丰富馆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建专业化队伍,建立山西音像资料媒资管理系统,走音视频资料持续发展之路,更好地为山西广电和社会各界服务。
参考文献:
[1] 芦志豪,曾志刚.模拟录像带数字化及数据修复浅析[J].现代电影技术,2019(4):55-58,43.
[2] 赵萌.中国数字音频技术融入蓝光光盘格式[N].科技日报,2009-03-23(012).
[3] 张胜龙,蔡晶晶,史姣姣.广电媒体云存储的数据迁移方案与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22(3):41-44.
[4] 陈宇.浅谈广电制作播出媒资管理系统一体化构想[J].西部广播电视,2021(12):212-214.
作者简介?于琴琴,学士,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